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坦

王志坦
  • 姓名:王志坦
  • 别名:字公平,号淳和子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人
  • 出生日期:1200年
  • 逝世日期:1272年
  • 民族族群:

王志坦(1200年-1272年)字公平,号淳和子。金元时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人。高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载,志坦十九岁出家,师事华阳宫道录卢柔和尊师。元光二年拜渴丘长春于宣德。正大五年闻清和宗师驻燕京,往参礼之。未几,迳入金坡山中修炼,木茹涧饮,十余年不出山,远近乡里均称「金坡王先生,有道之士也」。元太宗十六年真常真人招之为大度师,并从真常北上参受三洞秘箓,以祈禳诃禁,济人疾病。皇太后留居阙庭达六年之久。后至燕都,为教门都提点。宪宗元年真常真人祀岳渎,以志坦为辅行。三年(1253年)上问养生之术,对曰:「此山林枯槁之士所宜,非天子急务也。天子代天理物,当顺天心,与民兴利,则天降之福寿矣。」因奏为国修黄箓大醮,上大喜,诏设醮于长春宫。至元元年燕人杨提领建环庵于私第,迎礼志坦居之。七年(1270年)志坦袭位,加「崇真光教淳和真人」称号。志坦美仪观,爱读书,尤喜性理之学,度门弟子数千人、建观堂数百座。著述有《信心录》、《六牛图》等传于世。至元九年(1272年)病逝于长春宫,享年七十三。事又见《甘水仙源录》卷七。

王志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为竺可桢科普小品文集,收录《大自然的语言》《说云》《物候学》等十四篇经典作品。内容涉及物候学、气象学、地理学以及科学思想、科学史等众多领域。其中,《大自然的语言》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为科普文章的典范。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日时干支变化。为现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为针灸学界所重视。元至大四年(1311)被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明以后各针灸名著所转载,是学习和研究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读参考书。有《针灸四书》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上天普善真人见世人养育六畜,牛马驹犊频遭疾疫,乞求太上道君广垂济度。天尊曰:世人不悟禁忌,不看牛黄马厩方位,冲犯神杀,致生时气瘟疫。解禳之法,应以吉日洒扫家庭,铺设宝座,燃灯焚香,转诵灵文,禳谢神杀,可涤除时瘟,永不为害。篇末附五言颂诗一首,当即所谓「灵文」。

幼科类萃

幼科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銮撰。二十八卷。銮字文融,号容湖,世居乌程 (今浙江吴兴) 人。世医之家,王氏继业尤精,长于幼科,广引博采萃取诸家之精要,故名“类萃”。撰于明弘治至嘉靖间 (1502—1534)。卷一、卷二为总论,多为论说。卷三至卷二十八为分论,将儿科病证分为: 初生、惊风、诸疳、疟疾、痢疾、吐泻、咳嗽、斑疹、水肿、腹胀、风痫、伤寒、伤食、腹痛、伤积、痞癖、小便淋证、丹毒、黄疸、诸血、诸汗、咽喉齿舌、耳目口鼻、杂证、痘疮等二十五门。每门多列脉法、论证、治法、诸方等,并附诸家之说,参以己见,反复辨析。治法强调针药结合,温凉补泻适宜。用药多宗洁古药式,强调五脏一体,尤重于后天脾胃。为有价值的儿科参考文献。有明刻本及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藏明刻本影印本。

女小儿语

女小儿语

《女小儿语》是明代学者吕得胜所编撰。为了使儿童乐闻易读,作者刻意去文就俗,尽量适应儿童的水平和兴趣,用方言白话、鄙俚的俗语编出了整齐押韵、朗朗上口的读物,从而为儿童歌谣创立了一种新的类型。由于它的内容浅显易懂、亲切可读,再加上都是关于人情世事的格言警句,所以是很好的儿童启蒙读物。本书是专门写给女孩的,另有《小儿语》是写给男孩的。

佛性论

佛性论

凡四卷。世亲(梵Vasubandhu ,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十六品组成,详论佛性之体相,以明一切众生本具之佛性,认为佛性有三种:(一)凡夫生来本具之佛性(住自性性),(二)经过修行显现之佛性(引出性),(三)达到佛果所具之佛性(至得性)。并论破小乘、外道与大乘偏见者之否认悉有佛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