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莹

- 姓名:昙莹
- 别名:号萝月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嘉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昙莹,号萝月,宋僧,嘉兴人。善言《易》,洪迈称其为“易僧”(《容斋续笔》卷二)有《珞琭子赋注》二卷,建炎元年自为序。昙莹的宗派世系诸书不载,考《四明尊者行教录》卷五载昙莹为知礼书信所作跋云:“法智与其侄书前云:‘二子粗着工夫,后期二利之行。’于人念念不忘于道,盖戒誓之绪余耳,百世之师也。乾道二年四月八日萝月昙莹谨书。”知礼法师,号法智,人称四明尊者,是北宋初天台宗义学大师。昙莹称知礼为“百世之师”,大致可见其宗派立场。《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卷五:“宋昙莹法师,善《易》,金主亮入寇,莹卜,当自毙于江北。已而果然,时甚神之。”上天竺寺是天台宗大本营之一,此寺志将昙莹列入别传,也可见他与天台宗的瓜葛。《佛祖统纪》卷四十七称“中竺寺沙门昙莹学禅悟《易》”,中竺寺为天台讲寺,所谓“学禅”,应当指天台止观的“四禅八定”。物初大观禅师《跋草庵萝月诗》曰:“草庵台宗巨擘,著书发明性具以淑学者,诗固余事耳。萝月不唐不宋,自成一家,然见知于妙喜、宏智,又非关于诗也。”(《物初剩语》卷十五)此处“草庵”当为“竹庵”之误。
昙莹既善言《易》,也颇工诗,为同时代士大夫所称赏。郑清之有《頔上人持莹萝月五诗见示因走笔和韵聊御睡魔》五首,其五曰:“病着心华须佛治,老僧眼缬要经遮。忽逢萝月五禅偈,绝胜卢仝七碗茶。”(《安晚堂集补编》卷二)极言读昙莹诗的兴奋感觉,如饮茶提神。楼钥《题萝月上人送鸿小楼》怀念昙莹曰:“薜萝清夜月依旧,无复新诗泣鬼神。”(《攻媿集》卷十)用杜甫评李白诗之语称赞其“新诗”,充满欣赏之情。可惜昙莹的诗多已亡佚,今从《宋高僧诗选》《乐邦文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法华经显应录》《禅宗杂毒海》等书中,共得其诗10首,其中七言绝句8首,五七言律各1首,皆为近体诗。
昙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弗兰肯斯坦
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1818)。原名Frankenstein,第一版由出版商Lackington,Hughes,Harding,Mavor&Jones出版发行。小说描写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科学探索狂热和获取声誉渴望的推动下,用死人骸骨创造出一个巨人般的怪物。这个怪物很快就成为一种异化力量,它以残杀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好友、妻子和其他无辜者的方式胁迫科学家满足它的要求。《弗兰肯斯坦》堪称人类第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也是第一部反思和批判科技的杰出作品。它预言人类企图以科技发明主宰自然却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怪物所主宰的悲剧,预言与自然为敌的科技发展必然导致生存危机。小说在英美等国频频再版,长盛不衰,拥有广泛的读者,并被改编成戏剧。自20世纪初以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数十部电影,在西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弗兰肯斯坦》比较流行的中译本由刘新民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发行。
见闻杂记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李乐撰。今存版本有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本书中大半为作者多年的文史札记,只有十馀则为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但这少量的小说和幽默小品,却有些特色,所以,本书作为笔记小说,也还有一读的价值。如卷六第八十六则记道,有名商人,乘车外出,途遇红衣妇人,要求搭车。商人曰:男女何可同车, 吾当徒步尔!谁知红衣女竟是“火神之星”下凡,她要搭车,实际上是考验考验这名商人。当她听了商人可敬的回答后,非常感动道:汝勿远行。某日汝家当有回禄之厄,六神俱已著字,可急回,徙其家资什物,庐必毁矣。结局是:庐虽毁,人财得到保全, “竟得免于全祸”。整个故事比较简短,可是商人见美色而不乱的可贵品质,以及“火神之星”的女性形象还是写得比较好的。又如同卷第一百三十一则:宋人有园丁种菜,菜被人盗去。者主人诘园丁,园丁曰:“自己固要吃,也须著把些与他人吃。”主人默然,曰: “也说得是!”像这类语带诙谙的幽默小品,在古代笔记小说中并不多见。
吴园易解
九卷,宋张根著。书用王弼注本,诠释主义理,不及象数,亦不言《河图》、《洛书》。注文简要。末附序语五篇,其论《系辞》尤于义理多所发明,《泰卦论》一篇,专明天道人事消长之机。《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亦题曰《吴园周易解》。此书系张氏诸多撰述中仅存的一种。《四库全书提要》云:“明祁承家有其本。此为徐氏传是楼所钞。自《说卦传》‘乾,健也’节以下,蠹蚀残阙。末有康熙壬申李良年《跋》,亦称此本不易得。有《四库全书》本。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毘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佛三昧耶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尊海题记,慈忍题记,秀阳题记。
挟注胜鬘经
挟注胜鬘经,一卷,首缺,昙受题记,编号二七六三。佛典章疏。作者不详。原注卷数不详,或为上,中,下三卷。首残尾全。尾题:“《胜鬘夫人经》,卷上。弟子昙受可敦所供养。”两号原属同卷,可以拼接。此经自《胜鬘经·摄受章第四》末尾之“[初住大乘],一切善根,[何况二乘],以广大故,是故……”抄至《一乘章第五》之“得少分涅磐者,名向涅磐界”。经文用大字抄写,经文下为双行小字挟注。注释大抵仅为疏通文义。这种挟注形态的《胜鬘经》前此未为历代经录所著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本之分章,亦与传世流通本不同,可资研究。日本《大正藏》将S.1649收入第八十五卷,现可据S.5858补出《大正藏》录文的若干残缺。
四十二章经
全一卷。后汉迦叶摩腾(梵Ka^s/yapama^tan%ga )、竺法兰(梵Dharmaraks!a )共译。为我国最早翻译之佛教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共有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每章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简要说明早期佛教之基本教义,重点在说明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诸义,阐示出家学道之要义,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为佛教之入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