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扎姆·穆尔克

- 姓名:尼扎姆·穆尔克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塞尔柱帝国
- 出生地:呼罗珊图斯城
- 出生日期:1018.04.10
- 逝世日期:1092.10.14
- 民族族群:
尼扎姆·穆尔克(Abu Ali Hassan ibn Ali Tusi,1018.04.10~1092.10.14)塞尔柱帝国首相,波斯政治家。本名阿布·阿里·哈桑·伊本·阿里·图西,尼扎姆·穆尔克为其担任首相(维齐尔)时的徽号,意为“国之柱石”。
生于呼罗珊图斯城郊一村庄的德赫甘家庭。其父阿里·伊本·依沙克曾任伽色尼王朝在呼罗珊省财政长官。1040年,塞尔柱突厥人在丹丹坎之役打败伽色尼王朝,夺取呼罗珊。尼扎姆遂跟随其父逃亡阿富汗加兹尼,在加兹尼继续为伽色尼王朝效力。3年后,转投塞尔柱帝国,成为塞尔柱素丹图格里尔(1037~1063年在位)幕僚。1059年,任呼罗珊省总督。 1063年图格里尔去世后,尼扎姆辅佐阿尔普·阿尔斯兰击败王位竞争者苏莱曼和库塔尔米什。1064年阿尔斯兰继位后,尼扎姆任首相。他参加了对拜占廷亚美尼亚地区的征战。1072年阿尔斯兰遇刺身亡,尼扎姆继续担任首相,并辅佐新君马立克沙,成为塞尔柱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使帝国达到极盛。后卷入宫廷斗争,支持巴尔基雅鲁克继承王位,出兵镇压据守阿拉木特堡的伊斯玛仪派阿萨辛派,未果。 尼扎姆任首相期间,帮助帝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税收和采邑分封体系,使帝国拥有一支庞大可靠的常备军;推动塞尔柱帝国由草原游牧帝国向波斯化定居帝国转变,调和境内突厥人和波斯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矛盾;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开办尼采米耶学院,确立艾什尔里主义为官方学术思想。 传统说法认为,1092年10月14日(伊斯兰历485年赖马丹月10日),尼扎姆在从伊斯法罕赶往巴格达的路上被哈桑·萨巴赫(阿萨辛派初代教主)派来的刺客暗杀于尼哈旺德近郊。但也有人认为尼扎姆是因宫廷斗争被马立克沙秘密处死,而忠于尼扎姆人士为报仇又刺杀了马立克沙。据尼扎姆儿子穆噶提尔·伊本·巴克里记载,尼扎姆是在举办伊斯兰教派辩论之后与马立克沙一同被暗杀的。死后葬于伊斯法罕陵墓。
主要著作是《治国策》,奉马立克沙命撰写,是论述君主治国之道的政论专著。成书于1091年,发表于1113年。现存译本较好的为胡伯特·达克1978年的英译本。《治国策》是中古波斯策论和尼扎姆个人治理国家经验的结晶,详述了为君之道、公平正义治理以及伊斯兰社会中政府的角色,涉及行政、司法、税收、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
尼扎姆·穆尔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剑桥中国明代史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绘事微言
中国古代画学论著。明唐志契著。四卷。卷一凡五十一节,论述山水画美学原理。认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主张情景合一,以艺术家的个性贯注于山水之中。提出“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的观点。指出以情观景,才能使落笔不生软、不板呆,强调以审美情态观察山水,才能使作品超越古人。又有“画尊山水”、“画以地异”、“山水写趣”、“画要读书”、画“要看真山真水”等各节,反映其反对绘画摹拟古风,重视真、情的美学观点。卷二至卷四,采集前人观点,包括《品画录》、《续画品序》、《画录补遗》、《纪艺》、《续纪艺》、《画笺》、《画麈选要》、《画媵选要》、《画题》、《山水松石格》、《山水诀》、《画论》、《画山水赋》、《笔法记》、《名画记》、《林泉高致》、《山水纯全集》、《画史》、《画训》、《画继杂说》、《画山水诀》、《图画歌》、《山水节要》、《绘宗十二忌》、《采绘辑议》、《画谱》、《无声诗》、《画苑》、《画说选要》、《国朝吴郡丹青志》、《画史》、《书画金汤》、《名人图画语录》等。为历代画学美学思想精华。该书一度流传较广,为艺林所重。原刻藏本有“天启丁卯(1627年)仲春自序”,今已佚。现只存郑元勋序一篇。有《秦汉十印斋旧藏明钞本》、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海陵丛刻》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珍本、清钞本等。《画论丛刊》收录。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王伯敏点校本。
卢乡公牍
为作者庄纶裔於光绪28至31年任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知县所审案件,卷1至2有详文8件,卷3至4有堂判152件,总计160件。
本草约言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脏气法时补泻法”“各经引用”“五味所用”“用药各定分两”“药性生熟用法”“药用根梢法”等8个短论,简要介绍药物归经、气味药性、升降沉浮、君臣佐使及药物基本炮制作用等中药基础知识。此后按部属分类,各药先列气味、阴阳、升降、归经、功效主治、炮炙方法及临床配伍使用等,有时也进行一些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等方面的讨论。次引前贤对于此药的论述,有时也加以一些按语,发表薛立斋本人的用药经验体会。总之,此书主要讨论药性、用药法及药物炮炙。《食物本草》亦2卷,分水部(34种)、谷部(35种)、菜部(87种)、果部(57种)、禽部(56种)、兽部(38种)、鱼部(58种)、味部(23种)等8部,共载品物385种,多为日常食品。各物品均先注出性味功效,次引前人的论述,偶尔记载此物的形态、产地及优劣选择。如“井水”条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河中渗来者欠佳。又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成碱,用须煎滚,停顿一时,候碱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否则气味俱恶。”“粳米”条也指出此米有早、中、晚三熟,而以白晚米为第一。书中还记载落花生的形态为:“藤蔓茎叶似扁豆,开花落地,一花就地结一果,大如桃。深秋取食之,味甘美异常,人所称羡。”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依法烧香拜祝,明目看珠,则珠化为龙,负人上游九天,取龙炁炼形,可以出入龙之口鼻。若以黄笔书升龙符于青素之上,置鲤鱼口中,则赤鲤化龙,载人上升成真。
洼地上的“战役”
中国当代中篇小说。作者路翎。写于1953年,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3月号,编入《路翎小说选》。发表后曾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批判。小说通过朝鲜姑娘金圣姬和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之间纯朴的爱情的描写,反映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岁的新战士王应洪单纯、机灵,当他意识到善良、纯洁的金圣姬的爱情时,严格地遵守了革命纪律,十分珍惜这种纯朴的爱,却没有接受。但是这种感情鼓舞着他为祖国、为人民英勇作战,在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同时还塑造了班长王顺这一丰满、真实的形象,表现了蕴藏在战士和人民之中的饱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厚友情。真实感人地把战士写得极富人情味。以爱情为题材,来反映战争,角度新颖。是当代反映抗美援朝的优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