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 姓名:陈子昂
- 别名:字伯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子昂(661—702),初唐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先世为本地豪族。陈子昂青年时任侠使气,18岁尚不知书。后偶入乡校而感悟,慨然立志,于是谢绝宾客,专心苦读,几年间遍览经史,尤擅长属文,有司马相如、扬雄风骨。幽人王适见其诗,惊叹道:“此子必为文宗矣。”21岁入京师游太学,抵谒公卿,使京师人士瞩目。文明元年(684)中进士。是年朝廷将自洛阳运唐高宗灵柩回长安,陈子昂以关中荒旱,为防止劳民伤财,上《谏灵驾入京书》。武则天览书而奇其才,召见于金华殿,陈子昂慷慨陈述王霸大略及君臣际分,受到武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垂拱二年(686),同罗、仆固始叛乱,陈子昂随左补阙乔知之护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军北征。曾至居延海、张掖,未经年而归。永昌元年(689),迁右卫胄曹参军。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陈子昂作《大周受命颂》。长寿二年(693),授右拾遗。次年,“坐缘逆党”入狱。赦免后仍官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以陈子昂、乔知之为参谋。翌年三月行至渔阳,前军受挫,全军震恐。陈子昂建议明法制、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并请分兵万人以为前驱。由此触怒武攸宜,被贬为军曹。陈子昂抑郁难平,曾登上幽州台,泫然流涕而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年回朝后,仍任右拾遗。圣历元年(698)秋,以父年老,请求解官归侍,武则天许带职还乡。家居期间,曾着手撰《后史记》,已粗立纲目,因遭父丧而中辍。服丧期间,被射洪县令段简诬陷下狱,于长安二年(702)死于狱中,终年42。
陈子昂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写过许多政论疏奏。王夫之《读通鉴论》称他“非但文士之选”,“以为大臣任社稷而可也”。文学方面,陈子昂继“四杰”之后,大力倡导革新,坚决反对齐梁浮靡文风。其《修竹篇序》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出恢复建安文学的传统,推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之作。其代表作《感遇》诗38首,是一生不同时期作品的汇集,或感怀身世,或抒发理想,或讽刺现实,体现了他诗歌革新主张。《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怀古伤今,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风刚健质朴,雄浑苍凉,遒劲有力。在初唐诗坛上,陈子昂廓清积习,开辟新风,影响至为巨大。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韩愈则指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新唐书》本传称:“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陈子昂作品有其友人卢藏用所编《陈伯玉文集》10卷,又名《陈拾遗集》,有明弘治四年(1491)刻本,并曾收入《四库全书》。《全唐诗》卷83至84存诗2卷;《全唐文》卷209载文117篇,《唐文拾遗》载3篇,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陈子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历算全书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如《历学疑问》、《历学问答》等论及古今历学源流、正误及中西二法与回回历之异同,其《历学骈枝》 乃对 《大统历》的解说; 二是历学推步,如《弧三角举要》乃用浑象表弧三角之形式,《平立定三差说》乃推七政赢缩之故,《七政细草》载推步日月五星法及恒星交宫过度之术,《交食蒙求》乃推算交食之法等;三是算学,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算法,如《古算衍略》、《方程论》、《勾股阐微》、《三角法举要》,其《几何补编》四卷,有若干创见。该书有兼济堂雍正本、光绪本,《梅氏丛书辑要》(乾隆本、同治本、光绪石印本) 收录不全。
云林神彀
综合类著作。明龚廷贤撰。四卷。廷贤有《万病回春》已著录。是书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 。记叙内科杂病八十种,外科、五官头面病证三十六种,妇科病证九种,儿科病证十八种,每病简述病因、脉象、症状、方药及简易治法。叙述多以歌诀形式,简捷明了。所附医方颇多,其中一部分为内府秘方,较有价值。有万历十九年刻本,明古林清畏堂校梓本,清同治六年(1867) 重刊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心医集
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龙游县志》所载;祝登元,字茹穹。明·清间浙江龙游县人。幼嗜学,弱冠为诸生,崇祯甲申(1644年)选贡。平生淡于仕进,又值世乱,乃闭户著书,思以泽今传后,刊行者有《镜古编》、《心医集》、《入道始终》、《功医合刻》、《日用必需》、《静功秘旨》、《字学考》等。其中《心医集》今尚存,余皆佚。顺治丙戍(1646年),台府交荐,授福建漳州知府,兼署监军漳泉道。未几,解组归田。
狱中日记诗抄
诗集。作者〔越南〕胡志明。收集了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期间于1942年8月底至1943年9月中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辗转关押在广西省各监狱时所写的一百余首汉文诗。原作共133首诗,大部分是绝句。1960年越南文学研究院译成越南文出版,收诗113首,另加一首出狱后的诗作。1983年再版时,又补诗13首。诗集真实地反映了胡志明这一段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天限忠诚。他虽身陷囹圄,但一心想着革命,密切关注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越有骚动》 )。他怀念祖国,忧国忧民,向往自由与革命(《秋夜》、《病重》、《不眠夜》、《惜光阴》)。诗作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身受监狱苦难生活的折磨,但却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夜宿龙泉》、《半路搭船赴邕》 )。诗作既朴实无华又含蓄深沉,既有古典的风范又有时代的特色,既表现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又洋溢着感人的情怀。
唐人绝句启蒙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代诗歌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代一百三十多位诗人近四百首绝句,并逐一讲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读诗感受,论说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美学意境。谈论浅白,讲解亲切,谈谈家常,说说往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经典常谈
朱自清(1898—1948)著。三联书店1980年出版。朱氏字佩弦,江苏东海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江浙一带学校教书。1925年进清华大学任教,并开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1931年留学英国,翌年归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始与闻一多共事。1948年,为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宁可饿死,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表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正义气节。他一生刻苦读书,勤奋写作,留下了约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论著。1940年在西南联大时,曾与叶圣陶合作撰写《精读指导举隅》和《粗读指导举隅》,专供当时中学国文教师掌握阅读指导方法参考使用。《经典常谈》则是作者力求概括而又比较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尝试。经典,在这里是广认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计有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13篇。作者以青年和一般文化水平的人为读者对象,希望通过这种漫谈,达到“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的目的,所以在写作上,通俗化和反映新观点是其最大的特色。叶圣陶在该书的《重印序》中说:“假如把准备接触这些文化遗产的人作参观岩洞的游客,他就是给他们当个向导,先在洞外讲一番,让他们心中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赞扬作者“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边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因而能够按真际讲说……。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好向导”。非常形象准确地指出了该书的特点和价值所在。