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

许进
  • 姓名:许进
  • 别名:字季升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灵宝(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437
  • 逝世日期:1510
  • 民族族群:

许进(1437~1510),明代大臣,灵宝(今属河南)人。字季升。明宪宗成化时进士。授御史。历巡按甘肃、山东,迁山东按察副使,“皆有声”。曾因弹劾宦官,遭廷杖之罚。孝宗即位后,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陕西按察使、巡抚甘肃、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职。奏准蒙古鞑靼部小王子入贡; 率军深入吐鲁番平叛,皆有功。后因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出师大同无功,致仕。明武宗即位,起任兵部左侍郎,提督团营。旋迁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加太子少保。在此期间,他应诏陈时政八事,力言宦官监役京军之害,请武宗崇圣学,以古代荒淫君主为戒等。史称他以才升迁, “能任人”。但不为权宦刘瑾所悦。正德三年(1508),被免官致仕,几遭刘瑾进一步加害。后刘瑾事败,他得以复官致仕。追谥襄毅。

许进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厦门志

厦门志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凌翰等纂。十六卷。凯字仲礼,一字芸皋,浙江富阳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府、分巡道员。 凌翰,孝廉,官闽清县教谕。是志始修于道光十年(1830),成于十二年(1832)。首载厦门、御碑亭、朝天宫等八图,及御制碑文、扁额。次为分域、兵制、海防、船政、台运、关赋、番市、艺文、职官、选举、列传、风俗、旧事等十四门,含街市、津澳、城寨、岛屿、港澳、潮信、风信、台澎海道等一百零二目。约三十万字。为厦门第一部志书。

蚁术词选

蚁术词选

词集。元末明初邵亨贞(1309—1401)撰。亨贞有《野处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一百四十首。有“拟古”十首,分别拟白石、稼轩、遗山诸名家,题为“夜宿西掖”、“汴堤送别”、“水槛过雨”、“垂虹夜泊”之类。可见作者师法名家,认真揣摹不同风格。其词多咏物、即景、借事抒怀。《恋绣衾·辛丑元日》平浅如自口出,写年时风俗民情,有生活实感。而另一首《花间诉衷情》词则以名物排列,表达一定意境,有景有情,耐人品味,在词向曲过渡的艺术继承中, 占有明显地位。所写长调约居半数,亦有引人注目之作。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唐圭璋辑入《全金元词》时删去曲调三首,又收周泳先补辑词三首。

养吉斋丛录

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编纂。吴振棫,字宜甫,号仲云。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云南总督。其所书共36卷,中有丛录26卷、余录10卷,记述同治以前清代宫廷和行政机构的典章制度。是书不分纲目,以事为类,按次序对八旗源流、内阁、六曹、行省、武备、科举以至宫闱、苑囿、巡狩等事例一一列举,记录下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如清初圈占民地的地亩数据、大臣的满汉缺分、理藩院公文书处理和雍正年间任官不尽按制度的记载,有的为 《清史稿》或《清会典》 等未加详载,有的则记有异同,因此是书是深入考查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书籍。是书卷11记述仁祖(嘉庆) 六旬寿典的规模、经过,卷12记列圣庙号、列圣尊谥、列后尊谥和妃嫔、王公、贝勒的谥号,卷13、卷14记在养心殿举行的开笔之典、立春日在延庆殿举行的帝王的九叩迎春仪、二月朔日在坤宁宫举行的立竿祀神仪和四月八日浴佛、中秋祭月、重华宫茶宴、冰嬉等宫中礼俗和游戏,卷15记宫中各种宴请,卷16记帝王巡幸,卷17记各宫各殿的位置、用途,卷18记西苑宫殿等,这些都是清代宫廷和建筑的直接资料,与是书所载的清宫春联、进贡物品单、状元谢表格式等均可作为研究清宫室生活和礼仪规制的参考。是书取材谨严,不发议论,不采小说家言。间或采用一些传说,态度也很审慎。但其引用资料不标明出处。是书只有清光绪年间一种刻本,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此本校点,出版排印本。目前只有十七卷。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著。原系1961年起在南京佛学研究班讲课的讲稿,后经作者修改,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建国后第一部论述印度佛学史的重要著作。除正文外,还有《附录》八篇,大部分是发表于《现代佛学》上的佛学论文。该书把印度佛学分为“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晚期大乘佛学”六个阶段。根据汉文、藏文的大量文献,对勘巴利文三藏及现存的有关梵文原典,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佛学研究的成果,按照各阶段出现的典籍先后顺序,论述了各时期印度佛学学说的特点和变化,对一千五百年的印度佛学发展概况,勾画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对各宗派的根本典据、师承以及前后学说的发展变化做了详尽的考证。对佛经版本、原典或异译本作了大量的校勘,所有校勘,竟委穷原,务求落实。对一些长期来被弄错了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史实,作出了较合理的答案。诸如关于佛灭年代“点记说”的提出,“分别论者”是上座部的刊定,说一切有部《相应阿含》的发现,唯识古今学的辨析等等,均属作者孤明先发之见,已为一些佛教学者所信用。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唐金刚智译〔贞〕。旧误不空译〔至〕。今勘同大悲心陀罗尼。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解释等,并立有相宗、无相宗、法相宗、实相宗等四宗之教判,旨在揭示法相、实相之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