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

- 姓名:强至
- 别名:字几圣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属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21
- 逝世日期:1076
- 民族族群:
强至(1021—1076)字几圣,杭州钱塘(今属杭州)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除泗州司理参军。历浦江、东阳、元城县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韩琦判永兴军,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在幕府六年。熙宁五年,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改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是年卒,年五十五。强至少年力学,根柢深厚,各体文章皆工整,曾巩称其奏章“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记叙文章则“简古典则,不少贬以就俗”(《强几圣文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奏疏“曲折疏鬯,切中事情,多有裨于世用”,其诗“沈郁顿挫,气格颇高,在北宋诸家之中,可自树一帜”(卷一五二)。其古体诗《闻杭饥》记述皇祐二年杭州大灾,对太守(范仲淹)的救灾举措大加称赏,忧虑民生疾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些诗风格清新逸丽,像“春风那解系狂游,朝醉桐江暮柳州”(《贾麟自睦来杭复将如苏戏赠短句》),“江盘北固山形转,云抱南朝树色苍”(《寄题甘露寺文岳上人环翠阁》),“日高恐释三春雪,风细犹传数里香”(《会压沙寺观梨花》),均为脍炙人口之作。强至诗文由其子强浚明编为《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作序。文集在明代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祠部集》三十六卷。强至还撰有《韩忠献遗事》一卷,现存明刊本、《百川学海》本、《武林往哲遗著》后编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五八七至五九八录其诗十二卷。《全宋文》卷一四二八至一四五六收其文二十九卷。事迹见曾巩《强几圣文集序》(《元丰类稿》卷一二)、《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编有《祠部公年谱》三卷。
猜你喜欢的书
幔亭集
诗集。明徐熥撰。十五卷。熥字惟和。闽县(今属福建)人。万历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生平喜称郑善夫诗。卒年仅三十九岁,与善夫同。此集为其弟徐火勃所鐫。约十三万二千字。卷首有张献翼序。其诗平易自然,五言颇淡远可诵。谢肇淛、朱彝尊、王世懋等皆极推崇之。有《四库全书》本。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此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乃节录南宋净明道道书《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而成。两书所载文字符图,详略互有不同,盖为不同传本。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前有叙文五篇;诗文首以警策四众为冠,终则劝以禅净兼修。分怀净土诗、十六观门、九品往生、儒释一贯、禅净兼修五部分,共一四九首。超机在跋文中评此诗‘句句浊世之津梁,行行迷途之宝筏,片言只字皆从本性中流出,吐尽诸佛肝肠,竭尽历祖心髓,实为儒门之道眼、释氏之法幢。’书后另附有跋文三篇、净土题词、天然小传。
广释菩提心论
四卷,莲华戒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引诸经以明大悲为本,慧及方便,一切时常行,及明闻思修三慧。
佛藏经
又名《选择诸法经》、《奉入龙华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三卷或四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属于大乘律之经典。内分十品:诸法实相品、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净戒品、净法品、往古品、净见品、了戒品、嘱累品,论述诸法之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及诸法实相;并谓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而诃责其种种罪相;又告诫‘不净说法’之大罪报。本经未特别论说菩萨律仪,此为异于其他戒本之处。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等,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又以本经阐释菩萨僧团必得由声闻僧团别立之种种原因,故列为大乘律之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