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王清任
  • 姓名:王清任
  • 别名:字勋臣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北省玉田人
  • 出生日期:1768
  • 逝世日期:1831年
  • 民族族群:

王清任(1768~1831年),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省玉田人。曾为武庠生,纳粟得千总御,性磊落,精岐黄术,名噪京师。他廿岁左右接触医学,后在北京城内行医,开设药铺名“知一堂”。主要活动于滦州 (今河北唐山一带)、奉天(今沈阳)等地。他强调“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对古书关于脏腑的记述持怀疑态度,故力图亲见人体脏腑。三十岁时,滦州稻地镇得有机会亲自观察疫死小儿尸体三十余具; 后又三次去刑场,观察刑余犯人尸体,并用动物解剖,加以参证。为弄清“膈膜”一物,还走访曾镇守哈密的领兵恒某。先后历42年,终将所了解到的人体内脏绘成图形,连同其它有关论述,一并写成《医林改错》一书。王清任通过自己的观察,确有一些新的发现,如关于主要动静脉的位置、形状和分布,包括左右颈动脉、主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脉、左右肾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腔静脉等等。但限于条件,他的记述也有些错误,如认为“卫总管”(动脉)含气,心无血等等。王清任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特点是强调和重视气血,关于“血瘀”,则认为与气虚密切相关,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他依据气有虚实,血有亏瘀的理论,结合临证经验,总结出60种气虚症,50种血瘀症。在治疗方面主张补气与活血逐瘀相结合。自创了许多补气、逐瘀方。补气方中,多重用黄芪,配以活血之药。并根据瘀血的部位创制了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逐瘀方剂。他倡用的补气活血逐瘀的原则,为后世医家沿用和化裁,确有疗效。王清任的独创精神,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如对脑的功能的论述,主张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认为耳、目、鼻、舌等的功能,都与脑有关,并援引了李时珍、金正希、汪庵等关于脑的论述。他还否定了前人所倡之天花系胎毒所致,“胎在子宫,分经轮养”等说法。王清任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具有实践和独创精神的医家。由于历史条件和个人知识上的限制,他的论述和实践都不免有片面和误谬之处。因之,历来对他的评价不尽一致,可称毁誉不同。例如,梁启超认为王清任“诚中国医界极大胆之革命论者”,而近人程祖培等则认为“《医林改错》,越改越错”。

王清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职官分纪

职官分纪

类书。北宋孙逢吉撰。50卷。逢吉字彦同,富春(治今浙江富阳)人。博学多闻,习于典故。以咸平中杨侃所编《职林》断自五代,不及本朝,乃集数百种史籍中有关史料,提要钩玄,本《职林》而增广之,于元祐间汇为此编,前有元祐七年(1092)秦观序。其例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沿革、名姓故事,凡官职之古今异制不相沿袭者,俱分目编次。记述条理,门目清楚,体例精审。所采皆当时旧文,引征详博,具载元丰新制,可补他史之遗漏,对研究北宋神、哲以前官制沿革和仕林掌故颇具参考价值。是书向以钞本流行,1987年中华书局以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底本缩印,并增编目录,颇便检索。

阃外春秋

阃外春秋

李筌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阃外春秋》十卷。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二年上。”据罗振玉说:“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即卷四、卷五),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影片存卷一及卷二之上半。卷首《进书表》末署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李筌上表。”这确切地证明陈振孙的著录属实。据陈振孙的《解题》,可知这是一部研究战史、战争经验的兵书。李筌固注意战史,从《太白阴经》可见,他是运用了若干战史实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他的《孙子注》首开用战例来注释孙武的原理,既高于前人,又为后人研究《孙子兵法》开创了一条新路。进书表云:“《阃外春秋》者,记将军阃外之事也。”“起周十有三年武王胜殷,终于大唐武德四年(621)太宗文武圣皇帝擒窦建德,凡一千七百四十载,真伪四十九国。”末署“天宝二年(743)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荃上表”。按,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殆亡于宋以后。

作义要诀

作义要诀

文论。元倪士毅撰。一卷。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属安徽)人。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著有《重订四书辑释》。此书讲述经义体例,多关乎文章之写作要领。主张“第一要识得道理透彻,第二要识得经文本指分晓,第三要识得古今治乱安危之大体。”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经义试士制度,蒙古崛起后,元太宗接受耶律楚材建议,效法宋制,亦以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酌议其实施规则,延祐二年(1315)科举复行,乃实行之。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明伍守阳撰。守阳又与其堂弟伍守虚共注之。一卷, 分为九章。卷前有《道原浅说》一篇明“人所以得生之理”及养生炼丹之道。正文九章,即: (1)《先天后天二气直论》,明丹道只用先天,忌用后天;(2)《药物直论》;(3)《鼎器直论》;(4)《火候直论》;(5)《炼己直论》;(6)《筑基直论》;(7)《炼药直论》;(8)《伏气直论》;(9)《胎息直论》。此书于天仙至正之玄理, 明显直切地加以论述,系统地介绍伍柳派内丹修炼之法,谓使人无所疑惑,豁然明丹道之真谛,故称“正理直论”。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及《道藏精华录》中。

南岳倡酬集

南岳倡酬集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张栻、林用中撰。朱熹事迹见《晦庵集》条。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建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此集作于乾道二年 (1166)十一月。此集前有张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乾道三年 (1167)秋,新安朱元晦来访予湘水之上,偕为此游。”布朱子诗题中亦称栻为张湖南。可能栻当时官于衡湘间,故有此称。而《宋史》本传止载栻孝宗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后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不言其曾官湖南。疑史有脱漏。其游自甲戌至庚辰凡七日。朱子《东归乱稿序》称,得诗一百四十余首。栻序亦云一百四十有九篇。而此本所录止五十七题。以朱子大全集参校,所载又止五十题,亦有大全集所有而此本失载者。又每题皆三人同赋,以五十七题计之,并非一百四十九篇。卷中联句,往往失去姓氏标题。其他诗亦多依朱子集中之题。至有题作次敬失韵,而其诗实为栻作之篇。不可能是传写者讹误脱佚,非当日原本。后有朱子与林用中书三十二篇,用中遗事十条,及朱子所作守序二首,皆非此集所应有,或林氏后人所附益。收入 《四库存全书》存目。

金光明经科注

金光明经科注

金光明经科注,四卷,明受汰集并序,附感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