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鲋

- 姓名:孔鲋
- 别名:字子鱼,一字甲
- 性别:男
- 朝代:秦末
- 出生地:秦末鲁(今山东曲阜)人
- 出生日期:约前264年
- 逝世日期:约前208年
- 民族族群:
孔鲋(约前264年-约前208年)秦末鲁(今山东曲阜)人,字子鱼,一字甲。孔子八世孙。秦时为博士,传儒者之业。陈胜、吴广揭竿反秦后,他与鲁儒生愤秦焚书坑儒,持孔氏礼器前往,为陈胜博士,不久与胜俱战死。《史记·儒林传序》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又《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云:“魏人陈馀谓孔鲋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子鱼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陈王既遣周章,以秦政之乱,有轻秦之意,不复设备。博士孔鲋谏。”元人胡三省于此文后注曰:“鲋,魏相子顺之子,孔子八世孙,即前藏书者也。”由是而知,其拥有藏书。
《史记·孔子世家》载:“子慎生鲋,年五十七,为陈王涉博士,死于陈下”。孔鲋“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生之道,讲习不倦”,承袭家学,博通儒术,相传着有《孔丛子》二十篇,但今人考证此书为后人伪托。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前,他将《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尔后隐居魏国。陈胜起义后,好友陈余向陈胜推荐孔鲋,“居乱世能正其行,修其祖业,不为时变”,“通材足以干天下,博知足以虑未形”,被陈胜礼聘为博士。孔鲋曾劝陈胜兴霸王之业,获陈胜嘉许,但劝陈胜兴灭继绝、封六国之后却引起陈胜的反感,“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又劝陈胜不要因秦乱而轻敌,但没有被采纳。任博士两个月即因病死于陈。
猜你喜欢的书
泰泉乡礼
七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 (今广东中山)人。嘉靖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提拔为少詹事,与大学士复言论河套事不合,弃官归养。学宗程朱,读书广博,为学重博约,博通曲礼、乐律、词章。除著有《泰泉乡礼》外,还有《论学书》、《东廓语录》、《论说》、《乐典》、《泰泉集》。《泰泉乡礼》是黄佐任广西提学佥事休假在家时所著。《泰泉乡礼》首先举出乡礼纲领,以立教明伦敬身为主,其次讲“冠”、“婚”、“丧”、“祭”,然后举出明代可行而与古代不违背的礼、事,以及“乡约”、“乡校”、“乡仓”、“乡社”、“保甲”等民俗,最后以《相见礼》、《投壶礼》、《乡射礼》附之书后。尽管有些散乱,但论述颇切合实际,阐述简明切要,内容详赡,为研究乡礼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版本有广东祁制军项刊本、钱塘费丙章刊本、清道光辛巳 (1821年) 香山黄氏刊本、道先间芸香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桂桓书局刊本。
行军方便便方
方书。清罗世瑶辑。三卷。世瑶字白生,新仪(今属湖南) 人。平素搜集良方,以便行军及村野随时应用,故名。系从《良方集要》、《洗冤录》、《武备志》、《便元集》等多种书籍中摘录经验之方而成。全书约三万字。卷上分备豫、杜防二类。备豫中载有可辟谷不饥或充当粮食之方。杜防,以预防疾病方为主,如辟蛊毒、烟瘴、瘟疫、时气等; 卷中分疗伤、愈疾二类。疗伤为治疗金疮、刀伤、折伤、跌仆、汤火伤、咬伤等方。愈疾为治疗臁疮、肺痈、鹤膝风等病方,以内、外、五官科病症为主; 卷下载救解、五绝、中毒、刺入、误吞异物及治马疾等方。方极简便,易于使用。既有预防,也有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咸丰二年 (1852) 刊本,《三三医书》 本。
国色天香
明代通俗类书。十卷。全称《京台新锲公馀胜览国色天香》,一名《幽闲玩味夺趣群芳》,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今存版本主要有:万历廿五年周氏万卷楼重刊本、明益善堂刊本、清康熙大梁周文炜敬业堂刊本、清周氏先霁堂刊本等。本书分上下层分类刊载小说、琐记、笑林、诗话、书翰等等,和《万锦情林》、 《绣谷春容》、 《燕居笔记》等书性质相同。它们所收录的各种小说也多有相同。体裁与宋罗烨《醉翁谈录》相类似。对研究中国小说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据原本重刊藏,日本内阁文库。另清翻刻本虽不少,内容多有删落。首序,署“时万历丁亥(十五年,1587)九紫山人谢友可撰于万卷楼”。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四部书皆无淫词秽语,或因写胡俗及安禄山为胡人而遭禁。署“古吴素阉主人编,茂苑钟花小史阅”,作者真实姓名不可考。
吴玉章回忆录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吴玉章回忆录》是一部由吴玉章亲自撰写,回溯其波澜壮阔人生历程的经典之作。吴玉章,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以质朴而真挚的笔触,将自己从青年时代追求救国真理,到投身革命洪流,再到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基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书中从吴玉章早年求学经历讲起,彼时的他目睹国家积弱、民族受辱,毅然踏上寻求救国之道的征程。他参与了辛亥革命,见证封建帝制的覆灭;历经五四运动,感受到青年学生与民众觉醒的磅礴力量;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更是坚定地站在革命斗争前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尤其在教育领域,吴玉章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灯指因缘经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王舍城长者之子‘灯指’出家修道,证阿罗汉果之因缘。提示众生对殊胜福田种下少许善根,即能享人天之乐,进而入于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