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遂

守遂
  • 姓名:守遂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遂宁 (今四川遂宁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守遂,生平不详。俗姓章,遂宁 (今四川遂宁县)人。曾师事大洪报恩禅师。后继席大洪,成为禅宗青原派曹洞宗第十三世祖师。他博通内外,儒雅能文。生平著述颇多,其中 《四十二章经注》最为世所乐读。《四十二章经》系最早的汉译佛经。为迦叶摩腾所译(亦作竺法兰译)。因本经传译的记载与汉明帝求法传说有密切关系,故比较有名。全经大意说出家、在家弟子应精进离欲,由修行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得证四沙门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纲领。但由于本经的内容多见于其他佛经,故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由中国人撰述的作品。本经有多种异本,现存主要的有5种: 1. 《丽藏》本,2. 唐 《宝林传》本,3. 宋真宗注本,4. 宋六和塔本,5. 明了童补注宋守遂注本。


随州大洪守遂禅师,遂宁章氏子。上堂召大众:「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踏踏翻鹦鹉洲。惯向高楼骤玉马,曾于急水打金毬。然虽恁么,争柰有五色丝绦系手脚,三鑐金锁锁咽喉,直饶锤碎金锁,割断丝绦,须知更有一重碍汝在。且道如何是那一重,还会么?善吉维摩谈不到,目连鹙子看如盲。」上堂,举:「李刺史问药山:‘何姓?’山曰:‘正是时。’李罔测。乃问院主:‘某甲适来问长老何姓,答道正是时,的当是姓甚么?’主曰:‘只是姓韩。’山闻曰:‘若六月对他,便道姓热也。’又,岩头问讲僧:‘见说大德会教,是否?’曰:‘不敢。’岩头举拳曰:‘是甚么教?’曰:‘是权教。’头曰:‘苦哉!我若展脚问你,不可道是脚教也。’」师曰:「奇怪二老宿有杀人刀,有活人剑。一转语似石上栽花,一转语似空中挂剑。当时若无后语,达磨一宗扫土而尽。诸人要见二老宿么?宁可截舌,不犯国讳。」【摘自:五灯会元】

猜你喜欢的书

偏见

偏见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天赋并非只有创作一端,他同时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文学艺术评论家。在写作小说之余,他写有大量书评及艺术评论,二十五岁时即出版散文评论集《欢乐与时日》,另有部分散文评论在其去世后结集为《驳圣伯夫》一书出版。散文集《偏见》所收篇目凡五十三篇,依创作时间先后分为五辑,基本覆盖普鲁斯特整个创作期,极具研究参考价值。其中《夏尔丹与伦勃朗》《反对晦涩》《论福楼拜的“风格”》诸篇历来备受普鲁斯特研究者的重视。

临川先生文集

临川先生文集

又名《临川集》、《王文公文集》。北宋王安石撰。一百卷。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累迁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荆国公。著有《三经新义》、《字说》等。一生力主改革,为中国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主张文应“有补于世”,反对“功且华”,其诗文颇具批判精神,寄托着政治理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宋代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内文五十六卷,诗四十四卷。其篇目、编次与王安石文集的别本《王文公文集》略异,内容大致相同。北宋末薛昂编。流行刊本为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校定,前有黄次山序。内有《洪范传》、《礼乐论》等重要哲学论文。有缺字,请参考站内《临川集[四库本]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为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多考证旧文,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体列极不相同,实属小说类。本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内容大多记“琐事杂言”、“颇猥杂”,它与周密的另一著作《齐东野语》相比,风格大致相类,体例殊不同,《野语》兼考证旧义,记朝廷大政之事多,而《杂识》辨订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记载琐事杂语,其中可以发现一些志怪类笔记小说。“孕妇双胎”,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颇具故事性,其最显著特色是,故事有头有尾,叙述完整,情节发展出乎意料。

康有为事实

康有为事实

康有为平日议论,专以散君局、废君权为本意,以平等为要旨。今年春间,康适在京,乘外患日亟,人心忧惶之际,造言煽惑,意图乘机举事。每向众人昌言,不?云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强。此语闻之者甚多,固不独御史文悌一人。文御史劾康疏内所云,杨深秀告该御史以万不敢出口之言,即指此也。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

为霖道霈禅师餐香录,二卷,明道霈说,清太泉录,有自序(简录重出,盖不同之本耶)。或作八卷。

大安般守意经

大安般守意经

凡二卷。又称安般经、安般守意经、大安般经。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安般(梵a^na^pa^na ),全称安那般那,即指出入息念。梵语a^na(安那)即入息(吸气),apa^na(般那)即出息(呼气)。本经叙述坐禅时行数息观(默数出入息,令心随息而定)以之收敛散心。虽题为‘经’,其形式体裁则属‘论’。内容与修行道地经卷五之数息品、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六所载之数息观相似。此外,安世高另译有安般守意经一卷,称为小安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