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

- 姓名:李复
- 别名:字履中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复(1052—?)宋代诗人,学者。字履中,学者称潏水先生,本籍开封(今属河南),后徙家京兆,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元丰二年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尝为耀州教授。元祐、绍圣间,官于潞州。元符二年,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崇宁初,累迁直秘阁、熙河路转运使。三年,改知郑州,徙陈、冀二州,除河东路转运副使。以抗论言事迕童贯辈,罢职奉祠。后起知夔州,再任提点云台观,累加集贤殿修撰。高宗即位,强起为秦凤路经略使,守秦州空城,时年已七十馀。建炎二年初,金人陷秦州,复降,死于金国。李复尝从张载游,与张舜民、李昭玘为文字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钱象祖称“其文章尔雅,其议论淳正”(《书潏水集后》)。《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奏疏能“侃侃建白,深中时弊”,议论“确然中理”,非空谈者所及(卷一五五),像《乞罢造战车疏》、《乞罢造船疏》、《上章丞相书》等篇议论边事,不避权贵,奋笔畅言,切中事机,为后人称赏。歌诗慷慨,有一些感慨时事之作,如古体《送章发运楶》、《夔州旱》、《兵餽行》等诗,对时政不无讥刺。著有文集《潏水集》四十卷,南宋时钱象祖刻于上饶郡斋,元代时危素又有摹印本。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录为十六卷。《全宋诗》卷一○九四至一一○一录其诗八卷。《全宋文》卷二六二三至二六三○收其文八卷。事迹见钱端礼《书潏水集后》(《潏水集》附录)、《容斋四笔》卷六、《宋史翼》卷八、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二《潏水集》条。
李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精灵宝钻
托尔金的《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主要叙述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之前发生的事。它讲述了托尔金世界中各大种族的起源和相互联系。《精灵宝钻》是托尔金对中洲世界起源的设定,蕴含着他为英语民族塑造创世史诗的雄心,由小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在其身后整理出版。始有一如,“独一之神”,其名在世间称为伊露维塔。精灵,一如的首生子女,生永世热爱星光,他们的美丽并不凋谢或者消逝。人类,次生子女,一如赐给了他们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还有一样奇特的礼物——死亡。随着时间流逝,连众神亦会嫉羡。精灵宝钻,由最有天赋的精灵——费艾诺造出。宝钻蕴藏着曾在双圣树上的维林诺之光,那是尚无任何堕落发生的太初时代的最后孑遗。第一代黑暗魔君、堕落的魔苟斯盗走了它们。费艾诺众子发下亵渎神灵的誓言,执意离开家园,前去向大敌发动战争、复仇到底。他们蛊惑族人违背诸神,渡海出征。同族相残,堕落由此开始……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
太上大道君述存思五星步空常飞纲之道,以逃形变景,飞行玉清,又授诸符以变化飞升。此经可校勘多种古经。
珠项圈
是的,当侦探的人,危险是工作上当然的报酬。惊疑和恐怖,更可算是家常便饭。我自从和霍桑合作以来,所经历的惊变危险,正不知多多少少。譬如我在“黑地牢”一案中,我曾亲身被绑,后来又不幸中了一枪,在当时我固然感受到一时的紧张,但事过境迁,便也淡然忘怀。这就因侦探的生活,本来和惊险为绿,种瓜得瓜,自然也无所怨怼。可是我这一次的奇怪的经历,却是一个例外,此刻我执笔记述,还觉得牙痒痒的,余怒未消。
霓裳续谱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收曲调有《西调》、《南叠落》、《一江风》、《寄生草》、《黄沥调》、《剪靛花》、《岔曲》、《银纽丝》、《粉红莲》、《叠落金钱》、《马头调》、《扬州歌》、《玉沟调》、《北河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劈破玉》、《打枣竿》、《秧歌》、《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边关调》、《两句半》、《倒番调》、《秦吹腔花柳歌》等约三十种。附《万寿庆典》联曲体曲词二十一曲。内容、题材广泛,有据戏曲改编的故事,有情歌,有描写民风民俗之作。内《岔曲》已分《平岔》、《起字岔》、《慢岔》、《西岔》、《数岔》等名目。有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序,谓此书曲词系据三和堂曲师颜自德所习唱而觅人抄写之本,由王氏编订而成。另有盛安序。有乾隆六十年集贤堂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线装排印本,收入《明清民歌时调丛书》行世,前有1959年赵景深序。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印,与《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白雪遗音》合订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不分卷,记载清代中期以后的朝野杂事九件。所言诸事较为常见,但记述细致曲折。今据民国《满清野史编》本标点整理。
儒言
亦名《晁氏儒言》,宋晁说之著。徽宗政和二年(1112)为攻王安石新学而作,内容多涉及《三经新义》与《字说》。非但是学术上的论争,且兼斥安石居心行事。排《周礼》,抑《孟子》,尊《春秋》,务与相反,负气求胜,言辞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