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莘

- 姓名:宋若莘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820年
- 民族族群:
宋若莘(?-820年),莘一作华,误。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父宋庭芬,家世儒学,有词藻。宋若莘与妹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有文名。若莘教诲四妹,有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其言仿《论语》,述妇道所尚。贞元四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荐,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经史,深为赏叹。德宗与侍臣唱和,亦令若莘姐妹应制,每进御,无不称善。宫中呼为女学士。七年,诏若莘掌宫中文籍。元和十五年卒。王建《宋氏五女》、窦常《过宋氏五女旧居》诗皆对若昭姐妹深为推崇,窦常且比之为谢道韫、班昭。《旧唐书·宋若昭传》称若莘文“淡丽”。《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女论语》一○篇,若莘著,若昭注解,今佚。《全唐诗》卷七存其诗一首。生平附见《旧唐书》卷五二、《新唐书》卷七七《宋若昭传》、《唐诗纪事》卷七九。
猜你喜欢的书
重播
马洛以450美元的代价,受聘于一名律师,到火车站跟踪一名年轻女性,任务很简单:别跟丢人,只须查明下榻旅馆即可。 然而马洛立刻发现事实绝不是这样,他决定买一张前往圣地亚哥的车票,追踪下去…… 与福尔摩斯或是波罗这样堪称完美的超级侦探形象不同,马洛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他孤独,有同情心,却不被人理解,但并不因此悔恨交加,而是默默独自承担这一切。
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是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人生主张的散文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创造宣言》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教育宣言篇、斋夫杂谈篇和书信演讲篇。陶行知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在生活中懂得学习,理解教育。其《创造宣言》等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
苏学士集
宋代诗文别集。16卷。苏舜钦著。据欧阳修《序》称:“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五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有《沧浪集》15卷。此书现为16卷,卷1至5收古体诗96首,卷6至8收格律诗114首。卷9、卷10为书14篇,卷11上书疏状9篇,卷12启表12篇,卷13收记序杂文16篇,卷14、卷15为志铭14篇,卷16为行状、哀辞、祭文5篇。苏舜钦的诗感情奔放,往往借助于自然景物,抒写胸中的磊落不平。前期诗歌有较强的政论性,如《庆州败》、《吴越大旱》等。《宋史·苏舜钦传》称“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如“远岭抱淮随曲折,乱云行野乍晴阴”(《寿阳闲望有感》);“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更是借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秉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有的小诗写得恬静清丽,历来为人称道,如《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氏散文多言辞犀利,议论激烈。前期多为战斗性颇强的政论文,后期散文以寄情山水较多,如《沧浪亭记》等散文名篇。有清康熙刊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沈文倬的校点本,题为《苏舜钦集》。
乐郊私语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乐郊私语》,“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四库全书总目》)。全书记载遗闻佚事,多近似小说家之言,但其中有关地方史乘部分,足资考史者参证。又如所记海盐腔创制于元曲家贯云石,则一直受到治戏剧史者的注重。卷末原载有杨维桢为姚桐寿之兄姚椿寿所写的墓志,被《四库全书》编者讥为“颇为不伦”,并删除不载。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尚有《续百川学海》、《盐邑志林》、《宝颜堂秘笈》、《说郛》、《学海类编》等本。
三略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共3800余字。今存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三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礼”治国,要求明君得人心,选贤才,“赏禄有功,通志于众”。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 除不义”。它还认为:“将者,国之命也。”要求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以身先人”,重赏将士,严明号令,确保机密,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三略》对将帅、士兵和民众的各自作用作了中肯的论述,指出“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庶民者,国之本”,“以弱胜强者,民也”。《三略》上中两卷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征引与发挥,下卷则是作者自己的论述。该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丁鹤年集
元诗别集。4卷。丁鹤年撰。《四库全书》曾据直隶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唯仅1卷。本集另有别本,题为《丁孝子集》3卷。本集为黄丕烈旧藏的明初刻本(黄跋认为是元刻本),曾刊入《琳琅秘室丛书》,并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戴良序。卷1为《海巢集》,并注明:“海滨避兵时所作”。本卷署“门人四明戴稷编次”。卷2为《哀思集》,亦注“海滨避兵时所作”。卷3为《方外集》,所收入的是与僧、道唱和之作。卷4为《续集》、注明:“兵后还武昌所作”。所谓“兵后还武昌”,系指明初他回归武昌守制于父亲坟园,所以此书肯定编成,刊刻于明代卷后附录有丁鹤年的哥哥吉雅谟丁、爱理沙,表兄吴善的诗。附录后有释至仁的跋,跋云:“太学生戴习,录其师鹤年先生诗,曰《海巢集》者,请题其后。鹤年,予友也。其诗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焉。”可知此跋专为卷1《海巢集》作,但戴稷却作戴习。各种版本的丁鹤年集收入的诗并不一致,所附吉雅谟丁3人的诗,数量也不一样,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编排上看,本集都是丁鹤年集中较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