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策截流

- 姓名:行策截流
- 俗姓: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宜兴
- 出生日期:1626
- 逝世日期:1682
- 民族族群:
截流大师(1626-1682),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代祖师。法名行策,字截流,俗姓蒋,父名全昌,是江苏宜兴有名的儒门老匠,与憨山老人德清法师为方外之交。憨山老人圆寂后3年,即明朝天启6年的一个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老人进门,梦醒即生了儿子,因而为大师起名梦憨。大师长大之后,父母就相继去世。大师从此有了出世的念头。
到23岁那年,大师到武林理安寺,在箸庵问公座下出家。从此5年之内,胁不沾席,昼夜不卧,刻苦精修,终于顿悟佛法渊源。问公坐化之后,大师迁居报国寺。遇到同参僧人息庵瑛师,劝他修行净业。又遇到钱塘樵石法师,引导大师阅读天台宗教义。此后他们同入净室,修行法华三昧,使本来具有的大智慧即时通明,大彻大悟。清朝康熙2年,大师在杭州法华山、西溪河中的小岛上结庵,专修净业,并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为莲庵。康熙九年,大师迁居虞山普仁寺,兴办莲社,倡导净宗,出家在家的佛门弟子,都尊大师为修行导师。大师手著《莲藏集》、《净土法语》等书,印行于世,著名的《劝发真信文》就出自大师之手。原文如下: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虽曰功高易进,而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宁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预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何况持斋秉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岂不足充净土资粮?”唯其信处不真,遂乃沦于有漏。故今修行,别无要术,但于二六时中,加此三种真信,则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参考译文如下:
“念佛法门,确是高超。只是虽说功德高,易修进,而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却很少获得灵验。这是因为信愿不专,不能引导修行,往生净土。现在我们既已广集善侣,同修净业胜因,若不能认真检查自己的发心,又怎能知道跑出苦海的要道。凡是与我们同志的人,参加这个法会,必须具备真实的信心,如果没有真信,尽管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能是个世间善人,来生到善处享受福乐。在受乐时,同时造业,既造下业,必堕苦处。以正眼观看,他与善根断决的大恶人相比,只是迟了一步而已。这样的信心,怎会是真信。所谓真信,第一要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佛,弥陀是已成佛,觉悟的本性是一样。我虽然昏沉、颠倒、迷惑,但是觉悟的本性不失,我虽然积劫轮转六道,但是觉悟的本性不动。所以说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原来还是在这里。第二要信我只是个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本性虽然无二,地位却有天渊之别。假使不专念弥陀,求生净土,必定要随自己业力流转,受无量苦。这就叫作法身流转五道,不是佛,而是众生。第三要信我虽然障深业重,久久住在苦域,却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然万德庄严,又远在十万亿刹之外,却是我心中的佛,既是心的本性一样,自然就能感应道交,好比磁石吸铁,无需怀疑,所以才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若能具有以上真信的人,虽一毫之善,一丝之福,都能回向西方,庄严净土。更别说持斋、受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供养三宝,种种善行,又何尝不是净土资粮。只有信不真,才沉沦于有漏的三界。所以我们今天修行,没有别的窍门,但能在昼夜二六时中,增加自己这三种真信,自然就一言一行一念。都功夫不会白费。”
大师又曾精进佛七,作文开示众人如下:
“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之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觅毫发许异相不可得也。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人,一心精进持名也。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往生可必。兼能后一心者,上品可阶,然此两种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同堂缁素,各须勤策身心,近则七日内,远则一生中,常作如是信,常修如是行。纵不克证,为因亦强,华宫托品,必不在中下矣。”参考译文如下:
“七日持名念佛,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并不是念的越快越多越好。但能不缓不急,绵绵密密的持执,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往坐卧,一句洪名,始终绵密不断,就像自己的呼吸一样,既不散乱,又不沉没。这样持名,称得上是事一心精进。
如果能体究万法一如,没有二相,也就是说,众生与佛不二,自己与他人不二,依报与正报不二,因果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忻求与厌恶不二,取舍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以上相对的二法,都是同一相的,是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差排,但要自己如实体究。体究到极点,自会与自己本心忽然契合。这时才知道,穿衣吃饭,都是三昧。嘻笑怒骂,都是佛事。一心乱心,都是戏说。昼夜二六时中,一毫发的异相也寻觅不到。能这样了达,才称得上是真正学道人,是一心精进持名的。
前一个一心似难实易,后一个一心似易实难。但能达到前一个一心,必能往生。又能兼达后一个一心的,定生上品。然而这两种一心,都是博地凡夫可以做到的事。凡是有心的众生,都可修学。我们同堂的僧俗同修,必须各人勤策身心,近在七日内,远在一生中,常修这样的信和行,纵然不能证悟,但是种的善因纯正坚强,此后莲华宫内托生的品位,必定不在中下。”
