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罃

王罃
  • 姓名:王罃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末明初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罃[yīng],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人,姓名见于《宁波府志》,为明永乐六年(1408)举人,明初曾任广东肇庆太守,事迹无考。

王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府志

台湾府志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内容多袭蒋“志”。1960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刊本整理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65种。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现代文学史著。刘绶松著。作家出版社1956年分上、下卷出版。全书除“绪论”外,共有5编。第1编“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1917—1921),内含4章: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文学革命”与“文学改良”;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早期的创作);倡导时期的诗歌与戏剧。第2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1—1927),内含5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国内形势与文学概况;在战斗中前进的鲁迅;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文学主张与“革命文学”的提出;本时期的诗歌与小说;本时期的戏剧与散文。第3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内含9章:在白色恐怖下向前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想战线上的对敌斗争;党给鲁迅以力量;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老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本时期的诗歌;本时期的小说;本时期的戏剧;本时期的报告文学与散文。第4编“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1937—1945),内含7章:在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文艺运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历史意义;文艺思想领域内的批判和斗争;本时期的诗歌;本时期的小说;本时期的戏剧;本时期的报告文学与散文。第5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45—1949),内含4章:沿着文学的工农兵方向胜利前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收获;在反对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成就。书末有附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简述”。本书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写的,“左”的倾向较为明显。此书在作者逝世后经过修订,于197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字鉴

字鉴

辨正文字的字书。元代李文仲撰。凡五卷。李文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馀未详。据卷首颜尧焕、于文傅、张楧、唐咏涯、黄潜等人所撰叙文云,李文仲伯父李伯英曾撰《类韵》三十卷,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出发,训释文字假借用法,该书脱稿未久,伯英逝世,因而字形笔画多未校正。李文仲遂撰此书,以辨正字形,刊除俗谬。并对前人字书,如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宋郭忠恕《佩觿》以及毛晃增注之《礼部韵略》等书中错误,均有举正。以二百零六韵编次文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正字形,一般均在注释音义后指出俗体之讹谬,如“尨,莫江切。《说文》:‘犬之多毛者,以犬从彡。’俗又加犬作狵,非。”作者于文字形体的正谬区别甚严,但并不一味强调从古。本书清初由朱彝尊抄得,张士俊刊行,方得行世。今存有清张氏泽存堂本、道光五年(1825)刻本等。

校长先生

校长先生

土课钟已经敲过半个钟头了,三个教室里还有两个先生没有到。有一个是早就请了病假,别的一个大概还挨在家里不曾出来。
校长先生左手提着一壶老白酒,右手挟着一包花生,从外面从从容容地走进来了。他的老鼠似的眼睛只略略地朝三个教室看了一看,也没有做声,便一直走到办公室里底那个固定的位置上坐着。

度心术

度心术

本书是古代中国谋略名著。从实用的心理学中提炼出了丰富的“度心”理念,用详实的案例加以阐释,度心术帮你在为人处世、交际办事中抓住对方心理,通过各种手段瓦解和征服对方。如果您希望在社交的各种场合如鱼得水;希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希望能在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妨试试度心术。

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文

一卷,失译。于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五悔各作偈语,盖西土贤圣之撰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