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衷

黄衷
  • 姓名:黄衷
  • 别名:字子和,号矩洲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黄衷,明诗文家。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和,号矩洲。自号铁桥病叟,明成化至嘉靖年问人,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仕湖州、福建、广西、云南、湖广。官终兵部侍郎。有诗名,其诗以描写南方景物著称。著有《矩洲集》。另著有《海语》,述海中荒忽奇谲之状,颇为详备。生平事迹见《国朝献征录》卷四○。


所著《海语》一书,记述了明代广州与暹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来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记载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黄衷作为较早关注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名人, 《海语》作为明代中叶的一部中外交通著作,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黄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刀锋

刀锋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戏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长篇小说,写于1944年。参加过第一次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战斗中目睹了一个好友为救他而饮弹身亡,他从此对人生感到迷惘,想弄清人间的善恶是非。复员后,他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终极价值。为此,他丢下未婚妻去巴黎,两年后与未婚妻解约。在力图去娶一个少时女友而今沦为娼妓的姑娘而终于失败后,他结束了博览群书的生活,遍游世界最后在印度找到了吠陀经哲学,于是领悟了人生。然后将自己一点财产分散亲人,返回美国,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车司机。小说批判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真实地描绘了两次大战期间的一个人物画廊。

闻过斋集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地府十王拔度仪

地府十王拔度仪

地府十王拔度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所载为超度亡灵仪法。行道者首先焚香供养大罗天三清三宝天尊,其次焚香供养地府十王,赞颂启告,祈求众神垂降大慈悲力,救度亡灵。所谓地府十王即十位地府真君,世人称之为:泰广大王、初江大王、宋帝大王、仵官大王、阎罗大王、变成大王、泰山大王、平等大王、都市大王、转轮大王。

本草新编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谭曲杂札

谭曲杂札

古典戏曲论著。明人凌濛初著。这部著作共15则。本文以元曲的“本色”为其论述明传奇优劣的标准,开宗明义就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因而他认为梁辰鱼始为工丽之滥觞,并对王世贞盛赞梁辰鱼之作,以及对汤显祖、沈璟、徐复祚、李日华、陆采等人的剧作都有批评之词,这些批评皆有其独到之处。他又论述了戏曲结构、戏曲结尾、戏曲声律等诸多问题,强调:“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他反对扭捏巧造,不合情理之作。他认为戏曲结尾“大都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反对狗尾续貂。对于戏曲声律,他力主以《中原音韵》为准。其他方面诸如对戏曲宾白、戏曲的改编等问题也有议论。虽然这些议论都是杂记形式,缺乏系统,但其中多有闪光之处。因此这也是一部了解明人戏曲理论的重要参考书。《谭曲杂札》原只附刻于凌濛初的《南音三籁》卷首,有明末刻本和清康熙间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将其作为专著的一种,编入书中。

新编佛教念诵集

新编佛教念诵集

《新编佛教念诵集》共7.6万字,300余页,篇幅适中。其内容的选编,囊括了广大佛教徒修行常备的经咒,同时,此念诵集特重实用性念诵集的编辑,以方便行人实修办道为原则,对于佛法修证中的重要学处,均遴选了相应的权威性经教,从而构成了一部成系统、有次第的、权威性的念诵、实修范本。 念诵集内容,包括了皈依、戒律、忏悔、发心、般若等教法,同时包括了末法时期应当高度重视的念佛、持咒之法门的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