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

坎贝尔
  • 姓名:坎贝尔
  • 全名:约瑟夫·坎贝尔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州
  • 出生日期:1904年3月26日
  • 逝世日期:1987年10月31日
  • 民族族群: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1904年3月26日一1987年10月31日),美国研究比较神话学的作家。


于1904年出生于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的一个中上阶层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在达特茅斯学院学习生物学和数学,但他认为他更喜欢人文科学。他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1925年获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27 年获得中世纪文学硕士学位。 后来成为莎拉劳伦斯学院的美国文学教授,从事比较神话和比较宗教。他的工作涵盖了人类经历的许多方面。坎贝尔的巨着是他的着作“千面英雄”(1949),其中他讨论了他在世界神话中发现的原型英雄之旅的理论。自该书出版以来,坎贝尔的理论被各种各样的现代作家和艺术家有意识地应用。他的哲学总结了他自己经常重复的一句话:“追随你的幸福”。

坎贝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刘随州集

刘随州集

诗文别集。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唐刘长卿撰。《刘随州集》在宋代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卷,一为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又云:“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宋椠十卷本,后世少见,后出版本多源自十一卷本系统。长卿诗在宋代也曾有过抄本流传,陆游曾购得尹耘师抄本(见《渭南文集》)。十卷本今存一北宋残本六卷,曾经黄丕烈、瞿镛之手,黄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皆云原书十卷,当是,瞿镛云十一卷实乃误记。宋刊十一卷原本,明人有翻印本。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记》卷二的“明版”、何焯以建昌本覆勘的明正德刊本(卢文弨后有抄录之本),都渊源于十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云:“明弘治有两刊本,均十一卷,一西蜀李士修知随州所刊,一馀姚韩明所刊。”据《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及《藏园群书题记》,李氏刊本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韩本由临洮太守李纪于同年刊印,有韩明跋,出自南宋书棚本。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李纪刻本又为人覆印,剔去卷一一杂文,而别有《刘随州外集》一卷,《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四库全书》所收为诗十卷、文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随州集提出了种种质疑,指出其中多有不可信之作,认为“盖宋本亦有善不善,不能一一精核也”,而此似为明人所妄增。除诸多单行刊本外,还有明铜活字本等多种合刊,傅增湘以为明活字本颇有异文可取,但分体编次,已非宋时旧第。诚如四库馆臣所说,现存刘长卿诗,无论见于哪种版本的全集或《全唐诗》,都杂有他人之作,有些已在诗题下注明一作某人诗,也有些未注明,需要精心甄别其真伪。

秘传大麻疯方

秘传大麻疯方

方书。清佚名撰,蒋抡元校订。一卷。约二万字左右。首载三十六种大麻疯症神效方,继详论疠风病症、辨验方法、禁治法、不治症及各种治疗方法:如静养、食疗、洗浴、汗、泻等。后有药性简汇及药品炮制和预防麻疯方黑虎丹。对麻疯病之辨证、立法、处方及预防论述较详,皆为经验所得,所用药物除蛇、蝎一类以毒攻毒外,多用大枫子,据病症不同而份量稍殊。为后世治疗麻疯病提供了宝贵经验。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唐代。《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叶天师杖中记」一卷,疑即是书。现存敦煌抄本S6836号,其卷首已残缺,无标题,卷尾完好,题:「叶静能诗」。王重民《敦煌变文集》卷二收入。叶净能乃唐玄宗时著名道士,擅使符箓召神役鬼,驱邪治病,兴云致雨,飞行变幻,无所不能。开元中策杖至长安,以道术倾动朝野。玄宗召见问道,甚得宠幸。传说曾伴玄宗观灯,并共游月宫。后因高力士之谗而被斩,玄宗日夜恩慕,赋诗以悼之。是书所载,即叶净能天师一生之神异故事。书以唐代寺院道观中流行之俗讲文体写成,是为流传至今之唯一道教俗讲文。

女诫直解

女诫直解

万历六年,神宗大婚,慈圣李太后命张居正为东汉班昭《女诫》一书做直白注解,以供新册封的王皇后阅读。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身份作此注解,以及为某一皇后阅读而作专书,皆称引人注目。李太后命张居正撰写此书,与张居正多年承担辅导万历皇帝的职责有直接关联,亦显示出女训书籍在后宫女子教育,尤其是皇后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此举在神宗大婚,太后从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后发生,体现了李太后高度倚重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的姿态,具有明显的政治信托象征意义。该书收录于明万历刻本《张太岳文集》卷11,以及清光绪年间重刻《张文忠公全集》中。万历刻本收录该书时并未与之命名,只在卷11中首先说明“上大婚礼成,蒙圣母慈圣皇太后命臣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以教宫闱”,然后收录进呈以后万历皇帝所做序言及直解内容。光绪重刻本收录该书时指出,“《女诫直解》,本自为书,不必搀入文集也”,故附于全集最后一册,并单独命名为《女诫直解》,本文所用即为此本。

传法正宗论

传法正宗论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问题,为传法正宗记之姊妹篇。契嵩认同出三藏记集、达磨多罗禅经等诸说,而非议付法藏因缘传之说,以阐明自释尊至达磨二十八祖嫡传法系之正统性,并答辩禅门‘以心传心’、‘教证一如’等问难。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新旧两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别译,与传于尼波罗国(尼泊尔)之九部大乘经中之华严经为同本。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或谓五十三参),而成就普贤之行愿。四十华严仅有入法界品一品,然此品占华严经四分之一以上,故视之为异译,兹将其结构组织,列表如后。又四十华严之叙述,虽与新旧两华严经之入法界品大同小异,然其文较广,于卷四十中新添加普贤十种大愿,及‘重颂’(以偈颂重覆阐释经法)之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为本经之特色。关于本经之翻译,系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由南天竺乌荼国师子王派使者进贡其所亲写华严经之梵本,翌年六月,于长安崇福寺,由罽宾般若三藏译之,澄观及圆照、鉴虚等诸师详定,至贞元十四年二月译毕,共四十卷,此即四十华严。又本经之梵本,现保存于英、法、印度等国之图书馆或学会中。本经亦有西藏译本及西夏文字之经本。此外,本经记述善财童子游行南方,历访善知识之说,与道行般若经等所述萨陀波伦菩萨东行参求般若之说类同。又本经所记之诸大声闻不能闻知佛之自在神变,以寓‘斥小叹大’(斥责小乘,称叹大乘)之意,与维摩经等之旨趣一致。本经之别译,有西秦圣坚所译之罗摩伽经三卷、唐代地婆诃罗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一卷、唐代不空所译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又本经卷四十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之异译有二种。本经之注疏,有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澄观)、华严经别行疏二卷(仲希)、华严经普贤行愿修证仪一卷(净源)等。另赞咏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者,有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杨杰)、文殊指南图赞(惟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