吴克岐

- 姓名:吴克岐
- 别名:字轩垂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盱眙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克岐,一作克歧,字轩垂,或字疑孙,号忏玉生、红楼梦里人,盱眙三界人,大约出生于清同治庚午九年(1870年),卒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前后。其字轩丞,号犬窝老人,故常用其号“犬窝”为书作名,如其所著红学研究论著即定名为《犬窝谭红》,其所制谜语选集则定名为《犬窝谜话》。吴氏癖嗜《红楼梦》,曾辑著有《读红小识》、《犬窝谈红)、《忏玉楼丛书》三部红学丛书及《忏玉楼丛书提要》等。除此之外,吴氏还编著有《词女词抄》、《词女五录》、《清代词女征略》、《雪梅居词样》、《犬窝五代词矩》、《犬窝北宋词矩》、《东坡乐府笺》、《词调异名录》以及《犬窝谜话》、《皖江妇女诗征》、《古代妇女年华录》等,均稿本,藏南京图书馆,另据上述诸书所载,还撰有《忏玉楼谜稿》四卷和《犬窝随笔》,今未见。其中《犬窝五代词矩》、《犬窝北宋词矩》、《犬窝谈红》、《犬窝谜话》已由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出版过,至于其他,则仅见有稿本。
吴先生在其红学研究著作《读红小识》中,曾以《庚午老人修改本红楼梦》为蓝本,“庚午”似为清同治庚午年,即同治九年。“壬子春,余在南京四象桥南旧货摊中购得残抄本,尤有重要之纠正”。庚午为1870年,壬子为1912年,此年吴先生应为43岁。其后,于“癸亥之秋,余在十二圩假得三让堂本红楼梦一部,朱墨淋漓,惜多残缺,前有庚午生小序一篇。”此即为《庚午本》红楼,作者自序的最后落款是:“东南第一山庚午老人识。”癸亥即民国13年(1924年),此年吴先生55岁,称为“庚午老人”亦为常识。关于其卒年,有文说是卒于1930年前后,笔者以为有误,在《犬窝迷话》中曾出现多处时间点,其中有“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二年”、“民国二十四年”等。其最后的时间点为“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吴先生还参加了南京《扶轮日报》第四期的以廋词征射,十条谜他竟中其九。看来,吴先生卒年必在其之后。关于吴先生籍贯,其在《犬窝迷话》书中说:“吾皖县名,以盱眙为最古,秦时即有之。县署为楚怀王故宫遗址,大门上有楼有堞,如城门然,为他处所未有。……余虽籍盱眙,实居三界。”三界为盱眙属镇,旧名“老三界”,因地处盱眙、定远、滁州三县州交界之地,有“鸡鸣三县”之说。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建置》记:“三界市,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滁州、定远、三属交界处。”1932年实行盱(眙)嘉(山)分治,增设嘉山县,三界划归嘉山县属,后撤县设市,改为明光市。据《盱眙吴氏族谱》《盱眙吴氏孝敬堂族谱世系总表》,吴克岐父吴增骥、祖父吴炳彝、曾祖吴椐,吴克岐胞弟吴克嶷。其曾祖吴椐与晚清著名的漕运总督、四川总督、封疆大吏吴棠为族兄,故而家族显赫,名闻江左。有文说吴先生有字“嶷孙”,亦不足信。吴先生名“克岐”,其胞弟名“克嶷”,按其弟此名,吴先生绝不可取“嶷孙”为号的。但“忏玉生”、“红楼梦里人”确实在其书籍著名中出现过,此两号应为确实。
吴克岐生于书香门第,幼年即聪颖好学。吴先生自己也说:“余爱读小说,尤爱读新小说。偶取新小说名,制为谜语。”根据相关资料,吴先生曾供职于新闻部门。但从吴先生自撰的《犬窝谜话》中发现,吴先生曾于“光绪季年,余在上海招商局漕务处”之事,并作了以下完整的记录:
忆光绪季年,余在上海招商局漕务处,有徐、费二友,皆具嗜红之癖,徐迂而费黠。一日,徐谓费曰:“打喷嚏,《红楼》中仅有晴雯一人。”而费则以四儿亦有之,争执不已,质诸余,余笑曰:“费君之言是也。余近有一谜,以‘四儿打喷嚏’射伶人名‘李百岁’,谓李居《百家姓》之四,俗又有‘张三李四’语。”时李方献艺于上海也。徐不信,急购《红楼》细读,竟责余妄语不征实。余笑曰:“余昔是费君言,欲吾谜之成立也。君今既需征实,当牺牲前谜,另以‘花袭人伤风打喷嚏’射俗语‘狗百岁’”。徐曰:“秋纹等斥袭人为花哈巴狗,则有之。第十九回,仅有伤风事,百岁则未也。”余曰:“世有患伤风而不打喷嚏者乎,君未免迂甚。”徐竟无以对也。
光绪季年应为光绪(丁丑)三年,即1877年。但若吴先生生于庚午,此年仅8岁,当不可是工作就职之人,应随长辈居此也。但从其记述而论,却又不像孩童之言,甚惑。笔者认为或者是误记,实为“宣统季年”或是“民国季年”,那就是1911年或者是1914年,而此时的吴克岐年龄为41岁或44岁,如果这样,倒也可信。又,“民十四年,电政公益会创刊《会报》,编者征稿于电政同人,余乃代作电报局名谜若干条投之。”即有可能在电政部门工作过。
