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朴安

胡朴安
  • 姓名:胡朴安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泾县人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46
  • 民族族群:

胡朴安(1878—1946),著名报人和近代经学、训诂学家。安徽泾县人。原名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后改字朴安,笔名颂民、朴庵。早年加入南社,曾任该社庶务、干事,为南社重要骨干。1912年3月28日,戴季陶主办的《民权报》在上海创刊,曾参与筹办。4月1日,叶楚伧主编的《太平洋报》在上海创刊后,加入该报并但任专电编辑。11月10日,《学艺杂志》在上海创刊,亲撰《发刊词》。1916年1月22日,叶楚伧、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应邀担任该报主笔。后继叶为该报负责人。1920年,在上海与汪子实发起“鸥社”,出有《鸥社集》。1923年与柳亚子一起发起成立新南社,任该社编辑主任兼会计,并主编《新南社社刊》。1926年10月10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学术刊物《国学》。1930年应叶楚伧之邀,一度出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曾任上海国民大学及持志大学国文系主任。1932年5月4日至1937年11月24日,任上海《民报》(由原《民国日报》复刊易名出版)社长。同时,还主编《大晚报》副刊《上海通》。抗战初期,出任政论社社长。1939年夏,患脑溢血症,半身不遂,仍坚持写作,为《大众杂志》撰写署名“半边翁”的《病废闭门记》。抗胜利后,重任《民国日报》社社长,并任上海通志馆馆长。1947年7月9日病逝。一生留下著作达百余种,如《校雠学》、《六书学》、《文字学研究法》、《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周易古史观》、《墨子解诂》、《离骚补释》、《荀子学说》、《庄子章义》、《寒山子诗》、《太古政说考》、《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华二千年风物志》、《俗语典》及编有《国学汇编》、《朴学斋丛书》、《文艺小丛书》、《清文观止》、《天南鸿雪》、《古今笔记精华录》、《南社丛刻》等。

胡朴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水晶瓶塞

水晶瓶塞

一个晶莹璀璨的水晶瓶塞,引发了一连串凶杀案,它到底隐藏了一个什么惊天的秘密?亚森·罗宾,一个集正义、侠义、情义于一身的江洋大盗,他能揭开这其中的玄机与奥秘吗?

五四后三十年

五四后三十年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五四后三十年》,是《近代中国八十年》的姊妹篇, 该书以“五四”为发端,讲述了五四后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书中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做了特别认真仔细的分析,该时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夹缝中发展,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处在严重的裂变和不断地就冲突中,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也是从未有过的。以此为研究对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旧民主的界限而分割,全面地、纵深地论述这个社会的新陈代谢关系。

地理峦头诀

地理峦头诀

凡到一地,先观水口。城门四周关拦,内有真龙结作。罗星龟蛇狮象守口,必藏上格之龙。

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

明代历史演义长篇小说。12卷347则。杨尔曾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四 十年(1612)周氏大业堂刊本,有插图,题“秣陵陈氏尺矱斋评释”,“绣谷周氏大业堂梓”;卷首有雉衡山人序,文前附东西晋及十六国东西魏纪年。明三台馆刊本,上图下文,全名《新镌全像东西晋演义志传》,12卷50回;题双峰堂主人鉴定”,“三台馆余氏梓行”,保留雉衡山人的序。另有英德堂重刊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石印本等。本书主要取材正史,也杂有神仙怪异之说。以文言、编年讲述东、西晋期间历史故事。描写时有重复之处,结构颇杂乱,较少照应,似非一人所出。

望云集

望云集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目评曰“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濂皆为之《序》,对其推崇倍至。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嘉靖十年(1531)吴廷翰重刻此集,称集中有五言古诗三十七首,词歌曲十三首,五、七言律诗一百零九首,排律杂诗四十四首,不言有文。可能是后人得其手稿附入的。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余故同押。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盖即其例,非落韵。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

本书(一册五○面三○、○○○字)不分卷,不着撰人。据「纪载汇编」本,题签署「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书口则为「吴耿尚孔四王合传」;著述清平西王吴三桂(并及其孙世蕃)、靖南王耿仲明(并及其子继茂、孙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及其子之信、之孝等)及定南王孔有德(并及其女四贞、婿孙延龄)四传为一书,因称「合传」 。各传初记诸人降清经过,终详诸人或其裔戚掀起或响应三藩之变始末。书末,今再就「纪载汇编」录附文献三种:一为计六奇「金坛献案」,二为章学诚「戴重事录」,三为不着撰人「董心葵事记」。计六奇撰有「明季北略」与「南略」,分见第一四八种「明季南略」及第二七五种「明季北略」篇。所撰「金坛狱案」,叙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攻取南京失败后金坛(镇江属邑)人士王重、段冠、袁大受等「通海」之狱;是役被斩者四十八人、绞者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章学诚,字实斋;清仓稽人,乾隆进士。邃史学,以纂修方志重于时。尝修「和州府志」,为戴重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