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

赵朴初
  • 姓名:赵朴初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安徽太湖县人
  •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5日
  •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居士、学者。安徽太湖县人。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的研习。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文科。1928年后历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等。20世纪30年代初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致力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


1931年8月13日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期间,负责上海战区难民收容工作,救济各地灾区和逃荒来沪的灾民,任中国佛教会主任秘书,参加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任常务委员。账济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伤病员。任“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收容股主任,从1937年8月14日夜在宁波同乡会设立第一座难民收容所开始,以后三、四年内, “慈联会”共收容难民50多万人次,除供应衣、食、药外,着重对难胞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和文化教育。动员青壮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线西移后, “慈善会”收容所经过上海通温州的船线,输送成船的青壮年难民到达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下半年,吴耀宗、许广平、赵朴初等公开在上海发起宪政促进运动。响应重庆的一些进步人士发起的宪政促进运动,与重庆相呼应。他们在“星期二聚餐会”上提出这种主张。却遭到国民党在上海的心腹,秉承重庆当局的旨意,胡说“星期二聚餐会”是少数“灰色的附逆分子”所为。赵朴初在华格镍路在月笙家质问约他的中学好友,国民党员吴绍澍: “吴耀宗和我这样的宗教界人士,爱国抗日的言论行动路人皆知,我们倡议宪政促进运动, 目的也是为了在中国更切实地实行民主政治,更加团结一致打日本,何以诬我们是‘灰色的附逆分子’?请问我们附的是什么逆?”并声言男子汉光明正大,为国家、为民族,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吴绍澍拍着赵朴初的肩膀说: “老同学,我落后了,你进步了。”


1904年,赵朴初转到麦伦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帮助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又逃出虎口的新四军战士朱诚基找到了关系,并亲自带他与关系人见面,朱诚基登上轮船,直驶苏北,重新投入党的怀抱, 走上了抗日前线。


在麦伦中学任教不久,赵朴初接任了关绚之佛教居士净业孤儿教养院,任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收容孤儿、并收容、教养对社会危害性很大的小流氓、少年犯。赵朴初邀请了一批有志于此的教育家、社会学家,犯罪心理学家来教养院任教、兼课、做研究工作。


赵朴初每年几次向佛教界、慈善界及有钱而又可能资助的人家登门拜访,为净业教养院化缘募经费。赵朴初为教育院付出心血和辛劳,使一批少年儿童转变成长,走向社会,成了有用之材,有些人后来甚至作出突出的贡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赵朴初为解决一些知名学者的生活困难奔波,以佛教居士身份找到富有大财主的佛教徒,陶希泉等提供翻译出版印度、钖兰(今斯里兰卡)版本大藏经的全部费用,赵朴初亲自主持翻译大藏经的工作。夏丐尊、楼适夷等知名学者都来参加,它既是佛门的一项壮举,又解决了一大批知名学者的生活困难,受到社会上一致赞扬。


净业教养院在抗战胜利后,得到宋庆龄的支持,搬迁到上海郊区大场、扩大规模,改名“少年村”,赵朴初任村长。少年村教养,培养出来的最后一批优秀人材,解放后输送到部队,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


1945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理事、第六届、七届民进中央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等职,是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2年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传道功劳奖。1985年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和平奖”。擅长诗、词、曲、书法。著有《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片石集》等。


赵朴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目经大成

目经大成

眼科著作。3卷。清·黄庭镜撰。初稿完成于1741年,经四次易稿,于1774年定稿。1804年黄庭镜之门生邓赞夫录读其书以《目科正宗》之名刊出,《目经大成》是中医眼科学一部总结性著作。全书纲目分明,次序井然。上卷总论,包括诸药外治章; 中卷各论,论述眼病十二因及眼病八十一症;下卷类方。此书对眼病症状及治疗学均有发挥,此如《龙木论》将内障分为二十三症,《目经大成》则由博返约,最后归结为一。又如古人在内障一症中包括了青光眼和眼底病,而黄庭镜明确地申述了内障的病症,并分别了青光眼和眼底病。在治疗学上,附有眼病方剂二百二十九首,外用药十九方。书中又介绍多种手术方法,将内障针拨术总结为拨眼八法(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完璧);对于眼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术前后的处理也有说明,另如眼科器械也有介绍并附图形。此书今有清刊本3种。1818年由黄庭镜之孙再刊,更名《目经大成》有清刊本4种。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

太上正一阅箓仪。唐末杜光庭编集,系早期天师道阅箓仪改编本。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唐末杜光庭删定。述阅简箓出其中神将神兵之科仪。

道窍谈

道窍谈

内丹学著作。清代李涵虚撰,一卷。卷首有陈撄宁、张日章序,述李涵虚生平及本书来由。全书中详论西派丹法要妙,包括箴诸友书、开关问答、后天集解,筑基炼己、养己炼己、后天次序、内外二药、药物相类、三品互养、炼功五关、产药层次、药物层次、丹砂二种、神气性命、先天直指、神气精论、精气神论、性命顺逆、玄关一窍、玄关再说、两孔穴法、玄牝根基、中字直指、药物直陈、铅汞的辨、鼎器直说、乾坤离坎、采炼妙用、河车细旨、真心论、心神直说、神息妙用、神息再论、气息妙用、神意妙用、神意再论、共争不朽论、功成名遂身退论、仙佛同修论等四十章,为李涵虚的重要著作。载 《道藏精华》第2集。

关中奏议 [标点本]

关中奏议 [标点本]

《关中奏议》为明杨一清撰。一清字应宁,安宁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编以其生平章疏分为五类。卷一、卷二曰《马政类》,卷三曰《茶马类》,弘治十五年以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时所上。卷四、卷五、卷六曰《巡抚类》,则寇入花马池,命巡抚陕西时所上。卷七、卷八、卷九曰《总制类》,则正德初寇犯固原隆德,一清以延绥、甘肃、宁夏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领之,即命一清总制时所上。第十卷曰《后总制类》,则其忤刘瑾致仕后,以安化王寘鐇反复起时所上也。以所陈多陕甘边事,故以“关中”为名。嘉靖初始刊行於南京。其间所载,不尽皆一清奏稿。凡当时部臣覆疏及前后所奉谕旨,悉编入之。故於时事本末颇为详尽。史称一清官陕西提学副使时,即详究边情利弊。尝当羽书旁午,一夕草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卷十一至卷十八,是杨一清嘉靖四年(1525年)以故相再任提督三边军务时所上奏疏。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卷三,新罗元晓撰,日本佚名题记,编号二七五七。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凡二卷。唐代智通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记载千手观音之印咒法及坛法等。首叙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为后五百年之福薄众生,叙述其过去无量劫所受持之千眼千臂观世音陀罗尼法门;次举总摄身印等十二印及诸修持法、十三印咒法。本经系智通译自北印度僧所奉进之梵本经典。又菩提流志所译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为本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