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味

- 姓名:王实味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南潢川人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47年7月1日
- 民族族群:
王实味(1906—1947年7月1日),现代作家。本名王诗薇,王实味是他常用的笔名,还用过叔翰、实微、诗味等笔名。河南潢川人。1923年中学毕业,曾在河南留美预备学校学习1年,为以后成为翻译家打下了英文基础。第二年,留美未成,考取了邮局工作。192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他积极参加政治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因恋爱受到支部书记指责,他负气不再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在北大读书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在《晨报副刊》发表短篇小说《杨五奶奶》。1927年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旋到南京国民党党部机关当小职员,业余仍搞文学创作,在《现代评论》、《创造月刊》、《新月》上发表小说《毁灭的精神》、《陈老四的故事》、《小长儿与罐头荔枝》等。1929年到上海,转而从事翻译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中篇小说《休息》和翻译小说《珊拿的邪教徒》(德国霍普特曼)、《萨芙》(法国都德)、《资产家》(英国高尔斯华绥)、《还乡》(英国哈代),翻译戏剧《奇异的插曲》(美国奥尼尔)五部世界文学名著。其间由于他的坏脾气常常弄得失业,因而曾先后到东北、河南等地教书。在他的作品中,他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不满于反动统治,反映了他报国无门、救民无路,感到前途渺茫的苦闷。但他始终追求进步,向往革命,希望变革旧社会,因而于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教书,并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而调到马列学院(后改组为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任特别研究员,曾翻译过200万字左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同时也从事文艺创作。由于他性情乖诞,被称为“延安四大怪人”之一。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时,他于3月在《解放日报》发表杂文《野百合花》,接着又发表杂文《政治家·艺术家》,加上他曾与两个成了托派分子的老同学有过交往,导致了对他进行大规模的严厉批判。1943年4月1日,王实味以托派分子、国民党特务、反党集团成员的罪名被捕。1947年春,被处决于晋绥根据地首府——山西兴县。据查,关于他是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一事,不能成立。关于反革命托派奸细问题,1991年2月7日,公安部《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中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1946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
猜你喜欢的书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以校勘,收入《四库全书》。嘉庆二年(1798)李锐以《四库》本为底本,重新算校,由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后来,同治十三年(1874)丁取忠《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铎《古今算学丛书》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是《知不足斋丛书》本的翻刻本或排印本。 李冶在本书自序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数学重要性的看法,指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自述本书的前身是《益古集》,据祖赜《四元玉鉴后序》,《益古集》的作者是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蒋周,生平不详,估计为北宋人。李冶认为《益古集》成就可与刘徽、李淳风相颉顽,而“其閟匿而不尽发”,数理不清晰,于是“再为移补条段,细繙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啗其文”,遂成是书。
观石录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经验。书末录卞二济《寿山石记》一篇。另有清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与《观石录》一篇,有“双璧”之誉。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汇通的综合性医著。三十卷。近人张锡纯撰。刊行于民国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18—1934年)间,先后共七期七册。张锡纯,字寿甫。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河北盐山人。近代著名医家。张氏幼时读经,喜天文数学,青年时遵父遗命专研医理,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有精深研讨,曾先后在奉天创办立达医院、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中年以后自学西医,试图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不足,《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其学求思想之代表作。本书内容包括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医案五部分,总计约八十万字。其中医方部分,主要介绍治疗阴虚劳热、阳虚、大气下陷、喘息、痰饮、肺病、吐衄、心痛、癫狂、痫风、小儿风证、内外中风、肢体痿废、膈食、呕吐、霍乱、泄泻、痢、燥结、消渴、癃闭、淋浊、伤寒、温病、瘟疫、瘟疹、疟疾、气血郁滞肢体疼痛、女科、眼科、咽喉、牙疳、疮科等等病证之方剂,计一百七十六首,一方一论,颇有实用价值;药物部分,则撰有石膏解、人参解等七十九种药物的临证应用心得,一药一论,亦颇有见地;医论部分,则刊载医学论文九十篇,所论病证治疗心得,匠心独具,颇具效验;医话部分,则收录临证随笔及问题解答计四十四则;医案部分,则包括虚劳喘嗽、气病、血病、脑充血、肠胃病、头部病、肢体疼痛、肿胀、黄疸、痢疾、大小便病,不寐、痫痉癫狂、伤寒、温病、疟疾、霍乱、妇女病等十八门一百三十七个病例,且病案记录较为完整,辨证准确,处方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颇有参考价值。
荆溪林下偶谈
四卷。宋吴子良 (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 (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相杂,每则之前皆有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后人曾辑录其中作品评论和诗歌部分题为《吴氏诗话》,单独刊行。书中论文,主张“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强调应“行于自然”,反对“蹈袭前人”,主张“文虽奇,不可损正气,文虽工,不可掩素质”。论诗,主张既要讲究“如在目前”,又要讲究“语不多而味甚长”,并引入了 “境界”、“襟度”、“想象”等概念。今观此集,吴子良所论多属散谈,然却也涉及了为诗、为文的一些关键问题,有时确有精辟之见,对后人的研究和诗歌创作均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此书有《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祕笈》本,并被收入 《丛书集成初编》。
台湾私法物权编
本书(九册一、七一二面一、○二七、二○○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物权之事例,凡三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抄录清宣统二年时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附录参考书」第一卷(上中下)而成。所辑事例,统属物权部分。第一章总谕,分土地开垦之沿革、物权之物体、物权之得失三节;第二章物权,分业主权、役权、瞨权、典权、胎权五节;第三章物权之特别物体,分海埔溪埔、鱼塭、盐埕、山川、茶园菜园槟榔番檨、坟墓、埤圳、石沪、厝屋九节;第四章物权之特别主体,分外国人、番社、学事、宗教、慈善事业、公业、共有七节。
病逸漫记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一卷。明陆釴撰。此书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记为三卷,入制书类; 《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则无卷数,入小说家类。今存《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历代小史》本、《明钞五种》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娄东杂著》本、《说库》本等,为一卷。此书杂记当朝事实,如朝事、民情、地舆、物产等,约八十来则。 本书记述作者任官期间耳闻目睹之事,亲历之政务,亦有收录。其中亦记太宗教庶吉士甚严、状元许观逸事等。有纪录汇编本、历代小史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