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

张登
  • 姓名:张登
  • 别名:字诞先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登,清医学家。字诞先。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名医张璐长子。承家传,尤精伤寒舌诊。尝与弟张倬参订其父所撰《伤寒缵论》、《伤寒绪论》(1667年)。尝谓“邪气入里,其寒热虚实之机,必现于舌,不似脉法隐而不显”,遂就《观舌心法》订误删繁,参以其父治案所载及己所亲验,撰《伤寒舌鉴》(1668年)一卷,载舌图一百二十幅。此书后收入《伤寒大成》及《张氏医通》。

张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钱仲文集

钱仲文集

十卷。唐钱起撰。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天宝九年(749)进士,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少年聪颖,博闻强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说,当时丞相以下的公卿,到州郡任官或奉命出使,如果没有钱、郎二人作诗送行,就会被人鄙视。著有《钱仲文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以作省试诗《湘灵鼓瑟》深得主考官李赞赏,其尾联“曲终不见人,江上数峰青”被视为“绝唱”。其诗具浑厚之气,体制新奇,多送别酬赠之作或抒写羁旅愁思。其诗工于五言,在技巧上趋向于雕琢纤细。其诗与郎士元齐名,人称“钱郎”。此集《唐志》作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二卷,今本十卷,殆后人所分,其中凡古体诗皆题曰:“往体。”考陆龟蒙《松陵集》亦以古体为往体。为唐人诗集标目习惯。又集末《江行绝句》一百首,胡震亨《唐音统签》认为是钱珝之诗误入起集,有考辨甚详,然而旧本流传,相沿已久。且珝本是钱起之孙,即附录祖集之末,亦无不可。宋元旧刻已佚。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明活字本,十卷,分体编次五古、七古、五律、五言长律、七律,五绝,七绝。《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 。《四库全书》以内府藏本著录,题名 《钱仲文集》十卷。钱遵王《读书敏求记》和瞿镛《铁琴铜楼藏书目录》载有《钱考功诗集》十卷,旧抄本。《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著录诗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为十卷,并记:“蜀本作前后集十三卷。”黄丕烈士礼居藏有校旧抄本,与《韩君平诗集》共装一册,亦十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近事会元

近事会元

五卷,北宋李上交撰。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说,李上交退寓钟陵以后,搜寻近史及小说、杂记之类,共五百余事,分为五卷,以其掇录近事之元始,故定书名为《近事会元》。其书卷首有李上交自序,谓其书成于嘉祐元年(1056)。书中主要记述唐武德(618—626)以来至后周显德(945—959)年间典制、舆服、地理及杂事细务等。所采《唐书》及《五代史》居十分之七八,其馀取自小说、杂记等。《唐史》所失记者,此书颇多记载,可补正史之不足。第一卷至第三卷主要记载宫殿之制、舆服之制、官制、军制、六部掌故等。第四卷主要记载乐曲、州郡沿革等。第五卷记载遗闻琐事,也有关于典制的。其书以记载典章制度为主,体例在崔豹《古今注》、高承《事物纪原》之间。书中所记“霓裳羽衣曲考证”等,极其精核。足资治文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畿辅丛书》本等。

南华邈

南华邈

南华邈。原不题撰人。《宋史·艺文志》着录文如海《庄子邈》一卷,当即此书。解释《庄子》三十三篇题意,仅残存六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原不题作者姓名,附于《南华真经直音》之后。本书鲜见其它传本。白云霁、翁独健均题贾善翔,《续修四库提要》认为是否贾善翔,或文如海撰,难定。本书仅有《天地》、《天道》、《天运》、《刻意》、《说剑》和《渔父》六篇,但述篇题之旨,以下原阙。

一九三○年春上海

一九三○年春上海

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0年《小说月报》21卷9期。写左翼文艺兴起而带来小资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分化和革命文艺的成长。若泉和子彬是两个友情很深的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1930年,左翼文艺运动开始勃兴,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若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左翼文艺运动的春天,并投入革命文学的创作;而子彬则顽固坚持个人主义立场,恪守“艺术之宫”,不久投入“流星派绅士”的怀抱,在小报上化名辱骂、攻击左翼文艺运动,虽经若泉的多次劝告,却毫无回转之意。由于远离“左翼”朋友,胸襟褊狭的子彬变得极为孤独和烦躁,想在与美琳的庸俗爱情生活中躲避时代的风浪。美琳是一个冲出封建家门,追求恋爱自由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她开始因崇拜子彬的才华和文采而与他相爱,但不久在若泉等左翼文艺界人士的影响下,从狭小的私爱圈中挣脱出来,离开子彬,加入工人群众的斗争行列。作品通过男女青年的感情纠葛、恋爱冲突,反映了“左翼”文艺运动在前进中的巨大力量,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至上和精神空虚的弱点。

咏史诗

咏史诗

二卷。唐胡曾 (约877前后在世)撰。胡曾字不详,长沙人《全唐诗》作邵阳人。生卒年不详。曾诗有云:“故园寥落在长沙”,故从)其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举不第,咸通中,始中进士,尝为汉南节度从事。高骈镇蜀,辟为书记。曾居军幕,每览古今兴废陈迹,慷慨怀古,作咏史诗三卷,(《唐才子传》作一卷,此从全唐诗)有咸通时人陈盖为之注,及《安定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本集是编杂咏史事,各以地名为题,自共工之不周山,迄于隋之汴水,不分卷数,此诗共一百五十首七言绝句,并分为二卷。附有注释,在每诗之下汇录史书以为证,其中颇有张冠李戴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本书评价不高,认为 “其诗兴寄颇浅,格调亦卑”;诗命意缺乏深警之旨,词句也颇浅显直露,可正是因此,所以这些诗在民间较为流行,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就曾一再引证有关各篇。此集为 《四库全书》本; 《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均著录有三卷本;《四部丛刊三编》收有 《新雕注胡曾咏史诗》三卷本。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亦称《佛报恩经》、《报恩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七卷。本经通过释迦牟尼驳斥一外道指责释迦不报父母之恩,阐述了佛教对“恩”及“报恩”的观点。经中认为,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曾为如来的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的父母。正是为了普度众生,即报一切父母之恩,如来才出家修行。本经行文华丽,收入了不少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既是卓越的佛教宣传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所述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关,故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影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