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诗

- 姓名:刘昌诗
- 别名:字兴伯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昌诗,生卒年不详,字兴伯,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绍熙间,客居淮南。开禧元年进士。嘉定六年,知六合县,八年,刻《卢蒲笔记》于县斋。所著《卢蒲笔记》十卷,多纠吴曾《能改斋漫录》之失,考经证史,可资考据,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二八八八录其残诗三句。事迹见《卢蒲笔记》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光绪六合县志》卷四。
刘昌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黑衣新娘
几名身分、背景毫不相干的男子接二连三离奇死亡。每次在命案现场都会出现一位神祕女子,究竟这些外貌举止大不相同的女子,是不是同一个人呢?纽约警探刘‧万杰首度登场,试图挖掘出多起命案之间的关连性,并力排众议,执意追查出凶手的真面目。善于改变外貌、身分的凶手到底有什麽不为人知的祕密?警探刘‧万杰是否能够及时阻止悲剧再度发生呢?作者伍立奇风格化的笔触和不可预期的佈局,成功地营造出绵密迷人的黑色氛围。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撰人不详,约出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观心了心。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代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赞《升玄护命经》义理玄深,并撰五言颂诗数首以发挥经义。按原经已袭取大乘佛教中观理论,讲述有无、色空之说。司马承祯颂诗则更进一步,取佛教天台宗心性之说释经。谓太上于此经中为众生直指心源真性,此真性乃随身自有,勿须外求。若不执有无,双泯空色,六根清静,性不染物,则「忘形归恍偬,神鬼不能窥」。从本篇可见隋唐道教重玄哲学汲取佛学愈加深入。
大林和小林
现代长篇童话·张天翼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0月初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7月初版时,改书名为《好兄弟》,列入“少年读物丛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修订本,再改书名为《大林和小林》。作品描写了兄弟两人从不同思想出发,走了不同的道路,落得不同的结果。生于穷苦农民家庭的大林和小林,在父母死后出门求生。大林一心想“当个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又好,又不用做事情”;小林却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途中遇见妖怪,为了脱险,他们分头逃跑。小林落到坏蛋手里,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战胜了坏蛋与吃人的“四四格”,当上了火车司机。他始终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勇敢、坚强地斗争着。大林则遇见兔绅士。兔绅士满足了大林的企求,让他当了大富翁“叭哈先生”的养子。大林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变成了肥胖的寄生虫,最终因贪婪而饿死在富翁岛上。作者以他独特的夸张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幻却又非常现实的童话世界,日本学者伊藤敬一指出:“(周作人的)‘以现实的事物为素材,而整个气氛却是非现实的’这一要求,在中国的童话史上”,“正是由《大林和小林》才开始实现的”。(《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
缧绁见闻悲愤录
缧绁见闻悲愤录,一卷,佚名,记录清末广东番禺看押所的种种情况,暴露了旧监狱制度的积弊与黑暗。缧绁,读音为léi xiè,意思是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语录。宋代临济宗僧虎丘绍隆(1077?~1136)撰,嗣端等编。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和州开圣禅院语、宣州彰教禅院语、平江府虎丘云岩禅寺语、初祖赞、宋临济正传虎丘隆和尚塔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