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 姓名:李锴
- 别名:字铁君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代铁岭人
- 出生日期:1686
- 逝世日期:1755
- 民族族群:
李锴(1686至1755)清代诗人。字铁君,一字眉山,号廌青。清代铁岭人,汉军旗人。父李辉祖为湖广总督,岳丈索额图为大学士。家世显贵,他却淡于荣利。曾官官库笔贴式,不久即辞职。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未中选。十五年,诏举经学,以老病辞。少好山水,游踪遍四方。晚年筑室于盘山廌青峰下,闭门著书,很少入城市。居20年后去世。其著述,经学方面的有《原易》3卷、《春秋通义》18卷,史学方面的有《尚史》70卷,文学方面的有《睫巢诗集》10卷、《睫巢文集》10卷。诗最有名,沈德潜说他的诗“古奥峭削,自辟门径。高者胎源杜陵,次亦近孟东野。”(《清诗别裁集》卷30)七言古诗尤为人所称道,如写景之作《坐仙人桥望西峰红树》、怀古之作《项王祠》、酬赠之作《赠李雄李库兄弟》、咏物之作《古藤歌》等都是笔力夭矫的佳作。近体诗也多经过精心锤炼,无一笔松懈滑易,象下列诗句:“毕竟去何处,而云北是归。高城残照下,万里一行飞。”(《闻归雁感赋》)“关路无人雪自消,兴亡千载一昏朝。岛门失势鱼龙震,亭障乘秋虎豹骄。”(《山海关》)“沙连秋水寒皋迥,山拥晴云落日黄。边塞关心双宝剑,亲朋满目一空囊。”(《登北极台》)都凝重苍劲,意境阔大。
猜你喜欢的书
骷髅自传
本书由一系列荒诞而黑暗的喜剧哲学寓言组成,充满了嵌套式的叙述和荒唐的悖论。这是一部虚构作品,作者专注于最为细微且易逝的事物;这也是一本哲学作品,带着自身颠倒的诗学:一位移居莫斯科的省级记者发现,他的存在被他房间前主人的自传所吞噬;一位著名钢琴家的右手手指跑掉,独自在城市里过夜;一个人毕生努力咬住自己的胳膊肘,激发了风靡一时的马戏表演和对康德的反讽……在11个充满魅力、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平凡的现实在我们眼前分崩离析。
龙川别志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据其自序称,《略志》10卷,共40条,《别志》4卷,共47条,南宋以来传本或分或合,卷数极为分歧,今通行本《略志》仍为10卷,《别志》则为2卷,条数也均与自序所言不合,已非原本之旧。
庄子口义
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 字肃翁, 号鬳斋, 又号竹溪, 福清 (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合称为《三经口义》。《庄子口义》,即《南华真经口义》。前人注解《庄子》者,有晋代郭象、宋代王雱、吕惠卿等。他们所注《庄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林希逸作《口义》,于卷首序文中斥郭象之注没有分章析句,王雱、吕惠卿虽有分析但其说人旨不明,又使人有疑于庄子。认为读《庄子》有五难,其一是佛书惑人,其意与《庄子》相反;其二是因为佛家欲与庄子争崇而其言过当;其三是象佛书所谓上乘之说而其言过高;其四是笔端变化,不可以寻常文字蹊径求之;其五是语脉机锋多如禅家顿宗所谓剑刃上事而儒书中未尝有。认为必须精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见理素定、识文字血脉、知禅宗解数,具此眼目以后才能知《庄子》所言之意。称自己少年尝闻于乐轩,因乐轩而闻艾轩之说,文字血脉,颇知梗概。又说他已学涉猎佛书,然后才悟出纵横变化的玄机,关于《庄子》一书才有所得,这是前人未能尽究的。林希逸之学本于陈藻,而陈藻之学得于林光朝。所谓乐轩,为陈藻别号,艾轩是林光朝别号。书中所称先师,是指陈藻而言。序文中斥郭象、王雱、吕惠卿等人之语,未免有失公正。但其释解《庄子》,从大处着眼,体会其旨,随文衍义,不作艰深之语,不务为支离之说,剖析明畅,优胜后来一些人的注述,是研究《庄子》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
一卷,唐义净译。特明自恣之事。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初成道,观自在菩萨说咒,并说受持者当得成佛。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