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智朋

- 姓名:介石智朋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福清(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介石智朋,号介石,福清(今属福建)人。绍定二年,初住温州雁山罗汉寺。六年,移住临安府临平山佛日净慧寺。继住庆元府大梅山保福寺,历住香山孝慈真应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平江府承天能仁寺、安吉州柏山崇恩资寿寺,晚年寓杭之冷泉,匾其室曰青山外人。景定间,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为南岳下十八世,径山如琰法嗣。门人编纂其言行为《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诗多参禅悟道之作,如《送雁宕庆藏主》云:“四十九盘飞鸟外,衲衣犹带宕云寒。豁开湖海烟波眼,枯木石头在雁山。”而如《听猿》云:“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惠山煎茶》云:“万壑松风供一啜,自笼双袖水边行。”也不乏闲情逸趣。《全宋诗》卷三二二八辑其诗为一卷。《全宋文》卷七六七七录其文。事迹见林希逸《介石智朋禅师语录序》、《五灯全书》卷五三。
介石智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国盗物语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于20世纪60年代在周刊《星期天每日》(サンデー毎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其内容取材自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前期的真实历史,布局也相应地分为2部分,即斋藤道三篇及织田信长篇,分别以这两人为主人公,其间穿插另一悲剧人物明智光秀。
脉诀汇辨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溪山馀话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翻梵语
凡十卷。撰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为梵语辞典,简略解释汉译佛典及中国著述诸书中出现之梵语意义。共分七十三条,所收语汇约达五千,每一语汇下并标示其语义、异译及典据。自本书所援引之佛典、译称观之,皆属于南北朝梁代以前,又梁代僧宝唱所集经律异相一书中亦多加引用,故疑其为宝唱之作。
菩萨藏经
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
大乘缘生论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缘生论》同,实小乘之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