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

- 姓名:朱简
- 别名:字修能,号畸臣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简,明篆刻家。生卒年不详。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家居黄山,好远游。工诗,与李流芳、陈继儒等唱和。擅篆刻,尤精古篆,以赵凡夫草篆为宗,别立门户,自成一家。印文笔意浓重,有豪迈过人之气,印风奇而不离正,除继承何震风貌外,创用短刀碎切,劲迈奇肆,开清浙派先河。其篆刻美学思想,强调立志与博学,以古代最高艺术精品为典范,把握篆刻的“章法”,指出“吾所谓章法者,如诗之有汉,有魏,有六朝、三唐,各具篇章,不相混漫”。反对“学无渊源,偏旁凑合”的“篆病”,“不知运笔,依样描补”的“笔病”;“转折峭露,轻重失宜”的“刀病”;“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的“章病”;“心手相乖,因便苟完”的“意病”。要求按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即“范金以型,绳木以榘”的“型训”论,进行创作。又认为篆刻美的关键在于掌握刀法背后的书法“传笔法”。“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有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又说:“刀法也者,所以传笔法也。”推崇“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的“神品”之美,“善刀而藏诸”的“游刃”之美。提出“得古人印法,在博古印;失古人心法,在效古印。盖求古人精神心画于金铜剥蚀之馀,鲜不毕露其丑态”的观点,要求在把握古人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审美个性,在艺术美学流派中表现不同的个性审美情趣:“仑仑囫囫,大道其蒙,南北归宗,趣异轨同。同谓之玄,夫岂不然。攻吾无坚,趋吾无前,其传者,不传者,若而人,若而人。”(《印经》)。曾历时十四年,编纂古玺印汇,提出“代有升降,作有真赝,字有异同,格有正变,体有雅俗,用有工拙,欲使作者心腕昭然,于沿习讹舛之后,要以还之古初”(《〈印品〉自序》)的观点。指出“时趋新异,芰、痂之嗜不同,而以汉代衣冠,褫胡元非服,不亦僻哉!”(同上)反映其复古的鉴赏美学与趋新的创造美学之间的矛盾心理。著有《印品》、《印经》、《印章要论》、《菌阁藏印》、《修能印谱》、《印书》。
朱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窄门
《窄门》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主人公杰罗姆自小爱着表姐阿莉莎,阿莉莎虽然对杰罗姆也怀有同样的感情,但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约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积忧成疾,不幸身亡。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三事忠告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绣带银镖
《绣带银镖》是小说家王度庐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少年刘得飞武艺超群,曾救过在豪门受虐待的小妾许小芳,之后两人相爱。善打飞镖的女侠卢宝娥也爱上了刘得飞,她在无意中用飞镖杀死了小芳。卢宝娥悔恨不已,用刘得飞的腰带上吊身亡。刘得飞受到刺激,精神失常,流落在京城街头卖艺。
笠阁批评旧戏目
古典戏曲目录集。清人笠阁渔翁著。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这一戏曲目录,共记载了明、清传奇179种,每种下注有作者姓氏,并分为9个等次。而其所列曲目,往往有其他的戏曲目录所不载的,因此该目在曲目考证上有相当的价值。作者对所列戏曲目录所作的品次(即将其分为9等),是一家之见,而又未加评述,故价值不大。其总评对戏曲价值的认识,对南北曲的差异分析,对演唱的论述,对创作方法的阐释,虽然承袭了前人之论,但也有个人的发挥,如其中说:“况事本陋,而思路一新,曲白俱随生色;曲本凡,而人境一妙,臭腐且化神奇。”这些对戏曲实践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因为作者也本是曲家,所论自含有其个人实践的经验在内。《笠阁批评旧戏目》附见于清乾隆间笠阁渔翁《笺注牡丹亭》刻本,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7集。
小孙屠
南戏剧本。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书会新编。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写开封儒士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李与朱令史私通,杀死婢女,诬赖必达杀人。必达入监后,朱令史又拟谋杀之。必达弟必贵业屠,人称小孙屠,入监以己代兄,纵必达逃走,未遂。朱令史将必贵害死,弃尸荒郊。必贵得神佑而复生,与兄必达相会。又路遇朱令史、李琼梅,乃同往开封府经包拯审明,平反冤狱。剧中采用“南北合套”曲调格式,一般认为是元中叶以后作品,元杂剧有《犯押狱盆吊小孙屠》(已佚),一说系元代剧作家萧德祥所作。然据《录鬼簿》(下卷)载,萧德辉“又有南曲戏文”,故有人认为已佚之杂剧《犯押狱盆吊小孙屠》实即南戏《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今世说
8卷,清王晫撰。王日卓,字丹麓,自号松溪主人,杭州人,此书撰成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是一部《世说》体的笔记,所记都是顺治、康熙两朝和作者同时的文人学士的言行,故称《今世说》。作者虽然只是生员出身,但和当时士大夫,文人学士交游很多,了解许多士林掌故。此书体例全仿《世说新语》,共分30门,门类亦从《世说》之旧,只是删去了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6门,惑溺一门也只选录无伤大雅的内容,因为作者所记都是时人时事,所以只能隐恶扬善,但他希望后人能补齐这6门内容,“以成完书”。据《例言》所称,本书正文全部采自己有刻本之时人著作,“若未见刻本,虽有见闻,不敢妄列,昭其信也”,其中从汪琬的《说铃》,陆圻的《西陵新语》两书采摭的材料最多,王日卓仿何良俊《何氏语林》的体例,在每条正文之后都自加小注,简要地介绍事主的生平大略。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清初的掌故,文风和一般名士的动态,而且作者的文笔也简洁可观,可读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