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乔

杨时乔
  • 姓名:杨时乔
  • 别名:字宜迁,号止庵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信州上饶人
  • 出生日期:1531
  • 逝世日期:1609
  • 民族族群:

杨时乔(1531—1609),明学者。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信州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榷税杭州,隆庆元年(1567年)上“三几九弊三势疏”,陈时政要务,切中时弊要害,中外传诵,升礼部员外郎。万历癸卯(1603年),升吏部右侍郎,寻转左,署部事。乙巳(1605年),大计京朝官,秉铨凡五年。诏赠吏部尚书,谥端洁。天启年间(1621-1627年),阉臣魏忠贤专权,大肆残害所谓的东林党人,因杨时乔曾荐举的邹元标等人也被列入东林党,所以追夺了时乔的封赠与谥号。崇祯元年(1628年),阉党被捕后,杨时乔的封赠与谥号方被恢复。杨时乔仕于嘉、隆、万三朝,为明代名臣,其忠信著于乡里,勋业垂于竹帛。《明史》赞曰:“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清公素履,秉正无亏,彼岂以进退得失动其心哉。”《明实录》记载:“谢绝私交,苦学清修,特论罔间。”


学于吕怀,为湛若水再传弟子。王守仁,湛若水二家,各立宗旨,源远流长。至晚明时期,王门心学多宣扬虚无主义世界观,逐渐流于禅宗化,学者不读书,不务实,流于清谈“性、命”。他研究了明代学术思想史,特别是心学发展史,并对心学理论进行系统批判。“数十年来,忽有为心学者,于佛氏尝即心而见其血气凝定,虚灵生慧,洞彻无际者,名之曰善知识,自称上乘,遂据之为孔门所语上,而蔑视下学之教为外求。”(《孔子像碑》)心学的理论基础:“心即理”实乃“不交于事物,专在腔子之内,一敛耳目聚精神于此”(同上),实非孔门所谓“知”,又与孔子“下学上达”的精神相违。又斥心学理论核心:“致良知”为“顽物”。“今学者只以讲便为学,以学便为道,以道便为心,故曰‘心学’。……其辞笼统不分,空寂难辨,遂使圣门曰心、曰道、曰学、曰正心、致知、格物,捏为一团。其流之弊,令人空寂枯槁,只成一个顽然之物。”(《与舒继峰》)心学的另一重要命题:“知行合一”与孔门“知行本一”观相左,“夫知既与孔孟言良者异,又外行,则行亦异。知行并异,是别为一端”(《孔子像碑》),即指心学为孔门“异端”。心学由“讳言佛且辟其小异”,发展到“不惟不讳不辟,且直以佛氏之说为孔子之说,又以佛在孔子之上。……乃其传闻者,不察其真,遂以为真圣学。”(同上)“是为阳宗孔子,实与之悖,而阴用佛、老,袭以权术,实与之一。自孔子而来,今始创见,令后之学者,难以分辨,终莫能自拔。求孔门而入,而竟喜其说之易简,不事工夫阶级,一蹴至圣之径,或相率以从也。”(同上)因“儒佛混同为一者,儒而释、老为言者,皆易辨,唯佛而儒之难辨。”(《朱晦翁碑》)故尤憎恶当时心学门派重要传人罗汝芳,曾上疏指斥其学说:“佛氏之学,初不混于儒。乃汝芳假圣贤仁义心性之言,倡为见性成佛之教,谓吾学直捷,不假修为。于是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望敕所司明禁,用彰风教。”(《明史·杨时乔传》)其心学批判虽多切中流弊,却忽视了心学理论的流变,故黄宗羲评之曰:“先生欲辨儒释,而视理与佛氏同,徒以见闻训诂与之争胜,岂可得乎?阳明于虚灵知觉中,辨出天理,此正儒释界限,而以禅宗归之,不几为佛氏所笑乎?”(《明儒学案》)杨时乔本人理学思想主旨为其提出的“虚灵知觉是天理”的命题:“天之生人,除虚灵知觉之外,更无别物,虚灵知觉之自然恰好处,便是天理。”(同上)著作有《周易古今文全书》、《马政记》和《杨端洁集》。

杨时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浮生梦

浮生梦

小说以康沃尔郡的庄园为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庄园主安布鲁斯·艾什利因病出国作短期休养旅行,在意大利邂逅孀居的表姐瑞秋,双双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消息传到庄园,替他管理庄园的菲利普自幼失去双亲,是堂兄安布鲁斯将其抚养大,安布鲁斯是他的监护人、教师,是他的兄长,又像他的父亲,甚至是他的整个世界。在实际生活中,安布鲁斯也把菲利普视为农庄的继承人,安布鲁斯的死去对菲利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后,瑞秋来到这个庄园,她的来因未明,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把故事推上高潮…

马铁奥·法尔哥尼

马铁奥·法尔哥尼

小说。作者梅里美。选自《梅里美小说选》。小说写杂木丛林的科西嘉成了牧人和一切犯法者的乐园。一次巡逻队追捕强盗齐亚尼托,齐亚尼托大腿受伤,一瘸一拐来到马铁奥家,他儿子福尔图纳托一人在家,强盗给福尔图纳托五法郎,让他把自己藏起来。巡逻队来后,准尉许诺给他一只银质挂表,让他说出强盗的藏身之处,福尔图纳托接受挂表,说出了强盗藏身的干草堆,强盗被巡逻队带走。马铁奥认为儿子背信弃义,用枪打死了福尔图纳托。小说通过马铁奥大义灭亲的举动,表现他好侠尚义,威猛刚烈的性格,令人震惊。

保生要录

保生要录

宋·蒲虔贯撰。序谓“松有千岁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蛀,藏雪于深山,虽累月而不消。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化者延。物性既尔,人岂殊然?”盖以“顺其自然”为全书主旨。书分养神气、调肢体、论衣服、论饮食、论居处、论药食等六门,大多辑录前人有关导引及果谷养生的论述,主要是饮食起居的日常摄养和调气养神、导引按摩的自我锻炼,以及药物使用的综合调理等,内容较为广泛。作者曾以本书进呈御览,故所选较为慎重,多为中正平和之法,受到后世历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的普遍重视。蒲虔贯,一说五代时人,曾官司仪郎。载 《道藏》 第五百七十三册。

释量论略解

释量论略解

九卷,法称着 僧成释 法尊译,明代根敦珠巴(僧成,1391—1474)著。现代法尊法师由藏文本编译为汉文本,1982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印行。是对法称“因明七论”之首《释量论》的注释,依原书分为自义比量、成量、现量、他义比量4品,论释因明基本学说。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世尊在摩诃母质邻那山,大宝楼阁中。说一咒,又说一咒。魔王恐怖,欲兴恼害。金刚手现身降之。复说一咒,又说无量勇猛力真言。次说坛法,次魔王归命。次须菩提问受持法?佛又说一咒。次文殊师利问缘行无常之义?次观世音。及秘密主。各问此经名义?

月光童子经

月光童子经

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稍略。其他,申日儿本经,佛说申日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