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宿焘

- 姓名:毕宿焘
- 别名:字溥幼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文城东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毕宿焘,字溥幼。毕䨴子。文城东关人。14岁入县学,22岁登乡荐。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三甲第八十二名进士,,授山西万泉县知县。县俗刁悍,前令以奸民聚众殴官革职。宿焘抵任,朴素者抚以恩,狡诈者绳以法,民俗大变。升泽州同知,分住东冶镇,为政严明,抑豪强,除奸民。判案剖决如流,民之屈抑不得伸于县令者,多赴东冶控诉,日数十计。升吏部员外,转户部郎中。貤赠朝议大夫、漳州府知府。著有《保厘堂稿》。
附: 邑人吕润蕃《户部郎中范园毕公传》
公讳宿焘,字溥幼,号范园,十二峰先生长子。幼承家学,端重有法度。年十四入邑庠,二十二中雍正己酉(1729)科举人,乾隆丁巳(1737)以明通选博平学教谕。薄禄自给,惟以造就人才为念,见诸生辄津津讲画不少倦。学使者徐公铎、布政使黄公叔琳,咸叹息曰:“司铎之任久轻,惟知计脯腒,脧诸生耳,如毕学博者,可谓铮铮矣。”任博平十馀年。己未(1739)成进士,出大学士泰安赵公国麟之门。再丁艰。服阕,选山西万泉县知县。县当饥荒之后,盗贼充斥,聚众至巨万,府、县官不能制。上命大学士公诺亲往捕之。馀党犹窜伏山谷,顽梗不顺化。公除万泉,诸亲友悉为公惧,谓“书生不能诘奸慝、刑暴乱”也。及抵任,询民疾苦,前政之不便于民者悉除之,其不率教者惩创之。又榜示于众曰:“归农者免死,为盗者杀无赦。”百姓翕然从化,岁亦屡登,万泉自是有起色。布政使某,性贪污,苞苴公行,门若市。独河东道乔公光烈、蒲州府知府周公景柱,清直不阿,而州、县中之廉介自守、不依附势门者,公一人而已。后某事发,上命诸城刘文正公(刘墉)往鞫之,官吏皆震恐。公与乔、周二公,以不事比附,蒙特旨嘉奖,记名超擢。寻迁公为泽州府同知。泽州同知分驻东冶镇,不专狱讼事,所督者,磺厂、盐政、缉捕盗贼而已,侥幸无过即称职。而泽多富商大贾,恃盐务为利薮,亏损斤两以自肥。出入乘驵骏,服貂豹狐白裘。高堂华屋,狎声妓,酣歌达旦。酒池肉林,视之若泥沙,不少顾惜。皆于盐焉取之。其入公门也,则捐有府道、员外、郎中职衔,顶戴蓝白耀目。自运司以下,莫不分庭抗礼。出则脧剥小民,民怒而不敢言。公至泽,泽人曰:“此万泉廉贞父母也,能活我。”不远数百里,匍匐往愬者如织。公莅任,则取富商之虐民者力惩之,而贫民之不得伸志于有司者,咸与昭雪。前此盐商以十三两为斤,又加沙土污汤秽物,贫民不敢争。至是,诸市盐者同词抵商人曰:“不得复用十三两为斤,又加沙土污汤秽物也。”商人无敢争,盐政平。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尝奉命监督米麦平粜。市侩奸商串通胥吏,夤缘包买者,公悉杜其弊源,不事刑威,而积弊一清。升户部山西司郎中。在部勤事无虚日,察胥吏尤严。自知古道不谐于俗,因叹曰:“吾老矣,安能失吾故步!”遂致仕归。公服膺朱子《小学》,视听坐立,饮食起居,皆有法度。对宾客以及燕居,必正衣冠无惰容。刀剑户牖,皆箴铭以自警,终其身如一日。卒年八十三。
毕宿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鸣稿
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去世后,秦府纪善强晟所编,初刻于弘治十一年(1498),共十卷,卷一至卷八皆为诗,卷九为杂文,卷十为《恩赐胜览录》,乃弘治六年 (1493)他请朝命,养疾于风泉、温泉、汤泉时所作。嘉靖初,朱诚泳之孙定王朱维焯上表,诏送史馆,故其集又称 《经进小鸣稿》。朱诚泳工于诗。朱彝尊《诗话》曾记其十岁时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首,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间从不间断。其诗作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长,如《秋夜》中:“霁月满窗明似画,梧桐如雨下空庭。”《山行》中:“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大都写得风骨戍削,往住有晚唐风韵。陈田《明诗纪事》亦称其 “诗色丽音婉,不愧日课一诗之目。”
攻媿集
