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彧

- 姓名:朱彧
- 别名:字无惑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乌程(浙江湖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彧[yù],宋代作家。一作朱或,字无惑。乌程(浙江湖州)人。朱服之子,曾寓居黄州,自号萍洲老圃。有《萍洲可谈》3卷,成书于宣和元年(1119),是比较重要的宋人笔记之一。朱服元丰中以直龙图阁历知莱、润等州,绍圣中又奉命使辽,后又为广州帅。朱彧著《萍洲可谈》大多是记述他父亲的所见所闻。其中对于广州蕃坊市舶等记述特别详尽。朱服曾因与苏轼交游而贬官,但并不是元祐之党,并与苏轼之弟苏辙有隙,而依附于舒亶、吕惠卿。故朱或作此书对于二苏颇有微词,而对舒亶、吕惠卿往往曲为解释。个人的偏见造成不公之论。此书自宋后逐渐散佚,《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3卷。
朱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交错集
《交错集》是梁宗岱翻译的唯一一本小说集,包括里尔克、鲁易斯、贺夫曼、泰戈尔等作家的小说与戏剧作品,曾于1943年在广西华胥社初版。梁宗岱在题记里介绍道:“原作的风格既各异,译笔也难免没有改变。但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它们的内容,既非完全一般小说或戏剧所描写的现实;它们的表现,又非纯粹的散文或韵文;换句话说,它们多少是属于那诗文交错底境域的。如果人生实体,不一定是赤裸裸的外在世界;灵魂的需要,也不一定是这外在世界底赤裸裸重现,那么这几篇作品足以帮助读者认识人生某些角落,或最低限度满足他们灵魂某种需要,或许不是不可能的事。”
顾随小说集
小说集,顾随著,本书主要收录了顾随先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2篇,其小说行文流畅,内容深刻,或对旧社会的陋习和压迫表示憎恶,或对封建礼教制度进行揭露,具有较强的觉醒意识。
知非堂稿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有《知非堂外稿》16卷。6卷本《知非堂稿》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及排律,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七言律诗及排律,卷6为七言绝句,但《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顾嗣立《元诗选》所选载《知非堂稿》为17卷,王士禛《居易录》中提到的《知非堂稿》为16卷,卷数均与6卷本不一致,或许是由于后人传写时曾合并其卷数。然而16卷、17卷的《知非堂稿》都未流传到今天,已难于判断它们与6卷本的关系。今存何中文集,尚有清道光、咸丰年间刊行的《何太虚文集》10卷,其中1—6卷全同于6卷本《知非堂稿》,另收有《知非堂外稿》4卷。此外还有11卷本《知非堂稿》行于世,今仅见有清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德民序、延祐七年何中自序、元统二年(1334)揭傒斯序。其中1—6卷也是诗,7—11卷是文。据以上情况可知6卷本《知非堂稿》是不全的本子。
十戒功过格
题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示定,有吕纯阳〈序〉及柳守元题词。柳守元有《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收入《道藏辑要》张集,似为清初人。十戒,指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恶口、五戒两舌、六戒绮语、七戒妄语、八戒贪、九戒嗔、十戒痴。每戒下分若干种过、若干种功,要求人对照功过格自省自警。为清代流传劝善书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收入《道藏辑要》张集、《藏外道书》戒律善书类。
湘绮楼词钞
近代词集。1卷。王闿运著。1917年秋家刻本,线装1册。收词57首,附唱和词3首。其词以抒写个人悲愁见长,充满时代的失落感。名篇如[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长亭怨]《沙市晴望》、[辘轳金井]《废圃寻春见樱桃花感赋》等,皆传诵一时。闿运以诗文见称于时,群推为湖湘派领袖,词亦别有风格。论者谓“闿运经术与诗,颇滋物议,其词独抗高调,语欲惊人。往往凌纸怪发,精光逼人。次亦警练绵密,不作凡语”(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
顺正理论述文记
顺正理论述文记,卷九、十八,唐元瑜述,畧云正理文记,日本快道题记(卷九),苞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