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行之

廖行之
  • 姓名:廖行之
  • 别名:字天民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衡阳(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137
  • 逝世日期:1189
  • 民族族群: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少颖异,锐于学,沉酣经史,旁引曲取,备为浩博。淳熙十一年进士,调岳州马陵尉。到官数月,太夫人病,乞归养亲。告满,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任。郡守刘清之欲补图志,行之为规创凡例,网罗遗佚,上下千载,纠剔妄谬,参核异同。淳熙十六年,书成而卒,年五十三。行之于书无所不通,而尤深于义理。于文无所不工,而尤长于咏吟。其文屏除藻绘,备求质朴,词意笃实,切近事理,四六表启尤为流丽。其子廖谦辑遗著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省斋集》十卷,有《四库全书》本。《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省斋诗馀》一卷,有明抄本、《彊村丛书》本。《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四十一首。《全宋诗》卷二五二三至二五二六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六○八三至六○八九收其文七卷。事迹见本集附录田奇《宋故宁乡主簿廖公行状》、《宋故宁乡主簿廖公修职墓志铭》。

廖行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郁洲遗稿

郁洲遗稿

十卷。明梁储撰。梁储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广东顺德人,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擢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著有《郁洲遗稿》。此集为梁储之子梁子挹所编,初名《郁洲集》,香山黄佐序。后来,梁储之孙官任中书舍人,从内阁又录其奏疏,补入集中,编为十卷,故名为《郁洲遗稿》。梁储历事三朝,济世救国之心颇为感人。集中收录其许多奏疏,如武宗自封镇国公,则上疏力阻。许给秦王关中闲田为牧地,则草敕时为危言以动听,又力请回銮疏,均表达了梁储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修辞不够华美,而义存规谏,也可以说是古之遗直。集中诗文廖廖无几,体格亦不甚高。

她为什么死

她为什么死

《她为什么死》将作者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都囊括其中。早期小说是有关“爱与美”的,表现了作者从开始追寻“爱与美”的理想到最终幻灭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中期小说是忧患深沉、凝重宏阔的农村小说,体现了作者由起先的关注理想人生,到逐渐对人生的伤感甚至一度消沉,但最终作者走出了困境,进入了现实世界,开始转向关注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后期是政治高压下的悲感情怀小说,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投身民主运动的热情。

唐文续拾

唐文续拾

十六卷。清陆心源辑。此书为《唐文拾遗》之续编。凡十六卷。《唐文拾遗》行世之后,陆心源又陆续得唐文三百余篇,厘为十六卷。上自朝廷诰敕、以及碑铭序记之文,下至方外之赞颂,外国之表状,无所不备。

百城烟水

百城烟水

区域志。清徐崧、张大纯辑。九卷。崧有《大兴徐氏三种》已著录。大纯字文一,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徐氏好游览,出必囊书载笔,以所录见闻,辑而成篇,未终而卒,托其好友大纯续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加编辑,补缀完书。记事止于康熙十九年,约三十万字。冠尤侗、大纯二序。正文以苏州府之吴、长洲、吴江、常熟、崑山、嘉定、太仓、崇明八政区为序,各为一卷。每卷首载历史沿革、筑城始末,占地面积,城门城楼。然后胪列名胜古迹,历代名人有关诗词,颇仿《方舆胜览》体例,以词藻为尚,不以考证为重,但所考内容颇富史料价值。凡苏州地区各城镇及其城乡名胜、古迹、园林、山谷、湖溪,均详载其地理位置、历史变迁、水陆交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等。可考历代生态演变、经济兴衰。地形地貌、水陆物产、地方经济,一目了然。堪称清代重要城市志。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翠轩刻本,1979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本。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言存神养生法术。《无上秘要》卷四七称此经原本有四诀八卷。现仅残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其述流珠宫为“五宫雄一之高矣”,与《登真隐诀》卷上述九宫相合。另《无上秘要》卷47著录《洞真三元流珠经》。本经当出于六朝。述存思流珠、存思闭炁之法,与房中术结合。

女娲石

女娲石

章回小说。题“海天独啸子”著。 二卷十六回。叙女子金瑶瑟,为拯救国家颓败, 组织女子改造会。行刺胡太后(影射慈禧)未 成,乃女扮男装出逃,巧遇妇女组织花血党领 袖秦爱浓。该党有党员百万,以反对崇洋媚外、 专制独裁,维护女权为宗旨,以女色和暗杀为 手段,已刺杀大小官僚三百余人;尤重科学,已 发明电梯、电话、瓦斯车、电马、神枪等。瑶瑟羡 之,自荐入党。巡视全国各党派情形时,她又遇 为人洗脑治软骨病的白十字社社长汤翠仙,专 门劫杀无用男子的捣命母夜叉三娘子张水母 等许多奇异女子,得知她们和自己均是天降救 国救民的女豪杰。本书未完,未见续书。小说 鼓吹反帝反清,抨击黑暗政治,大力提倡女权, 为当时进步之作。但作者以性别作为革命与否 的分野,以暗杀、色情为革命手段,亦反映 出其革命思想的偏激与幼稚。书中虚构了种 种现代机器与武器,又使小说具有某种科幻 色彩。有上海东亚编辑局光绪三十年(1904)、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