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远

- 姓名:郑思远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思远,幼年喜读书,善律历。拜葛孝先为师,受《正一法文》《三皇内文》诸道书,隐居于庐江马迹山,仁及鸟兽。后在括苍山仙去。事见《历世真仙通鉴》。
郑思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樱海集
现代小说集。老舍著。上海人间书屋1935年8月初版。内收《序》1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短篇小说9篇及中篇小说《月牙儿》1篇。其中《上任》描写一出“以匪治匪”的闹剧。当了多年土匪的尤老二被当局任命为稽查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但刚一上任,“匪”便以贺喜为名上门索取钱财,并要求帮助窝藏武器。结果,他“拿不了匪,倒叫匪拿了”,于是只好辞职。《善人》以漫画式的笔法,表现了一个洋奴的浅薄和虚伪。“洋味”十足的穆女士喜欢分别给女仆起个“自由”、“博爱”美名以示文明,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百般残忍地奴役下人。中篇小说《月牙儿》是作者的一篇名作。小说记述了母女两代如何迫于生计,先后走上卖淫的悲惨道路。本集所收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这里的幽默成分,与以前的作品相较,少得多了”;文字则“老实了一些,细腻了一些”(老舍《樱海集·序》)。
灵药秘方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阴六肾散等二十五方;卷下载阳丹法、阴丹法等近三十方及制硫黄法、制雄黄法、制砂法、制汞法等多种药物的炮制方法。以外科病症为主,脉络分明。方、论为他书所未见,可与《刘涓子鬼遗方》相媲美。有《三三医书》第三集第二十四种单行本。
玉箓资度宿启仪
玉箓资度宿启仪,不署撰人。据考应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玉箓斋乃道教「三箓七品」斋法之一,用于荐度亡灵。南北朝末至唐初成书之《玄门大义》已提及此斋法。然而今《正统道藏》所收玉箓斋仪八种,则是后人模仿金箓斋仪改编而成。其改编时代应在北宋末杨杰编修金箓斋仪之后,明洪武十六年(1383)张宇初奉敕建玉箓大醮之前。本篇所载宿启仪为玉箓斋仪之一,用于建斋之先。行此仪旨在为皇帝、太子、诸藩王公侯以及天下人民忏悔罪愆,启告三清、玉皇等神灵,申明修建玉箓大斋,荐度亡灵之意。其行仪节次主要有宣五方神咒、礼方忏悔、三启三礼、告符简等项。
蒙隐集
宋诗别集。2卷。陈棣著。陈棣生当南北宋之间,其父陈汝锡曾有诗为黄庭坚所赏识,而陈棣之诗却不同于江西诗派。其诗多写山林风物,风格清幽。《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说:“棣诗乃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盖其足迹游历,不过数郡,无名山大川以豁荡心胸,所与唱和者,不过同官丞簿数十人,相与怨老嗟卑,又鲜耆宿硕儒以开拓学识,其诗边幅稍狭,比兴稍浅,固势使之然。然统各体而观之,虽乏鸿篇,实殊伪体。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较以生硬晦涩为奇伟,以鄙俚芜杂为真切者,其品固有间矣。”陈棣诗集原本久佚,亦不详其卷数。今本为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另有《宋人集》丙编本。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孝宗8年(1657)时,修正了光海君时期所编纂的《宣祖实录》,然后编纂成《宣祖修正实录》。光海君时期,由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执掌大权,《宣祖实录》为这一时期所编纂。《宣祖实录》的编纂始于光海君元年(1609)7月,完成于光海君8年(1616)11月。最初参与编纂的人士以总裁官李恒福为首,还包括李好闵、申钦、柳根、李尔瞻、李廷龟、李尚毅、尹昉、朴承宗、李睟光等。不过,光海君5年,随着癸丑祸狱(仁穆大妃被废位)的发生,政治上出现了变动,编纂改由奇自献、李尔瞻、朴健等北人主导完成。《〈宣祖大王〉实录修正厅仪轨》(孝宗8年,1657) 然而,对于罢黜光海君后执掌王权的仁祖及西人来说,全部接受《宣祖实录》有些困难。特别是仁穆大妃是因光海君而被废位,并成为庶人的。因此和其相关的记录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从西人执政的仁祖初期起,便展开了对《宣祖实录》的修正作业,不过,该修正作业并没有完成。因为以李适之乱为首,丁卯胡乱、丙子胡乱等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修正作业被迫中断。而且,主导修正作业的李植身亡,这也给修正作业造成了影响。修正作业到了孝宗时期才最终完成。
戊戌政变记
论述清末戊戌政变的历史著作。梁启超著。1898年12月起连载于《清议报》,1899年清议报社出版单行本,线装3册9卷,约11万余字。其后广智书局又出铅字排印本,内容基本相同。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饮冰室合集》,列《专集》第1种,删去第5篇《政变后论》,将第6篇《殉难六烈士传》递为第5篇,内容也与清议报社本有异。1954年中华书局据《饮冰室合集》原型重印。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重刊本据广智书局本印。第1篇《改革实情》记康有为被问用事及百日维新时期的新政上谕;第2篇《废立始末记》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事;第3篇《政变前纪》分析政变原因,认为总原因有二:1.由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积不相能,2.由顽固派痛恨改革,并列举导致政变的12分原因;第4篇《政变正纪》记慈禧太后推翻新政惩治维新志士事;第5篇《殉难六烈士传》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传。另附录《改革起原》、《湖南广东情形》和《光绪圣德记》3篇。本书发表时距戊戌政变仅3个月,作者又亲历其事,故保存丰富原始资料,如康有为《上清帝书》、梁启超《上陈宝箴书》、《保国会章程》及保国会演说等,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由于作者当时的感情作用和政治需要,本书记载并非完全可靠,尤其对于光绪帝的所谓“圣德”及政变后的苦境渲染过分,使用时应认真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