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倪瓒
  • 姓名:倪瓒
  • 别名:字元镇,号云林子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301年
  • 逝世日期:1374年
  • 民族族群:

倪瓒[zàn](1301年-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平异名甚多,有东海瓒、懒瓒,或变换姓名为奚元朗、元映、幻霞生,别号有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和萧闲仙卿。其先世广有钱财,是吴中有名富户。自幼好学,诗有“闭户读经史”句,家有清閟阁,置古书画于其中,人迹罕至。阁中藏书数千卷,他都亲手勘定。时与朋友诗酒唱和,与当时诗坛领袖杨维桢、顾瑛往来无间。他有洁癖,杨维桢曾在席间脱下一妓女鞋,置杯酒于其中,要大家传饮,倪大叫龌龊,拂袖而去。他一生不仕,至正十五年(1355),知天下将乱,变卖家产,散与亲朋,外出漫游,浪迹江湖。张士诚屡次召他,均被他逃脱,又拒绝其弟张士信买画,后被士信抓到,重加箠挞,他不发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说“出声便俗”。元亡后七年,回到家乡,死于姻亲邹惟高家,年七十四,身后凄凉。倪瓒以画知名,长于水墨山水,并工书法,也有诗名。他在《谢仲野诗序》中说:“吟咏得性情之正者,其惟渊明乎?韦、柳冲淡萧散,皆得陶之旨趣,下此则王摩诘矣。何则?富丽穷苦之词易工,幽深闲远之语难造。”可见他推崇的是田园山水诗冲淡萧散的诗风,他的诗歌便有自然秀拔,素淡无华的特点,如《对酒》、《寄熙本明》、《寄李隐者》等,用淡墨轻抹,意境似不涉尘俗,表现隐士情怀。孤鹤、白鸥、浮云、秋树,是他诗中常见的意象。他写了多首竹枝词,对历史兴亡殊多感慨,在《竹枝词序》中说:“余尝暮登濒湖诸山而眺览,见其浦溆沿回、云气出没,慨然有感于其中,欲托之音调以申其悲叹。”他与元遗民不同的是有关兴亡的题材不写元,而写宋,如竹枝词中的“阿翁闻说国兴亡”、《题郑所南兰》等。其七律写得整饬,《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可为代表。他还善词、曲,《历代词话》卷九称他的“小词亦澹而洁”,又赞他的[人月圆](惊回一枕江南梦)“词意高洁”,与他的冲淡诗风一致,而[柳梢青]《赠妓小琼英》则又“婉转多风”。其散曲今存小令六题十二首,《录鬼簿续编》称他的“送行[水仙子]二篇脍炙人口”,其曲似词,雅化痕迹很明显。著有《清閟阁集》十二卷、《倪云林诗集》六卷。生平事迹见集中《外记》遗事、墓志,《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初集》小传、《明史》卷二九八、《新元史》卷二三八。

猜你喜欢的书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

《苏镇舞会》以婚姻问题为题材,但着意于反映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和等级门阀观念的日趋破产,当时比较明智的贵族都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谁若死抱住阀阅世家的旧观念,反而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中的德·封丹纳小姐认为贵族公子应有的各种优点,在她周围的世家子弟中竟无一人具备,而集中了这一切优点的理想人物,却恰巧是个在商店里站柜台的人,日后发了大财,成为她梦寐以求的贵族院议员。这一情节的安排,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谈到的“杂货商确实当上了贵族院议员,贵族有时却沦落到社会底层”的论断。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以校勘,收入《四库全书》。嘉庆二年(1798)李锐以《四库》本为底本,重新算校,由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后来,同治十三年(1874)丁取忠《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铎《古今算学丛书》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是《知不足斋丛书》本的翻刻本或排印本。 李冶在本书自序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数学重要性的看法,指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自述本书的前身是《益古集》,据祖赜《四元玉鉴后序》,《益古集》的作者是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蒋周,生平不详,估计为北宋人。李冶认为《益古集》成就可与刘徽、李淳风相颉顽,而“其閟匿而不尽发”,数理不清晰,于是“再为移补条段,细繙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啗其文”,遂成是书。

正德朝邑县志

正德朝邑县志

明代方志。明王道修,韩邦靖纂。二卷。道,武城(今属山东)人。正德进士,历国子祭酒,终官吏部侍郎。邦靖字汝度,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正德进士。官工部主事。著《五泉诗集》。邦靖因前代志书卷帙浩繁,记事欠详,文晦不白,于正德十四年(1519)成此志。二卷,分为七篇: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全书仅5700余字,《四库全书总目》谓:“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因其过简,古今志界人物多所批评。

内伤集要

内伤集要

内科著作。又名《虚损失血集要》。6卷。清蔡贻绩(乃庵)撰。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年)。本书专论内伤虚损、失血病证,其辨治强调审证求因、脉证互参、并引《内经》之文,阐发医理,后载治方100余首。现有初刻本。

八义记

八义记

传奇剧本。四十一出。明徐元著。明吕天成《曲品》说:“近有徐叔回倾所改《八义》,与传稍合,然未佳。”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记中以程婴为赵朔友,以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际,以韩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灵寿之功,皆本于史传,与时本稍异。运局构思,有激烈闳畅之致,尚少清超一境耳。”清焦循《花部农谭》说:“《八义》之程婴、本诸太史公之《晋世家》,婴乃赵氏家臣,以己子易赵子,见其忠于所事。……彼《八义记》者,直抄袭太史公,不且板拙无聊乎?”此剧写程婴、公孙杵臼保孤救孤的故事,和元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南戏《赵氏孤儿》一脉相承,表现了为正义事业前赴后继、对邪恶势力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封建性的糟粕。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日本《新修大藏经》第八十五卷收录全文。其内容是泉州千佛省登为西土二十八祖和东土八祖所撰的颂,它是研究禅宗史和泉州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