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 姓名:富兰克林
  • 全名:本杰明·富兰克林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波士顿
  • 出生日期:1706年1月17日
  • 逝世日期:1790年4月17日
  • 民族族群:

本杰明·富兰克林(英语: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杰出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17日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贫穷的家庭。8岁时入小学,两年后辍学。从此再未进学校学习。12岁时到他哥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并长期从事印刷工作。17岁时到费城。1731年在费城建立了北美第1个公共图书馆。1732年因其作品 《可怜的理查德历书》 而闻名欧美各国。1737~1753年任费城邮政局长。1743年创立了美国哲学会。1751年襄助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大学。1753年,获得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69年当选为美利坚哲学会会长,直至去世。177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90年4月 17日逝世于费城。


生于波士顿贫穷家庭。只上过两年学,十岁起被迫中止学业,帮助维持家庭生活。曾在波士顿、费城等地当过印刷工。靠刻苦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富兰克林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是电气研究的先驱。1743~1744年他看到A.斯宾塞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电学实验之后,引起极大兴趣。1745年起他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电流质,弥漫于整个空间并可以毫无阻碍地渗到各种物体之中。起电过程是一定量的电流质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中,电流质密度大于外部的物体就带正电,电流质密度小于外部的物体就带负电。富兰克林还认为:“电不因摩擦玻璃管而创造,而只是从摩擦者转移到了玻璃管。摩擦者失去的电与玻璃管获得的电严格相同。”富兰克林首次发现了金属的尖端放电现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曾做了世界闻名的“费城电风筝实验”,他用绸子作了一个大风筝,风筝顶端安一根尖细的铁丝,并用麻绳与铁丝联起来,麻绳的末端拴了一串钥匙,在一个雷雨天,他和儿子一起将风筝放到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麻绳上松散的毛毛向四周竖立起来,手和钥匙之间发生了火花,天电终于引下来了。他还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富兰克林还发现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感应起电等现象。同时创造了许多电学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充电、放电等。由于他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同时还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富兰克林还发明了新式火炉、医学上第一个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研究了液体蒸发热量的散失情况、铅中毒效应、双焦距眼镜等。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宣传科学与文化。1731年在费城建立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并兼任管理员。1736年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次年任费城邮政局长。1743年组织美利坚哲学会。1751年创办费城学院(即宾夕法尼亚大学)。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反英斗争,曾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了美、法同盟条约。1786年回国后当选为宾州州长。1787年被选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黑奴制度。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


富兰克林的科学著作有:《电的实验与观察》、《关于导电物质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察》、《论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等。


富兰克林同时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2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1778年推动缔结美法同盟。1787年被选为制宪会议代表,参加起草美国宪法。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自撰的墓志铭中,仅以“印刷工富兰克林”自称。

富兰克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应不爽。世人若回心奉道,请道士转诵此经,皈命元君,忏悔祈求,即可消灾获福。篇末附「天仙碧霞宝诰」。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一卷。分四十九章,每章短者只二十余字,最长者百七十余字。其中言学道者分为上、中、下三乘。修炼之法由斋戒、洗心、清净、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各章多佛教用语,显然受佛教影响,然以清静为道之本,其主旨仍归本于道教。收入《道藏》第25册。

归厚录

归厚录

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庚巳编

庚巳编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明陆粲撰。十卷,今存《纪录汇编》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以上二种均十卷)、《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三种均四卷)、 《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三种均一卷)。本书作者陆粲系一嘉靖名臣,敢言直谏,颇有声誉。书成于正德年间,为作者早年所作。约一百七十篇,多志怪与传奇,富故事性。如《洞箫记》,写书生徐鏊初与仙女相爱,后娶妻相绝,遭到仙女杖责。《芭蕉女子》写学士冯权遇一绿衣女来,欲相狎,女截衣而去。冯所执得一衣角,恰与庭中一芭蕉新断叶相吻合,自是悟为蕉蕉精怪。《金华二士》叙王生、张生遇酆都使来阳间捕人。张生遵使者所嘱得以避难,而王生则于当晚死去。

细说明朝

细说明朝

本书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明末三大案等历史事件,以及陈友谅、张士诚、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方孝孺、张居正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佛地经

佛地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佛住最胜大宫殿中,与无量声闻,无量菩萨众俱。为妙生菩萨说五种法相大觉地,谓清净法界。及与四智,一一细释。妙生复问,何等菩萨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言,证得无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种想故。得平等心,自他异想,不复现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杂林,众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