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昶

- 姓名:马其昶
- 别名:字通伯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桐城人
- 出生日期:1855
- 逝世日期:1930
- 民族族群:
马其昶(1855~1930)中国近代散文家、经学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马氏家族为桐城百年望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马其昶祖父马树章,任太常寺典簿;父起升,议叙同知。马其昶12岁,从学于吴山;14岁,从学于齐际燃;15岁,从学于姚思赞;17岁,从学于叶逢辛;18岁,从学于杨澄鉴,此5位塾师皆桐城硕学之士。稍长,受业于方宗诚、吴汝纶,吴汝纶又荐之于张裕钊。此外,马其昶娶妻姚氏,乃姚永朴、姚永概之姊;与二姚兄弟曾同在桐城西乡挂车山西山精舍谈艺论学,切磋砥砺;并得其父姚浚昌教诲。由此,从家学、师承及姻亲关系而言,马其昶可称作是桐城派的“嫡系”传人。虽然马其昶一直受着严格的科举应试训练,自19岁始应乡试,十几年间为举业不停奔波,但终无所获,未正式考取过功名。不过,由此而专研群经,兼及子史,治古文辞,并得诸多硕学鸿儒点拨指导,其论学治文,日渐醇厚,声誉鹊起。先后任潜川书院山长及桐城中学堂、师范学堂教习。宣统二年(1910),清廷召纂《礼》经课本,授学部主事,充京师大学堂教习。不久回皖,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1914再至北京,主持政法学堂教务,任袁世凯政府参政院参政。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参加筹安会,辞任回乡。袁世凯死后,复入京都。1916年,清史馆聘其为总纂,主修儒林、文苑及光宣大臣传。后以老病归里,卒于家乡。
马其昶治经重考证和校勘,尤邃《易》《诗》《书》《孝经》《大学》《中庸》和《庄子》。《易》宗费氏,《诗》宗毛氏,《书》宗《大传》,“旁列众说,折衷去取,潜思而通其故,往往获创解,为前儒所未发”(陈祖壬《桐城马先生年谱》)。
马其昶古文得方苞、姚鼐之真传,不逾乡先贤所传之义法,高洁纯懿,酝酿而出,“思深辞婉,言虽简而意有余,幽怀微旨,感喟低徊,深造自得”(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一语中的地指出:“马其昶是桐城嫡传,其文妙在雅洁而富于韵味。”
马其昶著述颇多,主要有《抱润轩文集》《桐城耆旧传》《屈赋微》《三经谊诂》《老子故》《庄子故》《桐城古文集略》等。
马其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
原题唐木玄虚撰,唐贺知章注。今观此集,编排混乱,不仅误题撰者、注者、且序文与所序之书亦张冠李戴、阴差阳错,极易使人误以本书为曾坚所集,或曾坚与危素合集。今集实有三序:一为卷前曾坚序,误题《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序》,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序》;二为书中曾坚《石田山房诗序》;三为书中危素序,误题《白水观记》,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序》。由三序可知,四明山道士毛永贞之徒吴国珙请危素为题《四明山铭》勒于山石。12年后,另一徒薛毅夫携毛永贞所刻《四明洞天丹山图》,请曾坚作序,即今集所录第一序。图盖古人所作,唐木玄虚作七绝24首附于图,贺知章作注,后附《吴上虞令刘公传赞》和《宋孔先生传赞》。后毛永贞集其徒薛毅夫与京师文士大夫所赋诗若干首,名曰《石田山房诗》,复请曾坚作序,即今集所录第二序。一年后,毛永贞将《四明洞天丹山图》、《四明山铭》和《石田山房诗》合刻,相当于今集,请危素作序,述其始末,即今集所录第三序。《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实为毛永贞及弟子薛毅夫所集。危素序作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永贞及毅夫皆元人。永贞字善卿,毅夫字茂弘。该集述刘纲、樊云翘成仙之事及历代隐士、道士事迹。上虞令刘公即刘纲。宋孔先生,名祐。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
王孟英医案
医案著作。2卷。清王士雄(孟英)著。陆士谔辑。此书为陸士谔将王氏3种不同医案(即《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重新按门分类编辑而成。此种分目方法,便于初学者采撷和临证参考。全书上、下2卷、凡58门。上卷以外感证为主,计16门,下卷述杂证,共42门。载有风温、湿温、冬温、呕吐、肿胀等诸多证候。此书现存1922~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及上海三民图书公司排印本等。
伤寒说意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伤寒论》多所注释和发挥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简名《铁拐李岳》。杂剧剧本。元岳伯川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郑州都孔目岳寿有干办才,然怙势刁恶,为非作歹。上八洞神仙吕洞宾见其夙具仙缘,化颠道人诣门欲度化之,却被岳缚吊于梁。适新官韩琦私访到此,因释放洞宾,亦被岳之差役张千吊起。及搜身索钱,见韩有金字牌,告于岳,岳顿时惊吓成疾。韩抵任,察岳案卷,竟无分毫过错,以为能吏;闻其病,赐药饵以慰之,而岳寻病卒。妻殓而焚之,训子守节。以岳生前积恶甚多,阎王欲罚其下油镬。吕现身问之:“尔省悟否?”岳视之,即颠道人,知必神仙,求其度化。吕为语阎王,使复还阳。因其尸已焚,令借刚殁三日之李屠户子尸还魂,故貌丑而足跛。又赐名李岳,道号铁拐。岳还阳归家,貌已变丑,妻不相认。岳诉原委,妻始信之。李屠闻之亦来认子。两家争执诉于官府,韩琦亦难决断。洞宾前来说破因果,度岳成仙。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传世。
天公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本经好几处经文实据《观世音经》及净土经典敷衍而成,重点在宣传净土思想。文内“螺文”、“重光”等提法,证实本经确为中国人所撰。本经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卷四,被判为伪经。其后诸经录均有著录,但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录文略有误。
八大灵塔梵赞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无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