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克斯

考克斯
  • 姓名:考克斯
  • 全名:乔治·威廉·考克斯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贝拿勒斯
  • 出生日期:1827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1902年2月10日
  • 民族族群:

乔治·威廉·考克斯(George William Cox  1827年1月10日生于贝拿勒斯-1902年2月10日卒于沃尔默)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他因将希腊和世界的几个神话分解为太阳现象的理想化而闻名。法国诗人斯特凡·马拉美以《古神》(1880年)为题翻译了他的一些作品。


他于1827年1月10日出生于贝拿勒斯。他是东印度公司船长乔治·汉密尔顿·考克斯(1841年去世)和西印度群岛圣文森特种植园主约翰·霍恩之女伊丽莎·凯尔顿的六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兄弟,皇家海军陆战队炮兵上校埃德蒙·亨利·考克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向塞瓦斯托波尔开出了第一枪。


考克斯于1836年被派往英国,在巴斯的一所预科学校和伊尔敏斯特文法学校就读。1842年8月,他被阿奇博尔德·泰特 (Archibald Tait) 录取到拉格比 (Rugby) 队。1843年,考克斯获得了拉格比高中奖学金,1845年,他当选为牛津大学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的学者。尽管他在1848年的最后一所古典学校只获得了二等成绩,但他的奖学金受到了考官的赞扬。他于1859年获得文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牛津运动激起了考克斯的同情,1850年,他被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博士任命。在萨尔科姆雷吉斯担任副牧师后,他因健康原因辞职,1851年接受了直布罗陀的英国牧师职位。但考克斯的高教会观点,使他1853年的《博尼法斯传》蒙上了色彩,这遭到了他的主教汤姆林森博士的反对,他欣然接受了陪同约翰·威廉·科伦索首次访问南非担任纳塔尔主教的机会(1853-4)。回到英国后,他于1854年成为埃克塞特圣保罗教堂的牧师,并在1859-60年担任切尔滕纳姆的院长。


考克斯支持科伦索主教对圣经的自由批判立场,以及他在南非争取主教地位的斗争。他在与F. D. Maurice的长信中为科伦索辩护,并在主教于英国逗留期间(1863-5)给予其热情支持。


188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A. C. Tait任命考克斯为贝克斯伯恩的牧师,1881年至1897年,他担任约克郡斯克雷伊汉姆的皇家牧师。 1886年,他被科伦索的追随者选为纳塔尔主教,但由于他的当选不被高教会党接受,大主教本森拒绝为其祝圣。


1896年5月18日,考克斯获得了120英镑的皇室任用费。1902年2月9日,他在沃尔默的常春藤屋去世。他曾声称拥有邓曼韦的考克斯爱尔兰男爵爵位,并自称为“爵士”。然而,在他去世后,枢密院拒绝了他儿子对男爵爵位的请求。

考克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社会进化史

社会进化史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的一部宣传阐释唯物史观的编译性著作。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当时尚无中译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当时也无译本,仅有主要章节的中译文),联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了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历史过程,考察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关系之剖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成功”的结论。全书之首有“绪论”,即《有史以前人类演进之程序》;下分三篇,为《家庭之起源与进化》、《财产之起源与进化》、《国家之起源与进化》。蔡和森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一是生产、一是生殖。前者为一切生活手段的生产,如衣食住等目的及一切必要的工具;后者为人类自身的生产,简言之即传种。这两种生产的历史演进,一方面为劳动发达的程序;另一方面则为家族发达的程序。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组织,“莫不为这两种生产所规定所限制”。全书三个篇章都贯穿了这样一条明确而清晰的线索,即家庭、财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他在书中还多次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宗教、伦理、法律、道德等都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人类发展的各历程,各有其自己的生产条件;因而每个时代亦各有其特殊的道德规律”。此外,这本书还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原始时代群婚和私有制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道德问题;阐明了阶级斗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社会进化史》初为蔡和森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课程所编写的讲义,于1924年出版,共3篇35章,约14万字。这部书同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亦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在当时对传播唯物史观发挥过重要作用。

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中国古代论述军事战略原则兵书。王馀佑著。10卷,补遗1卷,约5万字。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兴堂刊本和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民国间《畿辅丛书》铅印本。1920年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更名为《兵鉴》。该书写于顺治、康熙年间,首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十卷卷目云:兵起先知所向、兵进必有奇道、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攻取必于要害、据守必审形胜、立国在有规模、兵聚必资屯田、克敌在勿欲速。

外科备要

外科备要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证治方药备要》。4卷。清易凤翥(丹山)编辑。易凤翥生平不详。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书中列外科疾病为35部,分别阐述近300种疾病的脉候、症状、病位、经脉所属及其引经药物;并将医方、治法分为托里、补养、洗溻、吹药、敷贴、麻药、膏药、丹药、生肌散、金疮药、灸法、针法、验方等13类。全书详述经脉辨证,治疗用药内外并重,述证简明。现存易氏家藏原刻本。

冷庐杂识

冷庐杂识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史人物与经史著作、诗词典故、金石书画以及医药、地理等的考证、评述,也颇有参考价值。所录诗词楹联乃至印文、砚铭、箴言等,“亦清逸警炼”,“虽品格各殊,而皆可供人玩味”(崔凡芝《点校说明》)。所记清代著名文人有方苞、吴伟业、金农、胡天游、黄任、阮元、郭麐、陈文述、舒位、姚莹等。前有咸丰六年(1856)自序。有咸丰六年初刻本,附续编二篇,另有《笔记小说大观》本、《清代笔记丛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乌程庞氏刊本、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宗喀巴大师传

宗喀巴大师传

藏文书。克珠杰著。成书于十五世纪初叶。叙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生事迹。以木刻版传世。青海人民出版社据塔尔寺木刻版印行铅印本。法尊有汉文节译本。

决定总持经

决定总持经

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