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

何心隐
  • 姓名:何心隐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 出生日期:1517
  • 逝世日期:1579
  • 民族族群:

何心隐(1517~1579),明代泰州学派重要思想家。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嘉靖举人,闻王艮良知之学,遂弃科举,从学于艮之再传弟子颜山农,学“心斋立本之旨”。认为大学之道必先齐家,便在家族中兴办“聚和堂”,“身理一族之政,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行之有成”,推行乌托邦式社会理想。由于反对官吏征收苛捐杂税,被捕充军贵州,经友人程学颜帮助才出狱。后北上京师(今北京),因参与弹劾严嵩的政治活动,又不容于首辅张居正,被迫改名换姓,“踪迹不常,所游半天下”。他好危言危行,不愿明哲保身。后到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毁书院、禁讲学,受到追缉。万历七年(1579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时人莫不称冤。李贽称他为“圣人”、“英雄莫比”。他学宗王阳明,以心为万物之本。主张人为天地之心,说“而仁,则人心也。心则太极也”。但他反对宋儒“无欲”之说,主张“育欲”。认为有心即有欲,欲色、欲货、欲声、欲味与欲仁、欲义一样,皆出自人的本性。指出欲不能无而只能寡。“欲惟寡则心存,而心不能以无欲也。……欲生欲义,欲也。舍生而取义,欲之寡也”。通过节与和的寡欲培养人们正当的情欲,从食色货利“与百姓同欲”,到“欲治国、欲治家、欲修身、欲正心、欲试意、欲致和在格物,……以育欲也”。肯定了人们自然情欲的合理性,具有反封建理教的叛逆倾向。他在《原学原讲》中提出,学问之道,不离日用事物,“即事即学也,即事即讲也”,主张实事实学,反对空谈性命。他还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论点。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抨击。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色。著作有《爨梧集》、《何心隐集》。另有《四书究正注解》、《重庆会稿》和《聚和堂日记》等,均佚。

何心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蠡海集

蠡海集

《蠡海集》分八大门,涉及天文、地理、 象数、历法、人身、医学、动物、植物、农业、 气象、神鬼等事物与问题。与古代其它同 样的札记类型的博物著作相比,比较侧重 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释,书中常阐述并运 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对自然界 的事物与现象,从具体事物到所谓鬼神现 象(古代学者常将鬼神变化视作自然界物 的变化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论说、描述, 力图说明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源、变化的依 据等等,其理论色彩与学术性都较为浓 厚、强烈。

太上十三经注释

太上十三经注释

清代李西月撰,十三卷。书中汇集篇幅短小而重要的十三种道教经典,分别详解大旨,每经一卷。计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类解》、《清静经解》、《玉枢经约解》、《护命经约解》、《日用经约解》、《大通经约解》、《洞古经约解》、《定观经约解》、《五厨经解》、《明镜匣经》、《金谷经》、《文终经》。末附《循途录》、《辨惑论》 两种。为内丹家西派重要文献。载 《道藏精华》 第二集。

春秋五礼例宗

春秋五礼例宗

七卷。宋张大亨撰。张大亨字嘉父,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宋代经学家。神宗元丰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直秘阁,卒于南宋初年。张大亨自称“少闻《春秋》于赵郡和仲先生”,和仲即苏轼。大亨之学亦以《春秋》见长。除《春秋五礼例宗》外,他还着有《春秋通训》一书。杜预在《春秋释例》一书中认为,《左传》之“凡”皆周公典礼,遂集而释之。后来唐陆淳又集啖助、赵匡之说而为《春秋纂例》。张大亨认为,杜预《释例》“与经踳驳”,且“不能该尽”,而陆淳所集《纂例》虽比杜氏《释例》“详显完密”,然亦“拘于微文、舍事从例”、“支离失真”。因而取《春秋》事迹,分吉、凶、军、宾、嘉五礼,依类别记。一礼之中,又分子目,综合三传加以解释,与五礼相表里。以五礼总括《春秋》,是张氏之首创,后元吴澄作《春秋纂言》,亦以五礼总括《春秋》,可能吴氏当时未见此书。此书原本十卷,明代已佚其军礼三卷。现存有宋刻十一行本、《粤雅堂丛书续集》本、徐积余藏海虞女士王诵义手抄本。[改]

楞严经悬镜

楞严经悬镜

楞严经悬镜,一卷,明德清述并序,虞淳熙序,出梦游集卷四十一,古本卷二十五。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

善权位禅师语录

善权位禅师语录

2卷,清达位说,大悦等编(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贵州安南太平山万寿禅寺语录、住普安松归山普光禅寺语录、住普安慈云山普祥禅寺语录、小参、示众。机缘、法语;卷二收颂古、杂著。分灯、塔铭行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金刚场陀罗尼经

金刚场陀罗尼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一切善恶之法尽是陀罗尼。佛于灵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诸比丘皆不见佛所在,诸天亦尔。次见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诸菩萨去地而坐。其大菩萨各入三昧,令众获益。佛腾空微笑放光。文殊请问,佛乃说金刚场陀罗尼法,无一切善不善,有为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罗尼,恼是陀罗尼,痴是陀罗尼,乃至天龙八部女相男相地狱等,皆是陀罗尼。又说入无二法门,无明乃至生是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