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

- 姓名:强至
- 别名:字几圣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属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21
- 逝世日期:1076
- 民族族群:
强至(1021—1076)字几圣,杭州钱塘(今属杭州)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除泗州司理参军。历浦江、东阳、元城县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韩琦判永兴军,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在幕府六年。熙宁五年,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改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是年卒,年五十五。强至少年力学,根柢深厚,各体文章皆工整,曾巩称其奏章“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记叙文章则“简古典则,不少贬以就俗”(《强几圣文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奏疏“曲折疏鬯,切中事情,多有裨于世用”,其诗“沈郁顿挫,气格颇高,在北宋诸家之中,可自树一帜”(卷一五二)。其古体诗《闻杭饥》记述皇祐二年杭州大灾,对太守(范仲淹)的救灾举措大加称赏,忧虑民生疾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些诗风格清新逸丽,像“春风那解系狂游,朝醉桐江暮柳州”(《贾麟自睦来杭复将如苏戏赠短句》),“江盘北固山形转,云抱南朝树色苍”(《寄题甘露寺文岳上人环翠阁》),“日高恐释三春雪,风细犹传数里香”(《会压沙寺观梨花》),均为脍炙人口之作。强至诗文由其子强浚明编为《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作序。文集在明代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祠部集》三十六卷。强至还撰有《韩忠献遗事》一卷,现存明刊本、《百川学海》本、《武林往哲遗著》后编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五八七至五九八录其诗十二卷。《全宋文》卷一四二八至一四五六收其文二十九卷。事迹见曾巩《强几圣文集序》(《元丰类稿》卷一二)、《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编有《祠部公年谱》三卷。
猜你喜欢的书
原始分类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在澳洲,在中国,图腾呈现了最原始的分类模式,而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
三洞群仙录
旧题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二十卷。按《武进县志》,葆光受业天庆观,撰《神仙蒙求》三卷,晚住茅峰。其前有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竹轩序,约成书于南宋初年。全书收录道教神仙故事一千零五十四则,皆以四字俪语标题,并注出故事来源,引书两百余种。自序谓“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载神仙事者,裒为是书。”然多记怪异,不尽为神仙事。收入《道藏》第九百九十二至九百九十五册。
玄天上帝启圣录
玄天上帝启圣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看,当系元代武当山道士所撰。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书中第一卷记述玄帝(真武)降生及修道成真故事。谓玄帝乃先天始炁所化,黄帝时托生为净乐国大子,生而神明。后放弃王位,遇紫元君授以无极上道,至均州太和山(即武当山)修炼,功成飞升后,奉上帝之命降妖伏魔。第二至八卷主要记述宋代真武灵应故事,谓宋太祖于瀛州建北极七元四圣祠,真武感降,助宋朝统一天下;又称真武下降,辅佐狄青平定西番南蛮;宋仁宗于内庭建真武祠堂等等。从中可见宋代崇奉真武神之事实。又本书中对宋元时武当山之玄帝神迹及宫观祠庙亦有所记述。
结婚十年
长篇小说。苏青作。1944年上海天地出版社出版。作品写一位有文化、有上进心、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青年女子苏怀青,由家庭包办而结婚,生儿育女,由家乡迁居上海,但“在结婚十年中几乎不曾有过合理的生活”,夫妻感情逐渐恶化,最后终于离婚的故事。作者在《后记》中声明,“本文不是自传,只是自传体的小说”。故事没有传奇或浪漫性的情节,从头到尾是一般夫妇婚姻生活的日常事件,充满浓郁真切的生活气息。然而,作家在其中又着重表现了男女婚姻方面的社会新旧文明的交织与冲突,对束缚和不尊重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对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和诸多歧视、苛待妇女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对妇女渴望得到男女平等的生活权利,得到应有的社会理解和尊重,得到幸福生活乃至情爱与性生活的正常满足等诸方面的心愿,进行了大胆表白。
渚山堂词话
明陈霆撰,3卷,曾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云:“宋元明佚篇断句,颇赖以存”,“持论多确”。如该书记载王昭仪《满江红》词为其位下宫人张琼英所作,《垂杨》、《玉耳坠金环》二曲为唐宋旧谱所无等等,颇有可资参证者。此书具有较强的民族爱国意识,对文天祥的词品和人品极为推重,誉之为“人豪”。对于元人词中之妄诋宋者,陈氏则加以痛斥。对稼轩词中之使事,加以具体辨别,很有识见。该书作者对摹仿古人、强和古人的一些因袭词作,均有批评的言词,足见其“持论多确”。但陈霆论词亦有迂腐不能免俗者,如谓后唐庄宗《如梦令》为亡国伤败之谶,黄庭坚《青玉案》“忧能损性”为其终身不振之证者即是。《渚山堂词话》共59则,附录《吴兴丛书》跋语和校点后记,王幼安据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校点。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渚山堂词话》和杨慎《词品》合成一册出版。
龙舒净土文
佛教书。南宋居士王日休撰于绍兴三十年(1160)。12卷。集录有关往生西方净土的经论和传记等,因作者系龙舒(今安徽舒城)人,故以名书。原为10卷,每卷一章,初叙大意,次分为数篇乃至数十篇,收载有关事迹及修行方法。初刻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为十卷。元延祐三年(1316)重刊时增广成十三卷,明成化十七年(1481)由僧卺点校再刊,改为十二卷。前十卷为王日休所撰净土文,共十类一百五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