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

张道陵
  • 姓名:张道陵
  • 别名:
  • 性别:
  • 朝代:东汉
  • 出生地: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34
  • 逝世日期:156年
  • 民族族群:

张道陵(公元34—156年),原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是道 教最早支派之一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尊称之为张天师、祖天师或第一代天师。曾任江州令, 顺帝时(公元126—144年)与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或鹄鸣山)修道,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作道书24篇,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道教。因教徒入教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据《神仙传》载,张陵曾入太学,博通五经,后因感学五经无助于延年益寿,遂改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后听说蜀人纯朴,蜀中又多名山,遂携弟子入川修道。他又擅长治病,不少人前来拜师,弟子多达数万。他立祭酒为首领,规定入教者需交纳米、绢等物品并参加规定的劳动。他还买药炼丹,能行仙术。后同弟子王长、赵升一起升天。合于正史,张道陵的基本活动是清楚的,可以确认为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子衡、孙鲁与张陵同称为道教的“三张”。


张道陵,道教中称“张天师”。作为历史人物,张道陵是后汉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三国志·张鲁传》:“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五斗米,……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葛洪《神仙传》叙张道陵身世更详细,说他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后觉儒学无益,便学长生之术,得黄帝九鼎法,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种,并以符水为民治。自《神仙传》始,张道陵的形象开始仙化,该书载他之符水治病之术,乃神仙所授: “有天人下,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陵受此道,不仅能治病祛邪,还可分形作数十人,最后修成仙道,升天而去。《神仙感偶传》中,张道陵已成了天界的中元大法师,中元大法师本为尹真人。但因“群凶扰乱中原,蚕食华夏”,老君命尹真人登连华宝台端坐,但见“万景昏暗”,又命张道陵上座, “良久,则奇彩异光,种种变化,天人交畅矣! 自是以道陵代尹。”这里的张道陵已与天神无异。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之一,因此在民间很有影响,古代很多地方传说有张道陵的故事。如《四川忿志》记张道陵:“居鹤呜山炼丹修道,感老君,授以秘录,……功成道著,乃于半山崖跃入石壁中,自崖顶出,因成两洞。”“与夫人孙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三岁。”《徐州志》亦记张道陵“入蜀得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丹成饵之,时年六十,容貌益少。”在神仙传说中,张道陵还以收徒著称,他的徒弟,多达数万。对少数入门弟子,他往往要设法验其诚心。《神仙传》记有张道陵七试弟子赵升的故事,该故事在明代被写成小说,名“张道陵七试赵升”,收入《喻世明言》。说张道陵先后役使精灵变化为黄金、美女、大虫、乞丐等,赵升见金不取,见虎不惧,见色不动,存心济物,这才过关,得入张天师道门。

张道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

共十三章,精准客观地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独特性格与航海事业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哥伦布第一次至第四次远航为主线,讲述了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宏大历史。哥伦布远航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哥伦布实现远航梦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二世为什么决定资助哥伦布远航?哥伦布是如何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美洲新大陆与殖民时代来临、印第安人种族大灭绝存在怎样的现实逻辑及如何推动西班牙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帝国的?本书将一一揭晓答案。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是海克尔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海克尔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生命产生与演化的一系列命题,既有哲学的思辨、对终极命题的探讨,又充分结合了生物学、解剖学的实证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理论,从而建构起一套独具特色的体系。《生命的奇迹》由著名文史学家、校勘学家刘文典于20世纪初年译出,本书的译出和刊行,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鲁迅、陈独秀、马君武在内的众多人物都曾对其有较高的评价。

清稗琐缀

清稗琐缀

清代笔记

烈火金钢

烈火金钢

刘流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1942年, 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对蒋介石国民党加紧了政治诱降,一方面回师后方,集中主力,从5月1日开始,向冀中军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斗争异常激烈和残酷。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八百万冀中军民从血泊中站起来,团结一心,抱定了有我无敌的决心,英勇地展开了反“扫荡”。以赵保中、史更新为代表的一支八路军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冲破敌人的“铁壁合围”、“梳篦清剿”,发动民兵,清除汉奸,同时大闹县城,毁坏公路,组织群众暴动,最后,终于打得日本鬼子死伤溃败,并且一举捣毁了盘踞在县城的鬼子猫眼司令部。通过这一系列的斗争,八路军创造了千古未闻的奇迹壮举,他们的行动震山河、荡人心、惊天地、动鬼神,特别是排长史更新骁勇善战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品以传统的评书形式结构全篇,场面宏大,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艺术魅力。

曹瞒传

曹瞒传

一卷,为三国吴人所作,具体撰者不详。《旧唐书·经籍志上·史部》、《新唐书·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异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异译本

又名《金刚经》、《金刚般若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经文主要宣扬“般若性空”之理,主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差别相,破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任何一物而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因金刚有坚、利、明三性;而般若有实相、观照、文字三性。所谓“实相”,在佛不增,在众不减,历众劫不亏;实相又是诸法之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正如金刚之坚。所谓“观照”,指能观照分析世界之万象,正如金刚之利。所谓“文字”,指需用文字才能表现实相与观照的道理,恰如金刚之明。以金刚喻般若,以般若求解脱,故名“金刚般若波罗蜜”。此经流传广泛,影响极大。现存异译本有五:(1)玄奘译《大般若经》第九会,又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2)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3)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4)隋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5)唐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诸种译本中以鸠摩罗什本最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