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左青

- 姓名:范左青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范左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末民初联家。著有《古今滑稽联话》,后人多引用。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范左青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顺水推舟
在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罗萨琳结婚仅仅几周以后,戈登·克洛德就死于伦敦的一场空袭。他的庞大家产自然而然落到了年轻妻子手里。另一方面,克洛德家族的人虽表面上都有体面的工作,实际却都依靠戈登而活。他的突然死亡,以及遗产被罗萨琳独吞这一现实,使得矛盾顿时尖锐起来。这时,村子里来了一个自称伊诺克·雅顿的神秘男子,他以罗萨琳前夫安德海其实还活着为由,向罗萨琳和她哥哥大卫进行敲诈。谁料,他竟被人谋杀在旅店房间中。而证人波特少校居然当庭指认死者就是已经去世多年的安德海本人。
苏平仲集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人生适意最难得
散文集,梁实秋著。人生适意最难得。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生适意最难得》一书中,有人生的诸般状态:“寂寞是一种清福”“考试为苦事”“年龄是一个禁忌”;有人生必要遇到的事:如教育孩子怎么用钱,把吃醋的劲儿用在伟大的事业上;有关于人生的故事: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人生之路都要自己走完;有读书这种生活方式:“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人生到了一种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石洲集
诗集,七卷,文集一卷,古代朝鲜诗人权韠撰,存有汉文诗800余首。权韠对唐朝诗人杜甫、白居易等很是仰慕,“杜甫文章世所宗,一回披读一开胸”(权韠《读杜诗偶题》),又有《记异,效白乐天》《有木不知名,效白乐天》《忠州石,效白乐天》等诗作。
兰亭诗集
诗集。《兰亭集》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跞,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麓堂诗话
一名《怀麓堂诗话》。诗论。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一卷。东阳有《怀麓堂集》已著录。此编论诗,推重盛唐,极赞李白、杜甫。理论上反对“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的泥古之风,实则已开“前七子”摹拟之论。强调诗人有“真情实意”,注重诗之法度、格调,艺术上有独创精神。东阳论诗,强调“诗与文不同体”,不能“以文为诗”,或“以诗为文”。他批评当时“以文章自命”的人,一写到诗,就不成其为诗,离诗的要求“毫厘千里”,并“终其身而不悟”。他重视诗的法度音调,认为“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盖六艺中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