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

戴亨
  • 姓名:戴亨
  • 别名:字通乾,号遂堂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奉天承德县(今辽宁省沈阳市)
  • 出生日期:1691
  • 逝世日期:1762?
  • 民族族群:

戴亨(1691—1762?),字通乾,号遂堂,奉天承德县(今辽宁省沈阳市)人,原籍钱塘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汉军旗人。生于北京,是清朝流放东北高官戴梓的第三子戴亨,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进士。出生两月就因父亲戴梓以罪被流放,便“襁褓随亲徙北陲”,在其母怀中流放到铁岭,从此隶籍铁岭。稍长“家贫缺修脯”,无法就学,携食就近寺院面壁苦读,“几日复归来,饥瘦面尘土”,再携食前往继续读书。困窘之中,刻苦自砺,勤奋好学,“数十年破屋冷坐,力战于风雨雷电之中,而学乃成”。终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春闱考中进士。此后曾任河间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教授,自此离开辽东。乾隆二年(1737年)任山东齐河县知县,此后数次回辽东探亲,留意描绘辽东人民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戴亨为官不久,因其秉性刚直不阿“伉直不苟合,以抗直忤上官,投劾归乡”, 解组去任,于乾隆三年(1738年冬)被关押了九个月。从此再未进入仕途,寄居京师,以教授生徒谋生,家境益贫,清贫晏如。戴亨为人笃於至性,不轻然诺,夙敦风义。其诗宗杜少陵,上溯汉、魏,卓然名家。戴亨一生“未尝一日废吟咏”,专于诗文,创作颇丰,诗声颇高,与李楷、陈景元一起被誉为当时蜚声文坛的“辽东三老”。其后曾随其侄戴秉英在任所闲居,晚年居家而终,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以后。现存有《庆芝堂诗集》18卷,收录诗文1312首。

戴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散文集。鲁迅著。原名《旧事重提》。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收有1926年在北京和厦门写的散文十篇,曾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鲁迅在编集时作了《小引》和《后记》各一篇。这些作品都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从童年家庭生活和私塾生活的片断写到从家乡到南京、到日本留学和回国教书的种种经历,表现了他追随时代步伐,顽强奋进的革命精神,洋溢着对良师挚友的怀念,对黑暗世界的针砭和北洋军阀走狗文人的抨击。在艺术方法上,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记事为主,又有浓郁的抒情;既有逼真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既有形象,又有哲理;语言朴素自然且富有文采。

北碑南帖论

北碑南帖论

一篇。书论。清代阮元撰。此篇选自《揅经室集》,专论北碑南帖的字体流变等特点。北碑,是指“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的古石刻,自秦刻石而后,古人法书未有不托金石以传的。两汉隶碑兴,最有矩法,学者慕之,转相摩习,皆以善隶书为尊。是以北朝书家长于碑榜,今榜虽不可见,但瓦当、砖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衣带所携,均为帖。存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晋室南渡,《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后南朝敕禁刻碑之事,碑帖绝少,惟帖是尚,字体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他在举了大量事例说明这种变化之后,用结论性的语言归纳为: “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此论看似折衷,实则为清尊碑进行了有力的鼓吹。今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等版本行世。

三十六水法

三十六水法

古代道家炼丹专著。 又名《三十六水经》、《炼三十六水石法》。 一卷。相传为汉代古籍(一说西汉淮南王 刘安撰)。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法乃汉代古籍。本书为中国炼丹术仅有的两本水法专论之一。将药石化为水的三十六种方法。据称是秘不示人的仙术,得此法者可作神丹而登仙。《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明化石序》:“臣闻凡合大丹,未有不资化石神水之力也。此水之法,虽自黄帝至于周备,则是八公三十六水之道也。……公遂哀矜,授《五灵神丹上经》及《三十六水法》与安。”

东山梅溪度禅师语录

东山梅溪度禅师语录

清福度说,庆绪等编。十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上堂一;卷二收上堂二;卷三收上堂三;卷四收上堂四;卷五收小参;卷六收茶话、佛事、机缘;卷七收拈古、颂古;卷八收佛祖赞、自赞、歌、书问;卷九收法语、法派;卷十收示偈、联芳、行由。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全一卷。宋代僧无文道灿撰,法嗣惟康编。度宗咸淳九年(1273)刊行。又作无文道璨禅师语录、无文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为育王山笑翁妙堪之法嗣无文道灿之语录。内容包括荐福寺语、开先华藏寺语、再住荐福寺语、小佛事、赞、偈颂、题跋等。道灿另撰有‘无文印’二十卷,系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