大师在普仁寺13年,至康熙21年7月9日去世,寿55岁。当时有个叫孙翰臣的人,还有一个姓吴的年轻人,两人同时病死,一天一夜后又同时复苏。分别对他们的亲人说:“被阴间冥司勾去,拴在阎罗殿下,黑暗中忽然见到光明照耀天地,香花弥漫空中,缤纷而降。阎罗王伏地礼敬,迎送往生净土的大宗师。”人问大宗师是谁?他们说:“看见是截流大师。正是因为得到大师的光明照耀,才被阎王放回人间。
行策截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科技奇人瓦格纳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不需休息和睡眠的方法,能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进行两件工作,所以他在机械、生物、医学等领域做出了大量的发明。在人们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发明的稀奇古怪的趣事,他制造过永动机、利用催眠术加快人学习知识的速度、利用地球引力制造无动力飞行的飞毯、让死人的大脑“说话”、使大象像人一样思维行事、把自己变成可以无孔不入的幽灵……这些发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读者看后会做出自己的结论。
日本的黑雾
是松本清张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松本清张是日本推理小说家。1909年生于九州小仓市。1952年,他的短篇小说《某人的〈小仓日记〉传》,获芥川文学奖,从此一举成名。1955年以后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写作,主要作品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黑色画册》、《零的焦点》、《沙器》和《日本的黑雾》等。松本的作品一反推理小说的旧传统,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注意揭示犯罪动机,挖掘社会根源,暴露丑恶势力,因而,他的作品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小说。《日本的黑雾》自1960年至1961年分3卷相继问世,全书共12篇,都是就美军占领期间日本所发生的一些著名的冤狱或暴行事件进行剖析。作者通过《“帝国银行事件”之谜》、《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松川事件”的实质》等作品,揭露了日美当局沆瀣一气,镇压进步人士的罪行。
删补名医方论
方书。清吴谦等人辑。八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此即《医宗金鉴》之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从《金匮》、《千金》、《外台》及历代名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全书九万余字。卷一载独参汤、参附汤等二十二方。卷二载补中益气汤、平胃散等二十一方。卷三载续命汤、三生饮等二十四方。卷四载黄连解毒汤、三黄汤等二十九方。卷五载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等二十四方。卷六载桂枝汤、麻黄汤等二十七方。卷七载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二十一方。卷八载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二十一方。每方列述方名、主治、药物、服法,并附以“集注”或间有按语。引述历代名医之论,以阐述每方主治病证机理、方义及加减变化。选方精,论述详,可谓集诸家之精华于一书。对所引论述有删有补,意求简明透晰,故名。选方以实用为准,未分类。对研究方剂学较有参考价值。有乾隆七年(1742)武英殿刊《医宗金鉴》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医宗金鉴》单行本。
绝妙好词
词总集。 南宋周密(1232—1298)辑。七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小官,入元后隐居不仕。此集收录南宋词人作品,共一百三十二家,词近四百首。选词标准严格。南宋词集多有不传,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书以存,故此书具有南宋词史之价值。唯周氏偏向形式美,诸多忠愤填膺之优秀爱国作品全被排斥不选, 实为词坛憾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宋人词集,今多不佳,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清查为仁、厉鹗有《绝妙好词笺》,对作者生平史实及有关词的本事等,考证颇详。
周世宗实录残本
北宋王溥等撰。四十卷。记周世宗一朝历史。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诏修是书,参预纂修的有扈蒙、张澹、王格、董淳等,宰相王溥监修。扈蒙、张澹均参与修撰《旧五代史》。所书实录共有40卷,记载五代时周世宗一朝的事迹。周世宗 (954—959在位),名荣,原为圣穆皇后的兄长柴守礼之子,后为周太祖收为养子。显德元年 (954) 登皇帝位。以后“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又“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在宫廷内外很一番励精图治的作为。他虚心听纳,用人不疑,留心政事,朝夕不倦。史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是书用40卷篇幅详细记录了世宗的经历和这些政绩,为新、旧《五代史》 的修撰提供了依据。是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晋阳王溥监修、范阳扈蒙撰,40卷。但现已很难见到全帙,《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只《烟画东堂小品》收有1卷(辑本),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李榖为淮南道记起,至显德五年十月,命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并归江南止,使世人得见此实录全貌之一斑。
海外恸哭记
是书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之著作,所记乃有关南明史事者,向为清廷所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