诗文别集。南宋人楼钥(1137—1213)撰。一百十二卷,拾遗一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乾道间曾随使金,历官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论事得罪韩侂胄,去官。后起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是集原本作一百二十卷,乾隆间两淮盐政采进,缺卷七十七至七十九,卷五十六、 七十三、 七十四有残缺, 又以卷四十八、八十至八十二有青词、朱表、斋文、疏文之类一百六十七篇“非文章之正轨”,删削后重编为一百十二卷,入《四库全书》。有诗十四卷,得古今体诗一千一百六十九首;文九十六卷,载表、奏议、状札、内外制文、序、记、启、书、题跋、行状、神道碑、志铭诸体文一千九百六十五篇,末二卷为《北行日录》。钥学问赅博,文章词气雄浑,笔力健雅。淳熙、绍熙间,学士大夫每见召令援据赅洽、义理条达者,必称为楼钥之手文。在南宋词臣内,可谓佩实衔华,曾辅以大政,竟有谀其为一代文宗者。其题跋诸篇,尤多资于考证。其诗虽多但少兴国复邦之音,流畅可读,却少名世之作。《北行日录》是乾道间,以书状官从汪大猷使金,记途中见闻,颇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武英殿聚珍版书》广雅书局、福建刻本,附清傅以礼《拾遗》一卷,仅有《东观余论序》、《石屏诗集序》、《通鉴总类序》三篇。另有《四部丛刊》本。
同治永新县志
江西地方志。清萧玉春修,李炜纂。二十六卷,首一卷。玉春字璧卿,湖南蓝山人。赐同进士出身,官永新知县。炜,福建永定人。举人,历官知县。永新旧志始于明万历,中经清康熙、道光二修。是志奉檄为通志备采,于同治十三年(1874)成书。约五十四万字。卷首有舆图、山水图等十五幅。正文分地理、建置、食货、职官、选举、学校、武备、人物、艺文、杂类十门。门下分沿革、山水、寺观、物产、公廨、户口、田赋、文职表、名宦、列传、金石、祥异等六十九目。以旧志为基础,凡抄自旧志外皆注出处。沿革表列自虞夏至清乾隆永新隶属分合。有关该地山水、寺观等诗文典故皆散见于山水寺观记载之中。武备载后汉迄清同治间兵革大事五十余次,其中有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吉安、永新附近与清军交战的记载。人物分目繁细,记儒行、文苑、列女等千余人。金石收颜真卿龙溪石刻、岳飞分墨庄石刻等并记刻石位置、字体大小、风格等,较为珍贵。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一个绅士
我在结婚以后,同佩芹作过一度环游东南名胜的新婚旅行,和霍桑隔离了好久。
在这个当儿,霍桑虽单身独马,但他探案的任务仍继续不息,所以有许多案件,我都不曾亲身经历。这里所记的一篇就是他单独侦察的成绩之一。是他在事后告诉我的,故而记叙的体裁,也不能不变更一下子。
运命论
三国魏李康撰。见《文选》第五十三卷。作者字萧远,生卒年不详,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为人耿介独立而不苟流俗,曾著《游山九吟》。魏明帝异其文,起用为寻阳长,政有美绩。生当汉魏之际,见惯了王朝的更替,政治集团的崛起与覆亡,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他面对这一切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有冥冥的命运在操纵这一切,“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人因而应该“乐天知命”,“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就是全文反复申述的主旨。比起同时代作家阮籍的远迈不群,比起嵇康与命运高傲的抗争,本文作者未免太卑微了,可他的这种思想恰恰是太康作家的先导。文中大量的排比句式一气贯注,滔滔汩汩,气势很壮。
论语学案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嗅外定根基。一切言动、事为、庆赏、刑成无不日见于天下,而问其所从出之地凝然不动些子,只有一个渊然之象,为天下立皇极而已。”《朝闻道》章中又说:“闻道者,尽性焉已矣”,“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独。此一念圆满,决之一朝不为易,须之千古万世不为难,学者省之。”二是重义利之辨。《可以托六尺之孤》章中说:“古人济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从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夺处皆是此等作崇也”,“故君子非有才之难,而诚之难。”《士见危致命》章中又说:“学问只有生死一关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关最难破解。”三是反对悟“空”。宗周笃信阳明之学,但对王学未流堕入禅学则深加鍼砭,主张“孝”、“悌”即为人性之“良知”、“良能”。他在《其为人也孝弟》章中说:“孝弟是后天最初一脉,为万化之所从出,故学以务本者本此。然孝弟之有本,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是也,是为良知,是为良能。于此而反求其本,其为天命之性乎!”四是提出性即义理,而非气质。在《性相近》章中他指出:“愚谓气质还他是气质,如何扯着性!性是就气质中指点义理者,非气质即为性也。”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