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伯

瑟伯
  • 姓名:瑟伯
  • 全名:詹姆斯·瑟伯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94年12月08日
  • 逝世日期:1961年11月02日
  • 民族族群:

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1894年12月08日~1961年11月02日),美国杰出的幽默作家。1922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先后在哥仑布、巴黎和纽约市当报社记者,后任《纽约人》杂志编辑,从而成为作家,在《纽约人》上发表文章和短篇小说。在美国,他的幽默作品以温文尔雅、富于幽默感而享有盛誉。他善于在光怪陆离、扑朔迷离的世界中捕捉住时代的特征。这样的作品他在1929—1943年间至少出版了5个集子。20—30年代间他受E. B. 怀特的指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作品自然、风趣、泼辣。他的第一部寓言集《最后一朵花》是在当时西班牙内战、波兰遭受侵略的背景下写出的,写的是假想的第12次世界大战劫后的世界。战争使人类道德沦丧。一天,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找到了一朵花,战争虽然对人类非常残酷,而大自然却恢复对世界的爱。爱使人类变得年轻,于是重新建立了文明。文明产生了军国主义,军国主义挑起第十三次世界大战。这次浩劫摧毁了一切,结果只剩下一个女人、一人男人和一朵花。他这本书是写给他的前妻的女儿露丝玛丽的。他希望女儿生活的世界能比自己生活的世界更美好。他通过这部幽默的儿童读物表达了对人类的期望,希望人们学会热爱生活,努力消弭战祸。作家失明后,还为孩子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许多月亮》(1943)、《伟大的魁罗》(1944)。《许多月亮》 由路易斯·斯洛鲍迪金插图,获美国一年一度的有插图少年读物奖。故事写小公主莉诺病了,只有月亮到她的手里,她的病才会痊愈,国王请教他的各式各样的贤人智士,而那些先生们只是一味地长篇大论,且又固执己见,并且一概是毫无用处的。惟有一个聪明的小丑,他去小公主那作了番探询,终于把事情搞清楚了: 小公主要的不过是小小的金色的月亮,这样她举起拇指就可以把月亮遮住。于是小丑带来的小金球使小公主十分快乐。《伟大的魁罗》 中的魁罗是一个做玩具的人,他是村里惟一足够聪明得能想出办法来使本城摆脱贪婪的巨人的人。这个贪婪的巨人正在吃空公共贮藏所的肉食。魁罗出席市政会议,使得瑟伯能一针见血地揭露议会程序的一本正经的规定里所包藏的狡诈和可笑。


他的儿童文学作品集有《白鹿》(1945)、《十三个钟》 (1950)、《我们时代的寓言》 (1940)、《我们时代更多的寓言》 (1956)、《瑟伯的狗》 (1956)、《奇妙的0》(1955),还有一本插图诗歌集。《奇妙的0》写的是一帮非法翻印的人,把所有带“0”的词中的 “0”统统删掉。


瑟伯轻松愉快的笔触,使他的作品读起来毫不费力,信手拈来却内蕴绝妙智慧。广大的孩子喜爱他的作品,而年资深阅历丰的人同样能欣赏到他对人性和社会的察识。瑟伯是深受安徒生影响的一个作家。

瑟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名迹录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 (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梁鹄书、钟繇刻字,是为士大夫自刻之始。欧阳修、赵明诚等辑录金石,仅录标题跋尾;洪适《隶续》备列碑文,是为全录刻词之始。而像朱珪那样,自己刻字,自己编辑成书的,古无此例。正篇六卷。第一卷录首诰一篇、御制祭文五篇、玺书七篇,大概是为了尊帝王之作,虽篇页不多,但放在首卷。第二卷录元好问《中州集》。其他四卷共录碑十四篇、记二十九篇、墓表一篇、墓碣五篇、行状一篇、圹志二十三篇、墓志铭二十四篇、杂刻字画二十六种。末有附录一卷,所录是当时一些人的赠言。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周易参同契考异

周易参同契考异

朱熹著。《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万古丹经王”,是现存最早论述道教炼丹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产生的年代稍晚于《太平经》,约为东汉顺帝、桓帝之际,作者为魏伯阳。参,即三;同,相通;契,相合。《参同契》主要论述《周易》、黄老之学、外丹炉火三者互相契合之意,故名。朱熹对该书有独特的深刻领悟,认为其包含深义,作者则故意隐约其词,曾说:“《参同契》为艰深之词,使人难晓,其中有千周万遍之说,欲人之熟读以得之也。大概其说以为欲明言之,恐泄天机;欲不说来,又却可惜。”(《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又曾以“空同道士邹”的笔名著《周易参同契考异》,主要是从义理角度对《参同契》进行疏证。认为,《周易参同契》实际上不是对《周易》的解释,而是依据《周易》的象数理论来建构丹道理论系统,“《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因此,“与《周易》理通而义合”(《周易参同契考异》)。反映了道家、道教思想(尤其是丹道思想)对于朱熹思想的影响。

苏六娘

苏六娘

戏文。作者不详。十一出。叙郭继一春和苏六娘为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相互爱慕。六娘闻听表兄突然患病,遂夜半焚香,求神保佑。继春病情日见沉重,六娘毅然割股取肉,和在药中煎熬。继春痊愈,对六娘感激万分。后六娘母欲将女儿别嫁,引起继春和六娘的一场误会,均欲以死殉情。婢女桃花从中帮助,六娘、继春终得婚配。此剧多用潮州当地民间曲调,杂以方言俚语,乡土气息浓郁,久演不衰。有明万历刊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

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尊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一髻尊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首述持诵真言之十种利益及四种果报,次说三种陀罗尼、七日作坛灌顶法、坛法、护摩、根本印等,并详载结界之法。

大安般守意经

大安般守意经

凡二卷。又称安般经、安般守意经、大安般经。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安般(梵a^na^pa^na ),全称安那般那,即指出入息念。梵语a^na(安那)即入息(吸气),apa^na(般那)即出息(呼气)。本经叙述坐禅时行数息观(默数出入息,令心随息而定)以之收敛散心。虽题为‘经’,其形式体裁则属‘论’。内容与修行道地经卷五之数息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六所载之数息观相似。此外,安世高另译有安般守意经一卷,称为小安般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唐不空译,与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