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

王澍
  • 姓名:王澍
  • 别名:字若霖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金坛人
  • 出生日期:1668年
  • 逝世日期:1743
  • 民族族群:

王澍(1668年-1743)清经学家、书法家。字若霖,一字篛林,又字灵舟。江苏金坛人。生于清康熙七年,卒于清乾隆八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先后任三朝国史、治河方略、御纂春秋三馆纂修官。五十七年教习庶吉士,六十年考选户科给事中。因善书法,特任命为五经篆文馆总裁。六十一年陞户科掌印给事中、吏部员外郎。后以乞假葬亲归。其经学宗宋儒传注,言性理一本程朱。曾著《大学困学录》、《中庸困学录》,发挥学门之功。其《大学补传》第五章,辨陆王致知之误,极为分明。又著《集程朱格物法》、《集朱子读书法》,排比联络,融会其意,以救陆王静悟以读书为粗迹之弊。还著《白鹿洞规条目》二十卷,分类条析,证以经史百家之语。其书法独步一时。曾著《淳化祕阁考证》十卷,取米芾、黄伯思、顾从义三家之说加以研究,以史传正伪误,以笔迹辨依託,于行款标目以及释文都一一考覈。又撰《古今法帖考》一卷,追溯阁帖之缘起及诸帖之流变,时人称其书在米、黄、顾三家之上。又精于鑑别古碑刻,所著《竹云题跋》四卷,于源流同异考证特详。他著有《禹贡谱》二卷,《大学本文》、《大学古本》、《中庸本文》、《虚舟题跋》、《补原》等。

猜你喜欢的书

我们如何思维

我们如何思维

本书通过对独立发现问题、考察事实、推理联想、检验假设和形成自身观点等过程的阐述,并辅以大量实例,深度解析了思维的过程、本质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了思维训练的一系列步骤,包括逻辑推理、系统性推论和试证、实例验证等,被称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一本代表作,有助于我们对思维有一个全新而正确的认识,突破本能的禁锢,跳出思维舒适区,掌握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并最终提升实践活动中的效能。

龙云集

龙云集

诗文别集。北宋刘弇(1048—1102)撰。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弇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中博学弘词科,知峨嵋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哲宗以为其才似司马相如。徽宗时,改著作郎。其集初刻于浦城,因弇居安福之龙云乡以名集。仅二十五卷,周必大为之序。绍兴四年(1134)其乡人罗良弼搜求别本,重编为此集。后附志铭及良弼跋。明宏治中刘璋复序而重刊。含赋一卷,宏词一卷,诗八卷,表一卷,启三卷,书七卷,记、序四卷,时议一卷,策问、疏文四卷,墓志铭二卷,凡诗三百九十余首,文二百余篇。附录一卷,收文二篇。其文不名一格,大都气体宏整,词致敷腴。有《四库全书》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龙云小集》一卷。载其诗三十首,多写其赴任途中所见,为即景抒怀之作。

河防通议

河防通议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西斋话记

西斋话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祖士衡撰。原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 《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子孙孙尽忠尽孝。”宋太祖答: “但尽我一世耳,后世子孙亦非尔所及也。”记录了宋初怀柔藩国的珍贵史料。 《文秀才》一则记蔡州秀才文宏惟夫妇,年近百岁, 自耕耘不懈,每获常倍熟,邻里颇得益,时人疑其有道术。太守蔡汶问其化民之道,但答云: “六籍载之备矣,外复何求?”后不知所适。 《曾若虚》则写曾针砭有起死回生之妙,其所救一已死复生之人苏醒后述经历云:始者若梦故夫相随,出郭外,远历郊野桥梁,复入丛林草莽,展转不相舍。俄而故夫为一物刺中其足,不能履步,由是独行,忽若梦觉耳。所叙与国外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人濒死时感觉十分相象。可知本书虽稍涉神怪,亦汉忠实记录传闻而已。

现果随录

现果随录

凡四卷。清代戒显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系记述撰者所见所闻之因缘故事。共一○三则。内容大多为明末清初湖州、杭州、抚州等江南地方僧俗间之善恶果报故事。书中特别强调念佛功德,此外有关净土往生之思想亦极浓厚。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陀罗尼经

又名《大集宝星经》、《宝星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暑30、芥50。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卷。前者属卷二,后者属卷九,均首尾俱残。此经共十三品,谓佛大显神通,降魔、破魔军,使五百魔女变为男身,大集十方佛,说诸神咒,护佑一切等。与《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为异译本,但篇幅约为《宝幢分》的两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