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

潘汉年
  • 姓名:潘汉年
  • 别名:健行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宜兴人
  • 出生日期:1906年1月12日
  • 逝世日期:1977年4月14日
  • 民族族群: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1977年4月14日),著名报刊活动家。江苏宜兴人。1906年1月22日生。又名健行,笔名萧恺、小开、小K、小孩、天长、爱仙、亚灵、泼皮、泼皮男士、水番三郎。早年在宜兴第三高等学校及和桥的彭城中学读书。曾因辍学协助父亲创办陆平高等小学。1921年到武进县延陵公学读书。1922年回宜兴任励进社小学教师。1923年参加进步文艺活动。1924年先在和桥任养初小学教师,不久即赴上海任中华书局《小朋友》杂志编辑。加入创造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同年7月出版的《语丝》第35期上发表《苦哇鸟的故事》和与周作人的通信。1926年4月,主编创造社刊物《A11》文艺周刊(因创造社出版部与编辑部均设在闸北三德里A11号内而得名)。该刊共出4期,每期都有他写的文章。如发刊词与编后记。还发表《一点子消息——访孙伏园记》等杂文,对邵飘萍进行悼念,同时也批判了国家主义。6月12日,创造社刊物《幻洲》周刊在上海创刊,与周全平合编,共出2期。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同年8月,总政治部机关报《革命军日报》在湖南衡阳创刊,后经长沙迁武汉出版,曾任总编辑。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奉命从武汉返回上海,继续从事文化工作。1928年1月1日,《现代小说》月刊在上海创刊,与叶灵凤主编,同年6月1日出完第6期后辞去编务。同年1月,《幻洲》半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内容分上、下两部,上部名《象牙之塔》,专登文艺作品,由叶灵凤主编;下部名《十字街头》,专登杂文,由他主编。4月1日,中共领导的综合性周刊《战线》在上海创刊,任主编,出5期后被查禁。5月30日,创造社刊物《畸形》文学半月刊在上海创刊,任该刊编辑,出2期后又遭查封。同年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并担任第一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负责文化、出版及文艺界的联络统战工作。1930年3月2日、7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相继成立,参与筹建并任中共党团书记。8月15日,“文总”机关刊物《文化斗争》周刊在上海创刊,任主编,出两期后被查禁。领导“左联”出版进步刊物,并为《拓荒者》等刊物撰写《普罗文学运动与自我批评》等对文学问题带有指导性的不少文章。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被调到中央特科担任保卫工作。1933年秋到江西苏区,先后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和赣南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被派往国外做联络工作。同年7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5年12月,参与巴黎《救国时报》的创办工作。1936年4月,从法国回到香港。同年7月,任中共驻沪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和谈代表,参与和国民党的谈判工作。1937年9月,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参与创办《救亡日报》。后在香港、上海等地秘密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一度担任华中局社会部长。1948年9月9日,大力支持徐铸成创刊香港《文汇报》。1949年初,又全力支持《大公报》走上“新生”道路。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军管会秘书长、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4月3日,以“内奸问题”突遭逮捕,判处15年徒刑。1963年假释,“文革”又被收监。1977年4月14日含冤病逝于湖南洣江茶场。1982年8月中共中央宣布为他平反昭雪,公开恢复名誉。

潘汉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队列之末

队列之末

《队列之末》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福特·马多克斯·福特的代表之作。写于1924―1928年间,故事跨越一战前后十年,讲述十年间男女情事的纠葛、战争前后的社会图景、人心动向,以及战争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作品不仅绘制出恢宏历史画卷,也勾勒出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恶意的艰难。当个人坚持的原则遭到全世界背弃,内心的纯净与无私遭到全世界的误解和中伤,是缴械投降,是奋争到底,还是坦然接受?包括《有的人没有》《再无队列 》《挺身而立》《最后一岗》四部。

王常宗集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 事,与高启一齐被诛。是集本名 《三近斋稿》。系弘治中都穆所编,凡四卷,其中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而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有清张蓉镜跋。但考其体例与全集相符,不似伪作。王彝之学出于天台孟梦恂,孟梦恂之学出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的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持论谨严,甚至有些过于偏激。因此其文学观较为保守,将元末较有生气、已成雄奇怪丽风格的杨维桢诗文,指斥为文妖。王彝诗文较为平淡,间或有精警之作。后人评价亦有不同。有人认为“其古文明畅英发”,王士祯《香祖笔记》则称:“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坠入恶道,余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此评价贬抑较甚,不可为据。平心而论,其文大致淳谨,诗亦时有清畅之作,并非无可取之处。是集有明弘治刻本、清抄本存世,亦被收入《四库全书》。

近代中国八十年

近代中国八十年

陈旭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该书不囿于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8大事件各自分立的传统格局,而依近代历史本身的进程,注意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链条和交错关系,分列33题,题下有子目,每题可独立成篇,但又前后衔接,首尾一贯。在内容叙述上,既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线,又涉及近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问题,是一本体例新颖、学术性与知识性寓于一体的近代通史著作。

草山残梦之三:同床异梦

草山残梦之三:同床异梦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三集 同床异梦》着重刻画了蒋介石与台湾当地势力以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为了维持台湾的统治而合作,但实际上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野心,彼此之间相互猜忌、争斗,呈现出 “同床异梦” 的局面,揭示了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矛盾对其在台湾统治的影响。

戊戌六君子传

戊戌六君子传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此书共分六篇,包括《康广仁传》、《杨深秀传》、《杨锐传》、《林旭传》、《刘光第传》以及《谭嗣同传》。

群经大义

群经大义

经学著作。清廖平著。作者把诸经大义熔为一炉成此简要读本。共二册。作者认为经学有微言大义,章句繁多,博而寡要。如,说“尧典”二字竟至三万言。一个人从青年学起,至白头也不能通一经。为求简约,以利于读书,故以《白虎通德论》为蓝本,撰《群经大义》。将儒学典章制度,基本常识及《易》、《乐》、《诗》、《论语》、《尚书》、《周礼》、《春秋三传》等合为一学,不再分别宗派,并略加浅注,使入学者无章句之繁劳,可以一篇而知本,确是事半功倍。有1917年四川成都存古书局《六译馆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