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 姓名:邓雅
- 别名:字伯言,号玉笥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新淦(江西新干)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邓雅(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伯言,号玉笥。新淦(江西新干)人。早年勤苦力学,以能诗知名于乡里。在元朝末年,他一直隐居未仕。入明之后,生活一如其旧,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以郡县举荐,召他赴京朝见,准备擢用,他以年老有病为由恳辞,获准还乡,洪武二十二年尚在世。在元末就与梁寅友善,两人志趣情操也很相近,他晚年着力于写诗,今存有诗集《玉笥集》9卷。由于《玉笥集》传本十分罕见,明清很少受到学者、藏书家关注,所以一般对邓雅及其诗作都十分陌生。《元诗选癸集》在庚集下册收入邓雅诗1首。他的诗格调平整,气味冲澹,比较质朴自然,以五言律诗成就较高,如《枕上作》:“梦断五更时,山家鸡乱啼。风生梧树里,月过纸窗西。为客心牢落,伤时气惨凄。遥怜征战地,万骨委尘泥。”虽未直接写元明易代的战乱,却十分切合他的身份与心境。从总体而言,他的诗也时而给人以写作不够精心,下笔比较随意这一印象。
邓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坟墓的闯入者
本书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首版于一九四八年。小说讲述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件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体现了作者在南方种族矛盾和种族融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反映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思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史学遗产六讲
白寿彝著,本书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所作的分析及其在当今史学事业中之价值的阐释,其真知灼见,在在多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者和广大史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说,既是入门之书,又是指导之书,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闺墨萃珍
古代女子文书合集
花烛闲谈
笔记。清人于鬯(1854—1910)撰。一卷。鬯字醴尊,号香农。南汇(今属上海)人。曾举秀才,拔萃科,终生未仕。勤于撰述,著作颇多。是书为光绪间作者婚时所作,一夕即成,几万余字。内容专载古今婚俗礼仪,旁征博引,考证明晰。其论门包、酬媒、答辞诸条,驳陋俗,尤有功于当世。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资料。有《说库》本,《于香草遗书丛辑》本,《香艳丛书》本等。
桐江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卷数及著者均不详。唯书中有“程进道绍兴初帅闽中”之语,知其人已入南宋。成书当在绍兴十八年(1148)之前,而书中引《西清诗话》。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后亡佚,陶宗仪《说郛》仅存5则,今人郭绍虞搜求于《苕溪渔隐丛话》等书,辑得佚文23则,编入《宋诗话辑佚》。其内容主于记事,多录唐宋诗人佳句,而品藻则较简略。
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
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二卷,附往生呪,明大佑述,传灯钞并序,无尽灯僧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