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刚

廖刚
  • 姓名:廖刚
  • 别名:字用中,号高峰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070
  • 逝世日期:1143
  • 民族族群: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先生(谢如圭《高峰先生文集序》),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尝从陈瓘、杨时学。崇宁五年进士,历县主簿、州判官、录事参军、教授。宣和元年自漳州司录召为国子录,擢监察御史。论奏无所避忌,出知兴化军。靖康初,召为右正言,未赴。绍兴元年,除福建路提点刑狱,召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四年,除给事中,权户部侍郎。五年,迁刑部侍郎。六年,出知漳州。八年,拜御史中丞。以论事为秦桧所恶,改工部尚书,提举毫州明道宫。十三年卒,年七十三。廖刚为文通于事务,谢如圭谓其文醇正,“自方寸中流出,非务夸多而斗靡,非务逞奇而尚怪,盎然得中和之气,无所施而不可”(《高峰先生文集序》),也不免有过溢之辞。其文集多奏札表启,指陈时弊,如《漳州被召上殿札子》乞约束边将,颇有见地;《答陈几叟书》论宋代制诰之失,较为切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诗词也清新淡雅,诗如《题诸宫》、《月波楼上呈知府检讨》、《山间早行题和溪驿》诸篇都以描绘景色见长。词如《满路花》叙中秋佳节,有“雨雾烟波阁,雁度陇云愁,西风庭院不胜秋”,感慨遥深,富于韵味。著有《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存怡古斋抄本;又有十二卷本,今存清康熙间闽南林佶家藏旧钞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七首。《全宋诗》卷一三四八至一三四九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二九九○至二九九六收其文七卷。事迹见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墓志》(《南轩文集》卷三八)、《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廖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德的动摇

美德的动摇

《美德的动摇》是三岛由纪夫中晚期小说之一,完成于1957年,同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主人公仓越节子出生于一个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但却洋溢着官能的天赋。仓越节子不甘于寂寞,宽容空想,主动成为有着英俊面容和矫健身体的青年土屋的情妇,恋情如花一样绽放,最终又如花一样凋谢。

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

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5)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上卷为诊法常以平旦、明堂周身部位、五色主病提纲等三十九论,阐述望诊的要领、原则、方法以及人体生理气色表象与病理状态关系。下卷为目分脏腑部位、眼目形容提纲、望舌诊法等六十二论,系统论述望眼、口、唇、齿、鼻、耳、眉、须、发、腹、背、手、足以及汗、血、痰、便等望诊,对诊断的意义。文字简练,纲目分明,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临床参考书,为重要的望诊专著。有光绪元年(1875)求志堂刻本,一九五九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明诗评

明诗评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卿”、“谢山人榛”以下,均称其官衔,未仕者称山人或布衣,唯前三人尊称为“君”,推崇备至。其评李梦阳称:“此道芜千馀年,至梦阳始辟之,社稷勋哉! 其诗如孙、吴用兵,奇正阖辟,变化不穷;又如苍鹘击空,云龙戏海,健急怪伟,种种入神。”评何景明称:“景明诗如太华芙蓉,秀出云表,朝霞贴水,灿烂万状;又如西施、毛嫱,工艺绝世,婉恋有情。气力少让李梦阳,烨烨动人,颇自不减。”可见其站在七子的立场,揄扬过甚。又如评杨基谓“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颠顿特甚,情至之语,风骨扫地”,评杨士奇谓“如潦倒书生,虽复酬酢驯雅,无复生气”,亦反映了七子对于台阁体的批评。总之,书中所评虽未必尽当,但作为明人评明诗,并代表了当时后七子一派的诗学观点,亦自有其资料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拙政园诗余

拙政园诗余

词集。清人徐灿撰。三卷。灿字湘苹,号深明。茂苑(今江苏苏州)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死于徙所。灿善属文,并精书画。此集冠其夫素庵居士顺治七年(1650)序,卷上收词五十五首,卷中收词二十一首,卷下收词二十三首,总收九十九首。其词力学北宋词风。其《永遇乐·舟中感旧》,抒发兴亡之恨和生活坎坷之情,悲壮凄凉。又有诸多写景篇什,清新可诵。徐氏于构思、炼句均有深厚功力。朱孝臧评曰:“词是易安人道韫,可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彊村语业》)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

佛光教科书

佛光教科书

《佛光教科书》从一九九五年着手,历五年终于在佛教东传两千年纪念前夕汇编完成。本书由星云法师编定纲目,佛光山子弟参与,众多因缘聚合得以圆满定谳。《佛光教科书》全套共有十二册,每册含二十课,每课以两千字左右为篇,前后的分类是以基本概念及多元化学习为目标。内容受限于篇幅,教者、研读者可以多参考注释,有时注释更能表达主题的说明,至于图片、习题更有待各个教者、研读者运用。《佛光教科书》并非以学者专家为主要读者对象,而是为亟需了解佛教的初学者所编印,内容着重在佛教基本知识的强化,因此学术性的研究推论及考据,不属于本《教科书》的范围。

普贤菩萨发愿文

普贤菩萨发愿文

普贤菩萨发愿文,一卷,隋智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