据吴先生本人言,其于髫龄(tiáo líng 童年)即嗜灯谜,亦有夙慧,同时也得到家庭的熏陶。他的族叔曾祖吴棠,清同治年间为漕运总督、四川总督,兵部尚书衔,亦喜好猜谜,在四川为官任上, 常和幕友互相猜制为乐;他的族叔祖曾于光绪年间, 在滁州创设“养云谜社”。吴氏 12 岁时,偶然听到祖父吟唱昆曲《思凡》,触动灵感,便即兴以“空门怨” 为面,射《诗经》 二句,谜底为“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从此步入“谜途” 。
吴氏不但精于制谜,猜射亦是高手,经常参与一些灯谜活动:1925 年电政公益《会报》征稿,他制作电报局名谜若干条投之。1933 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和《广播周报》在举办灯谜活动并开办《谜话》专栏时,吴克岐创作灯谜作为其资料,以普及灯谜知识,深得听众赞誉。1935 年南京《扶轮日报》以廋词征射,十条谜他竟中其九,只有一条,他的猜射较原底为佳,可惜未能列中。这些,在他所撰的《犬窝迷话》均有记载,如:
“余髫龄即嗜谜语,偶闻先祖歌《思凡》之曲,即以‘空门怨’射《诗经》‘于嗟阔兮,不我活兮。’时年才十有二耳。”
“民十四(1925年),电政公益会创刊《会报》,编者征稿于电政同人,蕃儿无暇搦管。余乃竟一夕之功,代作电报局名谜若干条投之,以了文债。”
“民廿二(1933年),南京实验民众教育馆馆长徐朗秋,在中央广播电台,担任播讲民众教育节目,每星期必附播同文会友谜语一次,征求猜射,本星期播送谜面,下星期揭晓谜底,继续不绝,悉登载《广播周报》中。余又助其增加《谜话》(后改名《谜之商讨》)一门,亦刊入《周报》。虽囿于民众范围,不能披露艰深典雅之谜,然引人读书兴味,于教育亦小有裨益,故颇受一时之欢迎。”
“民廿四(1935年),南京《扶轮日报》辟‘忆鲈社’一栏,以廋词征射,由陈君冕雅值课,射中者以墨盒、图章、笺、笔及该报为彩物。第四期十条,射‘韵目’去数,声明集韵目非成语可比,以射中三字为及格。余中其九。……惟第七条‘清明时节雨纷纷’,原射‘宋元晴霁’,盖借用朝代名也。余射‘纸灰齐侵’未中,以‘纸灰’扣‘清明时节’,‘齐侵’扣‘雨纷纷’,自觉恰倒好处,较原射为佳。”
吴克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祖国在危急中
商务印书馆,1980年3月出版,法国奥·布朗基著。为其创办的报纸《祖国垂危报》所写的社论集。汇集了作者在该报已出版的社论。由其门徒卡·布依辑成集子,在巴黎公社期间以《祖国在危急中》的名称出版。揭露国防政府及其反动头目阿·梯也尔和路·茹·特罗胥等欺骗人民、勾结保皇派、镇压共和派、假抗战真投降、出卖祖国等行径;号召巴黎人民武装起来,成立别动队,保卫巴黎,把法兰西领土变成埋葬普鲁士侵略者的坟墓,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主张。对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顾氏医案
《顾氏医案》的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等时病、杂证共二十六门,医案四百十二则。每则医案脉证记载简洁明了,辨证精密,用药颇具特色,共录医方五百四十首,对临床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此书为语录汇编,分为 《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等五类。其《学术》、《政治》部分,虽然多为人人习见之理,但极明白醇正。如谓“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而为性”。“格物穷理须是物物格,事事通”。认为学者须大其心胸,心大则万物皆过。必须有穷理功夫,心才能大。又必须心小,心小则万理清晰。必须有涵养功夫,心才会小,不至于狂妄。又认为,为学之方当依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格君心,收人才,固民心,然后庶事可举。《艺文》部分持论亦极平允。《人物》部分,对陈献章有不满之词,谓 “白沙不免流于作诗写字之间”。又谓胡居仁持敬有功夫,但亦是死敬,适于用处不通,欠明义功夫。而对吴与弼则尊之太过。《拾遗》为拾前四类之遗。后附行实,录杨兼、湛若水、庄昶、邵宝、蔡清、王守仁等人对作者的评论。有 《四库全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金华丛书》 本。
丽泽论说集录
理学著作。宋吕祖谦著,吕乔年编。是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汇辑。十卷。祖谦所创书院名丽泽,故名。其中《易说》、《杂说》各二卷,《诗学拾遗》、《周礼说》、《礼记说》、《论语说》、《孟子说》、《史说》各一卷。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