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莹

昙莹
  • 姓名:昙莹
  • 别名:号萝月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嘉兴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昙莹,号萝月,宋僧,嘉兴人。善言《易》,洪迈称其为“易僧”(《容斋续笔》卷二)有《珞琭子赋注》二卷,建炎元年自为序。昙莹的宗派世系诸书不载,考《四明尊者行教录》卷五载昙莹为知礼书信所作跋云:“法智与其侄书前云:‘二子粗着工夫,后期二利之行。’于人念念不忘于道,盖戒誓之绪余耳,百世之师也。乾道二年四月八日萝月昙莹谨书。”知礼法师,号法智,人称四明尊者,是北宋初天台宗义学大师。昙莹称知礼为“百世之师”,大致可见其宗派立场。《杭州上天竺讲寺志》卷五:“宋昙莹法师,善《易》,金主亮入寇,莹卜,当自毙于江北。已而果然,时甚神之。”上天竺寺是天台宗大本营之一,此寺志将昙莹列入别传,也可见他与天台宗的瓜葛。《佛祖统纪》卷四十七称“中竺寺沙门昙莹学禅悟《易》”,中竺寺为天台讲寺,所谓“学禅”,应当指天台止观的“四禅八定”。物初大观禅师《跋草庵萝月诗》曰:“草庵台宗巨擘,著书发明性具以淑学者,诗固余事耳。萝月不唐不宋,自成一家,然见知于妙喜、宏智,又非关于诗也。”(《物初剩语》卷十五)此处“草庵”当为“竹庵”之误。


昙莹既善言《易》,也颇工诗,为同时代士大夫所称赏。郑清之有《頔上人持莹萝月五诗见示因走笔和韵聊御睡魔》五首,其五曰:“病着心华须佛治,老僧眼缬要经遮。忽逢萝月五禅偈,绝胜卢仝七碗茶。”(《安晚堂集补编》卷二)极言读昙莹诗的兴奋感觉,如饮茶提神。楼钥《题萝月上人送鸿小楼》怀念昙莹曰:“薜萝清夜月依旧,无复新诗泣鬼神。”(《攻媿集》卷十)用杜甫评李白诗之语称赞其“新诗”,充满欣赏之情。可惜昙莹的诗多已亡佚,今从《宋高僧诗选》《乐邦文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法华经显应录》《禅宗杂毒海》等书中,共得其诗10首,其中七言绝句8首,五七言律各1首,皆为近体诗。

昙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马与人

马与人

《马与人》是安德森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马与人》等十余个短篇,生动克制地描写了美国小镇中的边缘人物和乡村生活,对人性和欲望有独到的体察。经由《马与人》这部小说,安德森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作家。他笔下那些通过谎言企图躲避人群的人,那些在自我杜撰的时间里诞生并扭曲的人,他们都在欲望的时代和时代的欲望中打转。而这一代的美国人,不再是马克·吐温笔下借助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从天真到经验转变的个体,而成了一个个浸润在精神堰塞湖中的“畸人”。

雪地上的女尸

雪地上的女尸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专为圣诞节准备的大餐。前菜:《梦境》和《弱者的愤怒》。神秘富翁近日来反复梦见自杀,他向多方求助但最终仍未逃出死亡的魔掌;一桩看似已了结的命案,死者的妻子却一口咬定真凶另有其人。主菜:《雪地上的女尸》和《西班牙箱子之谜》。波洛应大人物之邀前去追回王子失窃的宝石,却在做客的家庭里遭遇雪地命案;几位上流社会的男女们常常一起聚会,这一次狂欢过后,其中一位竟死在客厅的箱子里。还有饭后冰淇淋:《二十四只黑画眉》。年迈的亨利每周二和周四都去同一家餐厅吃晚餐,跌下自家楼梯那天他也去了,只不过点了完全不同的食物,波洛认为死亡的秘密就藏在黑莓派里。
祝您有个好胃口。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不分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知事伍青莲主持编修。云南县即今祥云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抄本。

名医论方

名医论方

中医,方书。汲取了成无己,吴谦,唐宗海,柯琴等宋元明清名医,对于古代名方的论述。分二十六类。一、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三、调和肠胃,四、截疟,五、辛温解表剂等等,对于中医医方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六壬兵占

六壬兵占

六壬非为用兵而作,而五行生克制化与夫王相死生之用理可相通,故兵家亦多取为占验。《唐志》有李靖《玉帐经》一卷,李筌《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彭门《玉帐歌》三卷,其馀若胡万顷《军鉴式》之类,不可胜数。然流传既久,大抵出自术士伪托,非其本真。《新唐书·李靖传》赞,谓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故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於忠智而已。可谓知言。为将者苟能如靖之决策制胜,即一切游都、天目玉帐军占之说俱可存而不论,矧其出自后来之傅会者乎?是书为明人所刊,所采诸家,亦多未备。《兵占》末条称,太岁与太阴旺生大将年命,主后宫有暗助之力,其说尤为鄙谬矣。

笔阵图

笔阵图

专论写字笔法著作。一卷。旧题晋代卫夫人撰。卫夫人,名卫铄。但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其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九势》;并且《笔阵图》中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所未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所列“一”、“丶”、“丿”、“㇂”、“丨”、“㇈”、“勹”七法,影响深远,历来书论家多奉为圭臬。有《法书要录》等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