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

李复
  • 姓名:李复
  • 别名:字履中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复(1052—?)宋代诗人,学者。字履中,学者称潏水先生,本籍开封(今属河南),后徙家京兆,遂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元丰二年进士,五年摄夏阳令,尝为耀州教授。元祐、绍圣间,官于潞州。元符二年,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崇宁初,累迁直秘阁、熙河路转运使。三年,改知郑州,徙陈、冀二州,除河东路转运副使。以抗论言事迕童贯辈,罢职奉祠。后起知夔州,再任提点云台观,累加集贤殿修撰。高宗即位,强起为秦凤路经略使,守秦州空城,时年已七十馀。建炎二年初,金人陷秦州,复降,死于金国。李复尝从张载游,与张舜民、李昭玘为文字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钱象祖称“其文章尔雅,其议论淳正”(《书潏水集后》)。《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奏疏能“侃侃建白,深中时弊”,议论“确然中理”,非空谈者所及(卷一五五),像《乞罢造战车疏》、《乞罢造船疏》、《上章丞相书》等篇议论边事,不避权贵,奋笔畅言,切中事机,为后人称赏。歌诗慷慨,有一些感慨时事之作,如古体《送章发运楶》、《夔州旱》、《兵餽行》等诗,对时政不无讥刺。著有文集《潏水集》四十卷,南宋时钱象祖刻于上饶郡斋,元代时危素又有摹印本。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录为十六卷。《全宋诗》卷一○九四至一一○一录其诗八卷。《全宋文》卷二六二三至二六三○收其文八卷。事迹见钱端礼《书潏水集后》(《潏水集》附录)、《容斋四笔》卷六、《宋史翼》卷八、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二《潏水集》条。

李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寒柳堂集

寒柳堂集

综合学术论文集,陈寅恪著。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为陈寅恪文集之一,收辑论文、校笺、序跋、考据短章11篇。书中《论再生缘》一文多涉诗事。《韦庄秦妇吟校笺》专为诗歌而发。作者于此篇用力甚深,博采诸书,胪陈众说,细加按断。遇有格碍难通之处,必寻根究底,务求确解;如根据不足,未能别具胜说,姑阙疑以俟考。行文计为三节:(甲)从洛阳东奔之路程。驳斥前说,考定诗中“汴路”之所指,彭门相杀之语及彭门与汴路之关系;洞明唐季徐淮军事之情势及“野色”、“冤人”、“金陵”等语辞之校释。(乙)从长安至洛阳之路程。辩证韦庄非讳“内库烧为锦绣灰,大街踏尽公卿骨”一联,盖由适触新朝宫阃之隐情,志希免祸而戒其诗。(丙)诗句诠解。严谨详核,创为新见。笺“二郎四郎”、“大彭小彭”句,谓主奴全体忧泣;证“一升栗”为端已故甚其词,特意形容之笔,颇显治史之明察,衡诗之滋味。作者脱出乾嘉学派只重文字考据的窠臼,利用唐诗某些佳构以叙事胜,提供了大量关于时、地、人的历史材料,重视唐诗之史料价值;以唐诗纠正史籍错误,说明历史真相,或别备异说,互相证发,增补阙漏,以史证诗,以诗证史,将史学与文学熔为一炉,为唐诗研究开拓新鲜视角,其荦荦大者,首推《元白诗笺证稿》,次为《韦庄秦妇吟校笺》。此稿也善于在人们疏忽或以为无关紧要之处发现问题。如考释“野色”,参稽《旧唐书·郭子仪传》“野宿魂惊”语,细绎诗歌上下文意,谓“野色”乃“宿野”二字之讹倒;复钩沉史料,依地理系统及历史事实推证“宿野”为宿州或泗州之野,与诗中“河津”对文。《狐臭与胡臭》考察中国古医籍中所谓腋气狐臭者,其得名之由,与西胡血统人有关。谓三国志曹冲、华佗二传皆有佛教故事附会其间;析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等,均为富于学力见解的文字。

锦衣志

锦衣志

客有徵錦衣事者不能詳余以所聞荅之退而詮其語曰錦衣志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白话译文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白话译文

1卷。又名《护诸童子请求男女陀罗尼经》《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呪经》《护诸童子经》等。北魏菩提流支译。该经叙述了造成儿童灾患的15个大鬼神名,以及所造成的孩童疾病症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该经以护佑童子为宗旨,受到中古时期女性的欢迎,并被抄写用于为女性追福的礼仪之中,表明了佛教世俗化的某种倾向。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六卷,唐圆测撰,日本宗祐题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卷九、十八,唐元瑜述,畧云正理文记,日本快道题记(卷九),苞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