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直

韩彦直
  • 姓名:韩彦直
  • 别名:字子温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延安肤施(今陕西延安)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韩彦直(公元1131—?年)字子温,南宋延安肤施(今陕西延安)人,韩世忠长子。政治家、农学家,对柑桔的培养种植深有研究。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进士及第,历任太社令、光禄寺丞、工部侍郎、司农少卿、左中奉大夫、工部尚书、温州知州、敷文阁学士、户部尚书、显谟阁学士等职,多有起伏。彦直为官时提出过多种政策,并向皇帝上奏过许多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受到皇帝重视。他在柑桔之乡—温州(又名永嘉)任知州时,著有《永嘉桔录》(三卷)。《永嘉桔录》中记载了当时的27个品种的柑桔,其中有柑8种,桔14种,橙5种,书中还讲了柑桔的种植方法,内容非常详实。此书是一部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柑桔专著。晚年,韩彦直潜心学问,搜集宋以来的史事撰成《水心镜》一书,全书167卷。去世后,皇帝赠其爵位为蕲春郡公。

韩彦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犹龙传

犹龙传

道教经籍。北宋贾善翔编。6卷。作者认为当时记载老子神异的史籍、道经大多十分简单粗率,道士和学者对老子的生平和神迹了解得很肤浅,故广集资料加以编纂。此书详细记载了有关老子的生平和神话传说,从其出生一直记载到宋真宗朝谒太清宫。同时书中还提到了老子父母及儿子的名字和简历。可谓是当时一部最详尽的老子传记。因《史记·老子列传》中孔子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世遂以犹龙为老子代称,故名。

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

清汪中撰。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江苏仪征县盐船突发大火,130多只船葬于火海,千余人焚为灰骨。汪中此文,即为凭吊这次火灾中的罹难者而作。作者怀着对遇难者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凄丽哀痛之笔,生动而详尽地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惨状。文中叙火势之威烈,铺排渲染,使人惊心动魄;记船民火中相救求生,细致曲折,使人悲切欲涕。文末又加一段关于死的议论,语出肺腑,凄恻呜咽,悲怨之气袅袅不绝。通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凄壮之美,虽用骈体文写造,而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克斋词

克斋词

一卷。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寓居溧阳 (今属江苏)。淳熙三年,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能词,吐属清约,颇具风致;措词用语,含情带意。冯煦于 《蒿庵论词》中曰: “字字沉响,匪仅以婉约擅长矣。”是书集词四十余首,其中多有词而无题。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 〔女冠子〕 系咏女道士;〔河渎神〕系送迎神曲等。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此。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详。集中如〔念奴娇〕二阕之称太守,〔青玉案〕第一阕之称使君,第三阕之称贤侯,竟不知所赠何人。宋人词集似此者颇少,疑原本必属调与题全备。辗转传写,遂遭删削,今无可考补。传世版本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宋元名家词》本;北京图书馆藏南词本; 毛晋汲古阁校刻本。

论语集说 [标点本]

论语集说 [标点本]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貌。释“攻乎异端”,谓攻为攻击,害为反贻吾道之害。“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谓知鲁之僭禘则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难治。“无所取材”,谓无所取桴材。释“不有祝鮀之佞”(《雍也》)三句,谓美色尚不足以免祸,唯口才乃可免。释“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谓《韶》本揖逊之乐,今乃至于齐国。释“五十以学《易》”(《述而》),谓夫子是时年未五十,故云加年。释“不恒其德”一节,谓别为一章。谓“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为子路之言。又谓“有马者借人乘之”即史之阙文。“太师挚适齐”一章,谓鲁君荒于女乐,故乐官散去。所释均可备一说。其诠释简明,体例清整。但其中亦有牵强穿凿之处。有《通志堂经解》本、《奥东书局刊本》等,又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

西南联大哲学课

西南联大哲学课

《西南联大哲学课》收录了冯友兰、贺麟、汤用彤三位哲学大家的文章、演讲以及授课讲义,以时间为线,梳理出从子学时代到清末经学时代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脉络,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读透中国哲学史。 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时任西南联大教授所作,通过阅读书中的文章,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西南联大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以及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同时可以领略到大师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

劝修净土诗

劝修净土诗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