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混成

- 姓名:胡混成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胡混成,南宋初人。因避战乱南渡,寓居广陵,自号玄学进士。修炼内丹之术,撰《金丹正宗》。
胡混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全名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是列宁主要的哲学著作,写于1908年2月至10月,1909年5月出版。后编入《列宁全集》第14卷。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配合阶级敌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的俄国马赫主义,全面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是一部论战性极强的著作。 本著作首先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阐述了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理。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揭露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原理。在揭露不可知论的本质时给哲学上所说的物质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著作中还论述了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由此得出三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中间没有任何原则差别;应该辩证地思考、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不正确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列宁还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并阐明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张文襄幕府纪闻
汉滨读易者(辜鸿铭)撰。二卷,七十二篇。笔记体。作者任张之洞幕僚二十余年,并深受器重,是书即摭拾其在幕府中见闻而成。所叙张之轶事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掌故,可补史乘之不足。对重大问题,亦发表己见,诙谐笑骂,无所忌惮。
读书与做人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徽州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读书与做人》选编胡适关于读书、治学、为人、处世方面反响较大的27篇杂文,包括读书、为什么读书、找书的快乐、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青年人的苦闷、一个问题、信心与反省、易卜生注意、治学的方法等。大师已逝,经典仍存。
初学记
全一卷。宋代僧本然清觉(1043~1121)着,道安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清觉谓千里一步为初,故作初学记,以接引后进,开悟群迷,阐扬三乘十地之要,令初心者易于效习;久经效习,自有所见、所觉,进而起行,以达究竟。内容包括:佛道不可不学,生死不可不忧;欲得不遭欺诳,莫离十地三乘;般若悟心见性,名目称呼内凡;初学先求因地;初从戒定慧修,须知名目般数。此外,又论及须陀洹果、斯陀含果、法云地、妙觉地等数十项。
三圣圆融观门
简称《三圣圆融观》。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主要论述“华严三圣”(毗卢遮那如来、普贤和文殊)的圆融无碍关系。书分两部分:(1)“相对明表”,谓三圣之中,二圣为因,如来为果,“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又二圣“表”不同之“三法”:普贤“表”所信法界、所起万行和所证法界;文殊表能信之心、能起之解和能证大智。(2)“相融显圆”,先述二圣法门本身各自圆融,次述二者相互圆融,在此基础上述三圣圆融,“普贤因满,离相绝言,没因果海,是名毗卢遮那”。书中并强调理智等不离于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圣圆融”说首创于李通玄,此文受其影响,又有发挥。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菩萨戒羯磨文释
律学著述。明智旭撰。一卷。系唐玄奘译《菩萨戒羯磨文》的注释书。按书中所分受戒羯磨、忏罪羯磨、得舍差别三部分随文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