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 姓名:富兰克林
  • 全名:本杰明·富兰克林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波士顿
  • 出生日期:1706年1月17日
  • 逝世日期:1790年4月17日
  • 民族族群:

本杰明·富兰克林(英语: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杰出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17日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贫穷的家庭。8岁时入小学,两年后辍学。从此再未进学校学习。12岁时到他哥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并长期从事印刷工作。17岁时到费城。1731年在费城建立了北美第1个公共图书馆。1732年因其作品 《可怜的理查德历书》 而闻名欧美各国。1737~1753年任费城邮政局长。1743年创立了美国哲学会。1751年襄助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大学。1753年,获得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69年当选为美利坚哲学会会长,直至去世。177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90年4月 17日逝世于费城。


生于波士顿贫穷家庭。只上过两年学,十岁起被迫中止学业,帮助维持家庭生活。曾在波士顿、费城等地当过印刷工。靠刻苦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富兰克林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是电气研究的先驱。1743~1744年他看到A.斯宾塞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电学实验之后,引起极大兴趣。1745年起他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电流质,弥漫于整个空间并可以毫无阻碍地渗到各种物体之中。起电过程是一定量的电流质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中,电流质密度大于外部的物体就带正电,电流质密度小于外部的物体就带负电。富兰克林还认为:“电不因摩擦玻璃管而创造,而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了玻璃管。摩擦者失去的电与玻璃管获得的电严格相同。”富兰克林首次发现了金属的尖端放电现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曾做了世界闻名的“费城电风筝实验”,他用绸子作了一个大风筝,风筝顶端安一根尖细的铁丝,并用麻绳与铁丝联起来,麻绳的末端拴了一串钥匙,在一个雷雨天,他和儿子一起将风筝放到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麻绳上松散的毛毛向四周竖立起来,手和钥匙之间发生了火花,天电终于引下来了。他还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富兰克林还发现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感应起电等现象。同时创造了许多电学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充电、放电等。由于他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同时还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富兰克林还发明了新式火炉、医学上第一个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研究了液体蒸发热量的散失情况、铅中毒效应、双焦距眼镜等。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宣传科学与文化。1731年在费城建立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并兼任管理员。1736年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次年任费城邮政局长。1743年组织美利坚哲学会。1751年创办费城学院(即宾夕法尼亚大学)。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反英斗争,曾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了美、法同盟条约。1786年回国后当选为宾州州长。1787年被选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黑奴制度。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


富兰克林的科学著作有:《电的实验与观察》、《关于导电物质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察》、《论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等。


富兰克林同时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2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1778年推动缔结美法同盟。1787年被选为制宪会议代表,参加起草美国宪法。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自撰的墓志铭中,仅以“印刷工富兰克林”自称。

富兰克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英国达尔文著。1872年出版。该著是作者继《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之后,从情绪表现方面进一步论证人类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进化论观点的名著。 它使心理学从19世纪研究意识,发展到20世纪初研究智慧起源,进而发展到以研究行为为对象的机能主义心理学阶段,使西方心理学的思想主流进一步脱离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生物科学,同时也使心理学走上生物学化的道路。

玻璃村庄

玻璃村庄

告别往昔的好时光,希恩镇陷入了战后的经济困境,但洋基人骨子里的骄傲并未因此消减半分。这时,一桩惨案激起了希恩镇居民的仇恨,他们抓住了外来的疑凶,并拒绝把他交给警方。一场非法的审判即将开始,陪审团成员心中却早有定论。在暴民拉起绞索之前,你能否找出真凶?

木笔杂钞

木笔杂钞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论诗评文之语,又记叶适等人事迹。卷首小序称作者自己纪录,实为伪作,当为书贩所为。但抄撮《荆溪林下偶谈》之文,也多少有一些参考价值。曹溶将其书收入 《学海类编》,可查阅。

经验济世良方

经验济世良方

十一卷。明陈仕贤撰。陈仕贤字邦宪,福清 (今属福建) 人。嘉靖四十一年(156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先载医旨、脉诀、药性,又载通治诸病门,如太乙紫金丹、牛黄清心丸之类。又分杂证五十二门,均为抄录旧方,无所论说。作者自称与通州医官孙宇共同考定而成此书。仿《摄生众妙方》篇卷结构,原四十七门扩为五十三门。书前有陈氏自序、目录,书末附寇阳跋。正文前附以乾集,有“医指”“脉诀”“本草要略”三篇。正文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包含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灸痨瘵法门、救危病门;卷二,虚损门、补养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首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次为消渴门、诸血门、肠风门、疟门、疫瘴门,卷五至卷六,霍乱门、痢疾门、泄泻门、脾胃门、腹痛门、积滞门、痞满门、鼓胀水肿门、痰嗽门、癫痫门、哮喘门。利集:卷七,淋浊门、遗精门、大小便秘门、痔漏门、黄疸门、胁痛门、腰痛门、心气门、疝气门、脚气门、头痛门、须发门;卷八,外科诸疮门。贞集:卷九,眼目、耳、鼻、口疮、牙齿、咽喉之五官科诸门,及体气门、折损门、诸毒门、妇人门;卷十,子嗣门;卷十一,小儿门。各门之下,先为医论,详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备举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之方,或列其常用之药,析其随症加减之法。医论之后,汇列诸方,载其方名、主治、组成、煎服法。有嘉靖间刻本。

玄珠录

玄珠录

道学著作。二卷。唐王玄览讲述,门人王大霄集录。成书于唐代。上、下两卷。该书以《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说为基础,把“道”区分为“可道”和“常道”。谓“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称道与物的关系犹如本印和印泥的关系。又引入佛教法相宗的唯识论观点,认为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把事物的动静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在时空问题上,提出“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及“三世皆空”的观点。关于修道成仙的主张是:绝灭知见,坐忘养神,求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该书是研究道教的重要史料。收入《正统道藏》第725册。

十一面神咒心经

十一面神咒心经

一卷,唐玄奘译,慧沼疏,遁论疏,各有一卷。与《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