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臣

- 姓名:赵鼎臣
- 别名:字承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卫城(今河南淇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宋代文学家。字承之,少时种竹于居所之南,自号竹隐畸士,又号苇溪翁,卫城(今河南淇县)人。元祐六年进士。绍圣二年,以真定户曹参军应宏词科试中第。宣和元年,为度支员外郎。三年,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后召为太府卿。鼎臣与王安石、苏轼等人交好,多相唱和,故诗文具有门径。苏轼称赏其“辞源江海浩奔忙,句法风骚森出入”之句,以为“极为雄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二引)。刘克庄谓其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警句巧对,殆天造地设”,推挹甚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五引)。古体长篇如《夜行见怀》、《次韵洪琳父》、《忆昔行送彭子发》,近体如《社日过美之兄》、《塞下》、《郊行三首》都各具特色。杂论文章,如《读酷吏传》、《戒杀辨》、《蝎辨》等篇,能随事而发,击浊扬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刻意研练,古雅可观,亦非俭陋者所能望其项背”(同上)。也能词,但成就不高,《念奴娇》词抒发伤今追昔之感,明沈际飞讥为“以尺牍为词”(《草堂诗馀》正集卷四)。著有《竹隐畸士集》一百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后由其孙赵纲立刊于复州,仅四十卷而止,宋刊本传至明末而亡,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编为二十卷。《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一三一○至一三一五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二九七四至二九八七收其文十四卷。事迹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五《竹隐畸士集提要》、《宋诗纪事》卷三二。今人姜亮夫撰有《赵鼎臣疑年考》。
赵鼎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潘多拉之匣
太宰治作品精选集,太宰治所著的《潘多拉之匣》收录《潘多拉之匣》和《维庸之妻》等14部作品。《潘多拉之匣》流露出作者太宰治骨子时的抑郁,一贯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死的思索,但与《人间失格》的阴冷不同,《潘多拉之匣》的基调是温暖的,俏皮明快的,呈现明显透亮的光彩,处处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维庸之妻》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同名之作是太宰的名篇。《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酗酒,欠债,与女人私奔最后跳水自杀的情况下,一直维系着家庭,出门做女佣为丈夫还清债务。200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电影节上,由根岸吉太郎导演、松高子和浅野忠信主演的同名电影《维庸之妻》荣获最佳导演奖。
岛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远在太平洋的一座岛屿Pala蓬勃发展了100多年的理想社会,已然成为一场现代社会文明的实验。居民生活在这个由西方科学与东方哲学创造的人间天堂,岛上的幸福引来了外界的嫉妒与敌意。为了占领岛上的资源,记者法兰比伪装成落难者潜入岛屿,但他很快爱上了这座岛上的生活方式。是捍卫岛屿的理想社会,还是继续完成任务?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人间天堂的小岛都将无法避免这场精心谋划的灾难。
本经逢原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谷、菜、果、水果、味、香水、乔木、灌木、寓木、苞木、服器、虫、龙虫、鱼、介、禽、兽、人等三十二部,收集药物七百余种。书名虽曰 “本经”,但实际取自《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临床常用药。内容以讨论药理为多,介绍个人用药心得,加以发挥。对所采药物叙述性味、产地、性状、鉴别、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再引证《神农本草经》原文及各家学说。务使之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由于张氏本人临床经验丰富,论述颇有见地,故此书切合实用,深受后世医家推崇。此书与诸医书比较有独到之处。如李时珍之书多主考订,缪希雍之书多有博辨,而此书则多“惟取发明性味、辨别功过、使制方者易明云。”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长州张氏隽永堂刊本,嘉庆六年(1801)金闾书业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大还心鉴
引寒山子、陶埴真人、马真人及《科仪》诸家。《宋志》、《通志》著录。盖唐五代时所撰。《云笈七签》卷73录入《内丹》部分。观其内容,实述外丹术。
顾颉刚自传
史学家顾颉刚亲笔撰写的唯一一部激情四溢又理智反省的完整自传。顾颉刚出身于“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纵有一腔才情,却一生背时,历尽磨难,终开创学术新纪元,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的领袖。这个人那点事,其震撼力、感染力、启迪力、影响力,已到了让大众知道的时候啦!
哲学概论
唐君毅著,1961年3月由孟氏教育基金会初版,1965年3月再版,1974年台北学生书局与友联出版社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第三版,1988年经唐君毅全集编辑委员会校订后出版校订版,列入唐君毅全集卷二十一、二十二,80余万字。 《哲学概论》上册包括哲学论和知识论两部。第一部分为十一章,第二部分为十九章。下册包括形上学和价值论两部,每部设若干章节。在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对哲学定义的规定,以贯通知行之学为言,直接继承中国先哲之说。哲学内容包括逻辑、知识论、形上学、人道论、价值论和文化哲学,作者在论述中,对中西印哲学发展皆有所涉及。在总论中,作者还谈到了哲学方法论问题,在论述各种方法之后,归于超越的反省法。论哲学之价值一章,最后归于哲学之表现价值,赖于哲学者的道德修养。第二部知识论,重在问题的分析。作者在分析了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语言关系、知识分类、普遍者在知识中的地位、知识的起源、能知与所知的关系等一般问题之后,其论归纳原则与因果原则两章为经验科学的根据问题。第十三、十四、十五章,论数学逻辑知识之性质及先验知识问题,为纯理科学的根据问题,这三章比较专门,难读一些。第十六至十九章,作者对知识的确定性、真理的意义与标准及知识的价值的论述,皆是就知识的成果上说的。本部中论知识的分类第一节“中国书籍之分类与知识之分类”及“应用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节,与知识起源一章中对直觉之知的分析及闻知意义的说明,都是作者个人的主张,值得一读。其余论知识与语言的关系,及普遍者在知识中的地位,能所关系等问题,除对流行于西方现代若干理论加以介绍外,还重申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涵义。论知识价值的限度,则依中国先儒知识观为说,以上都是第二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