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循

- 姓名:汪循
- 别名:字进之,号仁峰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徽州休宁人
- 出生日期:1452
- 逝世日期:1519
- 民族族群:
汪循(1452-1519),字进之,号仁峰,徽州休宁人。生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终年68岁。汪循出生于一个贾儒家庭,从小受家学影响。其父汪竹山:“勤学问,平居间,默不妄言笑,如不惠者,至于人评论古今则谈锋莫敌。……训课子孙……酷嗜吟咏,兴到辄有所作,所居山多竹,音以自号门人尊之为‘竹山先生’。”在父亲的影响下,汪循“在永嘉时,尝就守官箴以养志,公乐之,终日处一小楼,翻阅经史”,所以,汪循“十五能文词,既冠游邑庠,锐志求道,不以举业自局”。汪循领悟五经之理,对圣贤之学颇感兴趣,“取六经,四书及《伊洛渊源》、《遗书》、《语录》诸书读之”。汪循生性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能够“观史则法其善行”。曾游庄定山之门“若有所得,及登定山先生之门,所见益精,尝以书寄先生”。人京师以后,又听闻白沙先生讲道于东粤,即前往见而力不能与。凡遇天下有德望的圣贤之士,张东白、李西涯、谢方、程篁墩诸公素为知己,“皆以书谒求教诸公皆以远器期之”。王瓒《顺天府通判仁峰汪君墓碣铭》中载,“君尝及定山庄先生之门,而与李西涯、谢方石、程篁墩诸公,上下其讨论,造诣渊深,识见宏廓”,并且提到汪循“为诗若文,皆以明道救时不尚葩藻,朱陆异同之辨尤能折以独见”?。他极力反对王阳明“妄诋朱子”。此举可以体现汪循在学术上是维护朱子之学的。汪循其学“以涵养践履为实,立身行道,生死不移”。这也体现了当时在程朱理学影响下所形成的徽州地区学术的基本形态和优良传统。汪循弘治丙辰九年(1496年)登进士,为永嘉令。他在任极力贯彻实行《吕氏乡约》,“毁淫祠几尽”,创建鹿城书院。当地先哲“凡忠节理学,皆表彰之”。汪循为政,诚信、爱民,曾经担任过永嘉知县、玉田知县及顺天通判。正德初,面对内忧外患,汪循向朝廷提出了《陈言外攘内修疏》和《论裁革中官疏》两疏,提出了具体的“外攘内修十策”,言语恳切,朝议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当时朝中有宦官刘瑾擅权,汪循“乱政复上裁”,结果总是毫无音讯。所以汪循心灰意冷,决意辞官归隐,奉养父母。此后十多年,不曾与郡县官员有任何往来。刘瑾失势后,朝廷决定再次起用汪循,当吏部官文到达徽州后,当地郡守督促汪循上路,但是汪循称病极力推辞,不愿再去参政,最后终老于家,享年六十八岁。汪循为师“务关世教,折古今人物,不轻许可”。与当时一般儒者空言说教大不相同。他对后学者非常提携,对从游者常常根据其资质的不同,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将自己的所学传授于人,同时对自己的思想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仁峰文集》外集卷二中,可以看到其门人范尚敬评价其先师:“公之学,圣贤是诗;公之志,希文是期;公之行,金石其坚;公之名,信史其传。”汪尚和称“公学造明诚气克天地”。其外甥黄湘也是其门人之一,称赞汪循“天民才伟,气熊学粹,行醇道无,深而不探,理无微而不穷,怀仁负义,践孝履忠……崇正学表忠节作士气、后民生、弭盗贼、挽浇俗,而使之淳”。汪循一生著书有《仁峰文集》、《存正学辩》、《帝祖万年金褴录》、《目录》。
汪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桃4
红桃4本是一张普通的扑克牌,美国埃勒里·奎因所著小说《红桃4》悬疑小说,通过最普通的扑克牌,演绎最不寻常的谋杀,勾画了一场特殊,离奇的案件。这是一个以好莱坞为背景的故事。杰克·罗伊尔和布里斯·斯图尔特是声名显赫的电影明星,他们曾经相恋,却彼此仇视了二十余年。某天,复合的消息神秘地传了出来。终于,盛大的空中婚礼在万人瞩目之下举行。飞机载着新人对幸福的憧憬缓缓升空,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条不归路——死亡。不仅如此,死亡的威胁还在逼近他们依然彼此仇视的明星子女…… 伴随威胁而来的,是一张张扑克牌,黑桃J,黑桃7,梅花9,红桃4……
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情,我们也都一样“流浪”在世界各地,孤独过,迷茫过,苦过累过,但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感情——对故国故乡的眷恋,在这种感情的慰藉下,再多的颠沛流离,都是对人生的献礼。 本书辑选梁实秋论中国人,写中国事,念中国情的散文杂文,文中或戏谑幽默,或讽刺针砭,或优雅温和,其实都体现了他对中国的一种拳拳之意。
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
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又隶七十余子目。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密勒日巴大师歌集》,藏文原名《十万歌颂》(MilaGrudum),亦称“米拉道歌”,以米拉日巴一生的重要道歌为主线,展开米拉的生平,共有《密勒拾柴记》、《善河降魔记》等六十一篇,记述六十一个故事,每篇故事中都有数首至十数首道歌,此书为蒙藏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影响极为深广,多数道歌都可作为修持之诀要。
集诸经礼忏仪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上卷共有六段,下卷约求生西方,明六时礼法。
如实论
全一卷。陈·真谛译。全称如实论反质难品。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系以因明论式反驳外道论师之质难,并论证自家所说之如实。计分无道理难品、道理难品、堕负处品等三品。关于本书作者,高丽本不署撰号,诸经录亦缺撰者之名,惟宋、元、明三本题为世亲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