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

- 姓名:何心隐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 出生日期:1517
- 逝世日期:1579
- 民族族群:
何心隐(1517~1579),明代泰州学派重要思想家。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嘉靖举人,闻王艮良知之学,遂弃科举,从学于艮之再传弟子颜山农,学“心斋立本之旨”。认为大学之道必先齐家,便在家族中兴办“聚和堂”,“身理一族之政,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行之有成”,推行乌托邦式社会理想。由于反对官吏征收苛捐杂税,被捕充军贵州,经友人程学颜帮助才出狱。后北上京师(今北京),因参与弹劾严嵩的政治活动,又不容于首辅张居正,被迫改名换姓,“踪迹不常,所游半天下”。他好危言危行,不愿明哲保身。后到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毁书院、禁讲学,受到追缉。万历七年(1579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时人莫不称冤。李贽称他为“圣人”、“英雄莫比”。他学宗王阳明,以心为万物之本。主张人为天地之心,说“而仁,则人心也。心则太极也”。但他反对宋儒“无欲”之说,主张“育欲”。认为有心即有欲,欲色、欲货、欲声、欲味与欲仁、欲义一样,皆出自人的本性。指出欲不能无而只能寡。“欲惟寡则心存,而心不能以无欲也。……欲生欲义,欲也。舍生而取义,欲之寡也”。通过节与和的寡欲培养人们正当的情欲,从食色货利“与百姓同欲”,到“欲治国、欲治家、欲修身、欲正心、欲试意、欲致和在格物,……以育欲也”。肯定了人们自然情欲的合理性,具有反封建理教的叛逆倾向。他在《原学原讲》中提出,学问之道,不离日用事物,“即事即学也,即事即讲也”,主张实事实学,反对空谈性命。他还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论点。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抨击。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色。著作有《爨梧集》、《何心隐集》。另有《四书究正注解》、《重庆会稿》和《聚和堂日记》等,均佚。
何心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恐惧
斯蒂芬·茨威格著。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某天, 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清暑笔谈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首题记曰:“余老退休,端居谢客,属长夏掩关独坐, 日与笔砚为伍。因忆曩初见闻积习,老病废忘,间存一二,偶与心会,提笔成言,时一展阅,如对客谈噱,以代抵掌,命之曰‘清暑笔谈’。”收入《陆学士杂著》,另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等。观卷中所记,内容芜杂,多为名物、琐事等。有些小说意味稍强者,大凡记写轶事类,但往往据以大发议论。
无闷草堂诗存
近代诗集。5卷。林朝崧著。1931年由作者堂弟林献堂刻印。1960年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傅锡祺《序》、林献堂《序》、林资修《序》及苏大山、王竹修等人题诗。正文录诗共计712首。按编年体编次。卷1收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六年(1900)诗172首。卷2收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三十一年(1905)诗200首。卷3收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二年(1910)诗121首。卷4收宣统二年至1912年诗168首。卷5收1914年至1915年诗51首。又附录词58首。其诗词以咏怀叙事之作为多。林献堂《序》称“作者务为雅俗共赏之音”,故“含思宛转,托兴绵渺”。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朱翊钧语录汇编。叶向高、温体仁等编纂。天启元年(1621)敕修,崇祯初成书。二十六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十二页。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
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一卷,唐善无畏译,日本快道题记,尾题大圣欢喜自在天法。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一卷,明明昱证义并序,相宗八要解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