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

- 姓名:李邕
- 别名:字泰和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
- 出生日期:678年
- 逝世日期:747年
- 民族族群:
李邕(678年—747年),唐朝书法家、文学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李善之子。武周长安初年(701),内史李峤及监察御史张廷珪共同举荐他词高行直,堪为谏官,召拜左拾遗。曾力谏武则天准御史中丞宋璟所奏,弹劾侍臣张昌宗兄弟。唐中宗即位后,因与张柬之友善,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唐龙元年(710),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后改任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715),升为户部郎中。因被中书令姚崇所嫉,贬括州司马,后为陈州刺史。开元十三年(725),玄宗封泰山还,邕于汴州谒见,累献词赋,颇受赞赏,因此而矜狂,扬言当居相位。平素即与宰相张说不合,正巧有仇人告发他在陈州贪赃枉法,下狱当死。经孔璋上书营救,得免一死,贬为钦州遵化县尉。后因于岭南讨贼有功,又累转沣州司马,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宝初(742),为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他生活豪侈,不拘细行,后被李林甫诬陷杀害。邕能书善文,尤善以行楷写碑颂,名振一时,朝野僧俗多持重金往求其文。所制凡数百首,《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等为士人所推重。其书法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又有所创造,挥洒沉雄,自成一家,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增补其父所注《文选》,与父所注并行于时。有诗《六公咏》,已佚。著有《狄仁杰传》3卷、《金谷园记》1卷,文集70卷,《唐韵要略》1卷,均已不存。碑刻存有《麓山寺碑》、《东林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李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金箓大斋宿启仪
金箓大斋宿启仪,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疑即北宋杨杰、张商英等改编删定金箓斋科仪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宿启仪式,用于金箓大斋立坛之始。其行仪节次有礼师存念、五方咒、鸣法鼓、称法位、十念、存神烧香等,较杜光庭所编《金箓斋启坛仪》更为长冗。其祝启文亦称祝愿皇图巩固、圣寿绵长、天下太平。
听秋声馆词话
词话。清丁绍仪撰。二十卷。绍仪有《清词综补》已著录。是编自序撰于同治八年(1869),成书当在此间,约二十万字。广涉明、清词坛逸事,对诸多未见别人论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评论。论词以浙派为根基,对朱彝尊的《词综》推崇备至,其云: “自竹垞太史《词综》出而各选皆废,各家选词亦未有善于《词综》者。” 又主张兼顾格调、才学、性灵三端,对常州派的比兴寄托说也加采择,立论多有可取之处。唐圭璋据此收入《词话丛编》。丁氏论词主性灵、才学、格调“缺一不可”,而“格调最宜讲究”,俨然为词学中之格调派。是书对前代词人词作虽有论录,但主要是评骘清代词人之什。
北梦录
余自民国甲子撰《北京建置谈荟》,刊于《星报》,次年编辑《北京历史风土丛书》,不数年售千余册。自此以后,燕都人士请求掌故,遂成风会。庚午为北平研究院创《北平志例》,写集材料,又复不少。偶思此事,忽忽已历十春;而赫赫名都,千年胜迹,遂有沦为榛莽之惧。箧中故纸,久不编次,亦恐将为尘蠹所湮。爰徇吾友之意,仿退谷竹垞之例撰为兹录。
平台纪略
一卷。记康熙六十年(1721)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始末。起于是年四月,讫于雍正元年(1723)四月。鼎元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为该役清军主帅之一。鼎元参赞军务,一一亲见,故记载翔实可靠。有雍正元年、十年刊本和《鹿洲全集》本。
续资治通鉴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协助下,积20年之功,著成本书。另著有《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书20余种。本书220卷,其中分宋纪182卷,元纪38卷,共360万字。书中记事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止,凡400余年。用编年体例有条理地记述了宋元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史实,基本上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轮廓。叙事详而不芜,文字干净利落。采摭史料甚富,除以宋、辽、金、元4史为主要根据外,另参考了各种史籍、文集上百余种,于辽、金及宋末之事增补甚多。在体例上,本书仿照《资治通鉴》之例,正文之下分注考异,以简炼的文字对史事虚实和史料真伪作分析辨正,探明原委,便于检阅。缺点在于对北宋部分编辑较好,元代部分则较简略。叙事又多取旧史原文,缺乏剪裁,考异亦不够精详,因而讹误、遗漏等问题仍较多。但较以前诸家同类著作,实为后来居上之作,是学习宋辽金元史的一部基础书籍。
五经类语
此《五经类语》由明代梁宇乔编撰。全书共八卷,前七卷分修齐、治平两门,修齐门有六十二子目,治平门八十七子目。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卷八为杂著拾遗。其内容为摘取五经之语,并加以阐述。此本应为清康熙时期果亲王府精钞本。原书无序跋,宇乔宗谊事迹并无考。《中国善本书提要》关于清抄本《五经类语》提要在介绍清抄本《五经类语》的刊刻人员中写道:“余疑施宗谊、吴民泰并是 (清) 果亲王府教师,盖为王府所编参考读物也。此本书写极工,疑出吴民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