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

- 姓名:任应秋
- 别名:字鸿滨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江津县人
- 出生日期:1914.7.27
- 逝世日期:1984.10.17
- 民族族群:
任应秋(1914.7.27~1984.10.17),字鸿滨。四川江津县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幼年丧父,四岁开蒙,塾师授以《十三经》,皆能成诵。稍长,就读于江津国学专修馆,得经学大师廖季平指授。经学之外,兼及训诂,考据、诗文诸学。年十七岁,遵祖父命,从刘有余先生学医。苦读医典之余,设立“济世诊脉所”,义务为乡邻疗疾。三年后技成,悬壶问世。嗣后,遍游沪上及湘水间,力求深造。1936年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同时,问业于丁仲英、谢利恒、曹颖甫、蒋文芳、郭柏良、陆渊雷、夏应堂等前辈名医,于医理、临床均大有进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生辍学归蜀,悬壶于乡,求治者门庭若市,声望隆盛。40年代中期,出任《华西医药杂志》主任编辑。嗣后,主要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古典医籍整理。解放后,先生受到国家重视,1952年出任重庆市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开始中医教学生涯。1957年,应聘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历任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医古文、医学史、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中医系主任等职。还先后出任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中医组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主编等职。1980年,先生以著名中医学家身份,随首批中医教育界赴日本讲学团出国讲学,受到日本医学界高度重视和隆重欢迎。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于中医基础理论、医史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教育多有贡献,尤以整理研究古典医籍冠冕当代。其晚年座右铭曰:“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先生闳于著述,主要著作有《中国医学史略》、《通俗中国医学史讲话》、《内科治疗学》、《病机临证分析》、《中医病理学概说》、《中医药理学》、《金匮要略语释》、《濒湖脉学白话解》、《重订中医脉学十讲》、《内经十讲》、《五运六气》、《中暑》、《阴阳五行》、《祖国医学整体观》、《中医舌诊》、《点校医学启源》、《新辑宋本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第一、二、三版)。在《伤寒论》的研究上亦贡献卓著。撰有《伤寒论语释》、《伤寒论证治类诠》等。
任应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仲夏夜之梦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595或1596年,出版于1600年。新近中译本见《莎士比亚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本剧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题,描写女主人公无视逆情悖理的法律,不顾杀身危险争取婚姻自由。全剧富有浪漫色彩,抒情气氛,乐观精神。少女赫米娅同拉山德相爱,抗拒父命不嫁给已有所爱的狄米特律斯。雅典公爵依该城法律限赫米娅4天改变主意,否则将判处死刑或遣送修道院。赫米娅和拉山德商定出逃,约定是晚在城外林中相聚。赫米娅的好友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相爱,2人得知此事后也来到林中。林中的仙王奥布朗因索要换儿同仙后发生口角,为捉弄仙后提泰妮娅,遂命小仙迫克采集魔花,欲趁仙后熟睡之际将花汁滴在她的眼皮上,使她醒后爱上第一眼所见之物。同时,为使狄米特律斯爱上海丽娜,不再追逐赫米娅,仙王又命迫克将花汁也滴在他的眼皮上。迫克错将花汁施于拉山德,使他醒后第一眼看到海丽娜,立即求爱。仙王欲纠正错误,又将花汁施于狄米特律斯,使他醒后也先看到海丽娜,向她求爱。仙王也已将花汁施于仙后,她醒后第一眼看见长着驴头的织工波顿,热爱上他。仙王指责仙后钟爱蠢驴,使仙后在迷惘中答应给他换儿。随后,迫克遵命祭起浓雾罩住两对人间的恋人,在其睡去后用上解药,使其醒后恢复了正常。最后,公爵和赫米娅的父亲同至,宽恕了2人,一对恋人终成眷属。
张庄僖文集
文集。 明张永明(1499—1566)撰。五卷。永明字钟诚。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等。官至左都御史。永明素清谨,以整饬纲纪为己任。卒谥庄僖。是集约六万四千字。含疏四卷,家训、语录、志铭、杂著一卷。其文多涉时政大事,如《劾严嵩交通郭勋》等,以平实朴实,不尚雕琢见长。有《四库全书》本。
知非堂稿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有《知非堂外稿》16卷。6卷本《知非堂稿》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及排律,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七言律诗及排律,卷6为七言绝句,但《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顾嗣立《元诗选》所选载《知非堂稿》为17卷,王士禛《居易录》中提到的《知非堂稿》为16卷,卷数均与6卷本不一致,或许是由于后人传写时曾合并其卷数。然而16卷、17卷的《知非堂稿》都未流传到今天,已难于判断它们与6卷本的关系。今存何中文集,尚有清道光、咸丰年间刊行的《何太虚文集》10卷,其中1—6卷全同于6卷本《知非堂稿》,另收有《知非堂外稿》4卷。此外还有11卷本《知非堂稿》行于世,今仅见有清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德民序、延祐七年何中自序、元统二年(1334)揭傒斯序。其中1—6卷也是诗,7—11卷是文。据以上情况可知6卷本《知非堂稿》是不全的本子。
阆风集
诗文别集。又称《阆风稿》。十二卷。宋舒岳祥撰。岳祥于宋恭帝被俘赴燕之次年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自编其诗为《百一老诗》,收诗一百首,囊括天、地、人百物,其意盖以“吾一老人寄于百物之中”。越八年而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乙酉(1285),复自编其诗为《篆畦诗》;“篆畦”为其宅西小园。此以后,复为《蝶轩稿》,集至元二十六年己丑(1289)以后诗文若干篇。此外尚有《荪墅稿》、《避地稿》、《梧竹里稿》等。当时诸稿,本分帙刊行,而《阆风集》乃其总名。《文渊阁书目》卷九以《阆风集》之名著录,谓“一部五册,完全”。《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阆风集》五册。《国史经籍志》卷5著录,谓为二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二十卷,又谓有闽本,五册。知其书明末清初犹存。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时,其集已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二卷:卷一至卷九收诗七百九十首,卷一○至卷一二收文三十一篇。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七十三首、文一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嘉业堂丛书》本。
红楼梦补
章回小说。清归锄子著。四十 八回。故事直接百二十回《红楼梦》九十七回黛 玉离魂,处处照应前事。叙黛玉魂归离恨天,警 幻仙子怜之,令黛玉返魂。黛玉还魂后,决心割 断情丝,返回扬州故里。宝玉不知,于中举之日 逃往大荒山。宝钗因宝玉出走抑郁成疾,吐血 而亡。后贾母得知宝玉下落,命王熙凤将其找 回,应殿试,中进士,授官翰林。皇帝念其为元 妃胞弟,钦赐与黛玉完婚。黛玉善理家政,贾府 家境渐裕,时晴雯病愈,宝钗亦借体还魂,琪官 又将袭人送回,数人得以团圆。宝玉、黛玉推己 及人,广为施舍,扶善济贫,贾府家业重振。书 中所叙,显然违背曹雪芹原意,唯人物描写、语 言风格尚有几分相似。有嘉庆二十四年 (1819)藤花榭刊本、光绪二年(1876)上海申报 馆聚珍本、光绪二十四年上海熔经阁石印本、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等。 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上人于1971年应弟子之请开讲本经,惜未讲完。现就当时所存之录音带整理成文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