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荪

张东荪
  • 姓名:张东荪
  • 别名:字圣心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杭县
  • 出生日期:1886年12月9日
  • 逝世日期:1973年6月2日
  • 民族族群:

张东荪(1886年12月9日—1973年6月2日),现代学者。字圣心。浙江省杭县 (今余杭县) 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曾先后任中国公学大学部学长兼教授,广东学海书院院长,国立政治大学、私立光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内政部秘书,主编《时事新报》、《新时报》、《再生》、《解放与改造》等报刊。1934年,与张君劢等组织国家社会党(后为民主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后因与张君劢政见不合而退党。抗战期间留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在利诱与苦刑下,不变其节操,拒绝接受伪职,1946年,以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以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职。毕生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译介工作,并自创哲学学说。“五四”时期,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并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论战”。提出中国问题之解决办法一是兴办教育,二是开发实业,“至于社会主义不妨迟迟”。(《大家须切记罗素先生给我们的忠告》)反对建立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似存问题:“党是代表那阶级的。若他背后没有阶级,必不成立。中国现在离劳动阶级的完成与自觉尚早”。(《现在与将来》)哲学上受康德哲学、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相对论哲学以及柏格森生命哲学等的影响,提出 “架构论的宇宙观” 和 “多元认识论”,反对唯物辩证法。所著《认识论》和《多元认识论重述》,及糅合各家学说而成。认为认识并非能知与所知之间简单的直接关系,而要经历格式——设准——概念及其证实——条理——真物外等复杂的现象和关系。主张哲学的宇宙论包含在认识论之中。认识是主观的合化,世界的要素与认识的成立都是条理,离了认识固无条理,离了条理不成其为认识,因而认知作用本身即是表示宇宙本体,宇宙并无总体,乃是无数结构的总称。认为有物理而无物质。“以实质而言,本来就没有外物。以构造方式而言,大部分的方式仍是属于认识作用本身的,换言之,即属主观的”。( 《认识论的多元论》) 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形式逻辑,不承认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反对革命,主张改良主义。抗战胜利后主张以英美的自由主义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相混杂的“中间性的政治路线”。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行结果,必变成少数人的专制,而绝不是无产者全体阶级的专政。文化问题上,批评梁漱溟以一家哲学代表一个民族的哲学,又拿哲学代表文化而进行东西文化比较的做法。认为西洋文化实在已不仅是西洋的,而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只占一很小的部分。主张中国在彻底采用西洋文明时,亦应求得一种避免西洋文明畸形化的 “补救方法”。主要著作有《新哲学论丛》、《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之总检讨》、《道德哲学》、《知识与文化》、《唯物辩证法论战》 (主编) 等。

张东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剧作。写于1923年,是萧氏创作中唯一的一部悲剧。题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青年爱国者贞德(1412~1431)领导法国军民抗击英军的故事。此剧的头3场表现贞德以一个农村姑娘的身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满怀爱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说服了满朝文武,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冲锋陷阵,战胜敌人。后3场表现贞德战败被俘之后,教会、封建主义和英国反动民族主义者勾结在一起,把她处死。通过贞德的悲剧,歌颂了人类历史上先进人物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反动势力的壮烈斗争。

花的圆舞曲

花的圆舞曲

它的名字源自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的群舞。星枝和孤儿铃子,因为芭蕾生出了亲密的依恋。少女们美妙的青春犹如双生花,在旋转跳跃的舞步中争妍斗艳。此时,铃子苦苦等候的南条却凄惨回国,又因为星枝的一支舞重新获得生命。所有似有若无的爱恋,尽在一支圆舞曲中纠葛缠绵……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清风闸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之妻先后被谋害,而清官包拯查明案情为其申冤的故事。孙大理之妻强氏借算卦先生说孙“当晚三更必死”的话,巧设机关,在家里人不知鬼不觉地害死亲夫的奇案,在冯氏《警世通言》中已经成型,该书对这一情节只是借用。但将一篇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该书除敷演添加了孙大理之女孝姑的丈夫皮奉山(皮五癞子)的故事、孙大理之弟的故事情节线外,主要是细节方面的丰富。所以该书已主要不是公案故事,而以反映清代中叶市井之民的生活面貌见长。尤其是关于皮五癞子的部分,从富家、穷户、衙门、酒楼、赌场、妓院等各个角度,陈列出封建社会末期城市中的众生百态。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凶狠歹毒的淫妇强氏、苦命女子孝姑等形象。尤其是市井无赖皮五的形象,写得既富于性格而又不失于简单化。语言则显示了说书艺人的口语特点。缺欠是结构松散,亦有封建迷信和道德说教。该书当时在书场讲说时极受欢迎,在民间流传颇广,在文学史上则很少被提及。有清嘉庆己卯(1819)奉孝轩刊巾箱本。同治甲戌(1874)重刊本。另有石印本。

夷坚志

夷坚志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集。宋洪迈撰。《夷坚志》为其晚年所著,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而志之”语意。四百二十卷,其中甲志至癸志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至四乙二十卷。已残缺。 《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皆列子部小说类。 《宋史艺文志》题:《夷坚志》甲乙丙三志六十卷,丁戊己庚四志八十卷。可见此书在元代已有散佚。 《四库总目》著录五十卷。又有甲乙丙丁四集各二十卷共八十卷的本子。今传本以涵芬楼排印的二百零六卷本搜辑较完备。内容多为神怪故事,遗文轶事和方言民俗等。收录颇为丰富,可供考证。

声字实相义

声字实相义

全一卷。略称声字义、声字实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本书自真言密教之立场阐明声字实相(一切音声文字与实相相即)之义,为教相学上重要之典籍。系依据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之‘等正觉真言’一颂而展开;谓‘声字即实相’乃三密中之语密,故进一步说明语密之实相,并藉此开示三密平等之最高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