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良有

- 姓名:萧良有
- 别名:字以占,号汉中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湖北汉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萧良有(1549~?),字以占,号汉中,一号汉冲。湖北汉阳人。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其编著的蒙学教材《龙文鞭影》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萧良有生而颖异,被誉为神童。7岁时,他去拜访一名高官,那官人知他是位神童,并且善对,就想当面试他一试,遂出一上联为:“官舫夜光明,两轮玉烛。”萧良有答道:“皇都春富贵,万里金城。”那位官人正夸奖说:“对得好,对得好!”手下人请他处理一件急事,他对派去的人说:“尔去即来,二十四弗来,二十五来;二十五弗来,二十六来。”萧良有以为这位高官又出了第二联要他作答,所以立即答曰:“静极而动,一爻不动,二爻动;二爻不动,三爻动。”高官一听他居然又当对作,顿觉好笑,但也不得不从心里佩服这位小神童的思维敏捷,对答如流的功夫。萧良有年15岁便考中乡试第五十四名,与其弟萧良誉游南京国子监。祭酒许国对他们的文章大加赞赏,一时名士纷纷与之结交,“两萧”之名遂噪海内。
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会试,萧良有拔得头筹,为会元。殿试时,首辅张居正的小儿子张懋修被定为一甲第一,萧良有只得屈居第二,授编修。其弟萧良誉也为同榜进士。母亲去世,萧良有辞官回乡守丧,期满回朝,补编修。万历十三年(1585)充《大明会典》纂修官。
万历十四年(1586)奉命进内府司礼监教书。晋升为翰林修撰,充经筵日讲官。
当时朝野上下均以攻击已故首辅张居正为能,萧良有独持异议。认为:张居正并非奸相,只是稍有些“恃权而骄”罢了。今天人们无视他为政时的功绩,可见“其废贤足矣”,“奈何令圣主有辱大臣0僝子名哉”。萧良有的铮铮之言,受到内阁许国的赞同,于是-请神宗制止对张居正的恶意攻击,萧良有也因此受到那些攻击者的侧目。
建储议起,萧良有-言道:政府谓当力请册立之期与主上定成约,以为社稷计,得则留,不得则去,毋负公论而履危机。首辅王锡爵秉承神宗之意,提出“三王并封”。萧良有又-力争,此议遂废。
万历二十三年(1595)二月,萧良有升任国子监祭酒。他教导学子以李时勉、陈敬宗为典范,杜绝干谒,严格考选,六馆学子“凛凛向风”。
萧良有曾两次出任乡试主考官,一次出任会试同考官,所取之人后皆为名臣。他在翰林史馆十余年,负公辅之望。凡阁省有缺、国家大计常常向他咨询。但也正因为萧良有生性伉直,对于时政多所指摘,也遭到一些人的猜忌。
给事中叶继美-萧良有侵犯六部权利,萧良有遂上章请求终养。归乡后八年而卒。
萧良有长于制诰文字,天下都为他未能被朝廷重用而惋惜。天启初年,以曾为东宫讲学之功,赠礼部右侍郎。
猜你喜欢的书
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出版于1925年的哲学著作。该书讲述了近代科学的起源以及数学在思想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追溯了17世纪以来哲学的发展,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对于当今哲学思维的影响。另外,作者还对有机哲学思想作了简洁的论述。 在该书中,怀特海力主发挥哲学的批判宇宙观功用,以活动过程哲学或有机体哲学代替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该书主要总结了近几个世纪来科学研究成果及其对近代世界哲学的重大影响。认为“科学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同时现代科学只有放弃唯物主义观点,接受机体哲学和过程哲学的观点才能解释新发展中的新事实和新问题。
近代中国史纲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法帖释文
十卷 宋刘次庄撰。刘次庄,字中叟,长沙人 (今湖南长沙市)。宋徽宗崇宁 (1102—1106)中官至御史。据曹士冕《法贴谱系》中说,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在石上,去掉卷尾篆题,而增加他写的释文。曾敏行《独醒杂志》也说,刘次庄自幼喜好书法,在新淦寓居时,所居房屋的窗牖、墙壁,都题写殆遍,临江郡库,有法帖十卷,释以小楷。根据二书所记,则刘次庄作的《法帖释文》,原本附在石刻之中,未尝专撰一集出书。现在看到的《法帖释文》十卷,系后人抄合成帙。武岗人曾刻印绛州潘氏贴。宋宁宗嘉定中,汪立中又取刘次庄的石刻本,分入二十卷中,把刘次庄在石刻阁帖时所去掉的,都增加进来,于是又别成一书。传本有“四库全书” 本。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六卷,清 拙说,光模等编,有像赞,李焞序,附洞虚禅师塔铭。卷第一住鄱阳剑溪永镇禅寺语录,卷第二住霸陵白鹭渡西汀寺语录,卷第三丰城庆云寺说戒语录浮梁圆通庵说戒语录崇仁天竺寺说戒语录,卷第四住临川青云草庵语录,卷第五勘辨机缘代古拈古颂古,卷第六偈赞传佛事洞虚禅师塔铭。
四谛论
梵Catuh!satya -nirdes/a 。凡四卷,婆薮跋摩(梵Vasuvarman )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如书名所示,本论系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作。全书共分六品:思择品、略说品、分别苦谛品、思量集谛品、分别灭谛品、分别道谛品。前二品说明四谛之总体,后四品为个别之细释。又据历代三宝纪卷十载,真谛三藏尚撰有四谛论疏三卷。
无言童子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